跳腳舞
舞種
“跳腳舞”是護送姑娘出嫁時,在堂屋裡“以足傳情”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舞蹈動作幅度不大,青年男女圍成圓圈手拉手,一般由6至8人或12人為一組,在無任何伴奏的情況下起舞,主要是通過足、踝、膝、髖等關節的伸縮運動變化和腳掌互擊、踏地而發出節奏。
目錄
跳腳舞:
tiào jiǎo wǔ
彝族“跳腳舞”源自一個古老的傳說。大約500年前,有一富裕人家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出嫁時沒有舞蹈、歌聲慶賀,老人感到很悲涼和沮喪,於是就召集族人協商,分工編創幾段舞蹈,並根據農事活動中的插秧、薅秧、喂狗飯、踢雞冠、吆鴨出門等生活趣事聯串起來,最後將大家編創的舞蹈合在一起,形成了十二節足跳動作,一直流傳至今。
“跳腳舞”十二個動作由插秧、翻腳板、轉腳尖、打腳板、踢腳、背靠背、喂狗飯、踢雞冠、鴨浮水、撒克膝、跨山步和男左女右等組成,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舞蹈語彙中可以窺見古代彝族人民在農業、畜牧業、家禽飼養業等方面的發展,體現了彝族古老的歷史文化和彝族本土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