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
漢語辭彙
庶子,漢語詞語,拼音是 shù zǐ ,傳古有“庶子”之官。出自《周禮·夏官》。
1.周代司馬的屬官。掌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養等事。秦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員。漢以後為太子屬官。兩晉﹑南北朝稱中庶子﹑庶子。隋﹑唐以後,改稱左右庶子。歷代相沿,清末始廢。
2.舊時指嫡子以外的眾子;亦指妾所生之子。
3.戰國時秦國隸屬於有爵者的服役之人。
1.戰國時秦國隸屬於有爵者的服役之人,相當於農奴。獲有軍功爵者可役使一定數量的庶子,平時為主人服役六天,遇有徵役則要隨主人服役。魏、韓等國的庶子則為家臣。如公孫鞅曾作過魏相公叔痤的御庶子。
《商君書·境內》“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除庶子一人”。
《商君書·境內》:“其有爵者乞無爵者以為庶子,級乞一人。其無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隨而養之。”
2.北極五星之一。屬紫微垣。
3.卿大夫士之子。
《周禮·夏官·都司馬》: “都司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眾庶車馬兵甲之戒令。
4、嫡子以外的眾子或妾所生的兒子。
《儀禮.喪服》:“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
《禮記.內則》:“適子、庶子祇事宗子、宗婦,雖貴富,不敢以貴富入宗子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