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與和平周
國際科學與和平周
“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指每年11月11日所屬的那一周,1988年由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在這一周里,各成員國要舉行相關活動,以宣傳科技在保持世界和平和社會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為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而努力。
1986年,第一次慶祝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是作為國際和平年的一部分慶祝的。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的活動是按照一個非政府的倡議組織的,國際和平年秘書處獲悉了籌備活動並了解了該周進行活動的概況。組織者們設法鼓勵國際上最廣泛地參與慶祝活動。
科學與和平周晚會
每年慶祝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對促進和平有重要貢獻。科學與和平周鼓勵就具有普遍重要意義的題目進行更多學術交流,同時又引起一般公眾對科學與和平的關係的更高認識。根據到目前為止慶祝科學與和平周的經驗,可以期望參與將逐年擴大,有助於擴大國際諒解並提供機會進行合作,在全年中將科學使用於促進和平。
界次 | 時間 | 主題 |
第二十三屆 | 2011年 | 弘揚科學精神,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和諧發展,共建創新型國家 |
第二十二屆 | 2010.11.7—14 | 綠色、低碳、健康、和諧 |
第二十一屆 | 2009.11.8—15 | 弘揚科學,關注民生,發展公益,促進和諧 |
第二十屆 | 2008年 | 科學和平 和諧發展 |
第十九屆 | 2007.11.11—17 | 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 |
第十八屆 | 2006.11.5—11 |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
第十七屆 | 2005.11.6—12 | 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
第十六屆 | 2004.11.7—13 | 科學、和平、合作、發展 |
第十五屆 | 2003年 | 維護和平、促進發展、培育人才、科教興國 |
第十四屆 | 2002年 | 傳播科學、維護和平、促進發展 |
第十三屆 | 2001年 | 熱愛祖國、崇尚科學、維護和平 |
第十二屆 | 2000年 | 科教興國,開創未來 |
第十一屆 | 1999年 | 發展科學、振興中華、保衛和平 |
第十屆 | 1998年 | 科教興國、走向新世紀 |
為響應聯合國的號召,自1989年起,由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及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聯合各人民團體、民主黨派、工商聯、科研院校和包括光明日報在內的新聞界等幾十家單位,共同舉辦以“發展科學、振興中華、保衛和平、造福人類”為主旨的“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活動,每年一屆,並且都設置了一個具體的主題。此項活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支持,全社會積極參與,特別是科技界、企業界及青少年學生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藝術與和平書畫展由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國際科學和平促進會、清華大學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中國老教授協會、國傑老教授科學技術諮詢開發研究院、中國藝術品交易平台等單位聯合主辦,北京朝順平通文化發展中心發起並承辦。是一個致力於倡導和平、宣傳和平理念、促進和平發展的公益機構。作為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系列活動之一的“藝術與和平”書畫展已於2009-2013年在北京成功舉辦了五屆。書畫展共展出以和平為主題的書畫作品五百多幅,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影響,贏得了全社會的廣泛好評。
著名畫家常莎娜、李燕、何寶森、康東等二百多位藝術家紛紛向藝術與和平組委會送來精心創作的書畫作品。藝術家們通過手中的畫筆熱情謳歌和平,讚美和平,縱情抒發對和諧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嚮往的真摯情懷。這些作品緊扣和平的主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異彩紛呈。生動形象地詮釋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人文思想,傳達了豐富而深刻的和諧理念。
令人難以忘懷的是,2009年初,年屆93歲高齡的張仃先生,愉快接受“藝術與和平”論壇系列活動組委會的邀請,擔任榮譽主席。他高度評價說:“‘藝術與和平’系列論壇是一項具有普世意義的活動,我一定支持!”並為首屆“藝術與和平”書畫展欣然揮毫,題寫“和平”二字。這幅墨寶寄予了張仃先生熱愛和平、追求和平的美好願望。
198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61號決議,確定將每年11月11日所在周定為“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倡導其會員國開展促進科學與和平發展的活動。自1989年起,中國已連續舉辦了二十三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共開展各類大型社會活動1000餘項,
累計參與人數超過1億人次,是聯合國會員國中開展此項活動規模最大、時間持續最長的國家,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只有構建和諧世界,才能實現人類持久和平。
深入踐行胡錦濤總書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理論,全面貫徹黨的第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深入貫徹實踐十八大后習總書記確立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只有構建和諧社會,才能實現人類持久和平的活動宗旨,不斷廣泛深入的向全世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