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區江南鎮

長壽區江南鎮

江南鎮是長壽區唯一地處長江南岸的三峽庫區移民重鎮,長壽區十里鋼城建設基地。東與涪陵區石砣鎮相鄰,南靠五堡山山脈,與涪陵區石合鄉接壤,西與巴南區麻柳鎮相連,北臨滾滾長江,與長壽主城區和川維廠等省市屬廠礦隔江相望。幅員面積68.8平方公里。

經濟


江南鎮地處長江以南,是長壽區三峽庫區移民重鎮,長壽區十里鋼城基地,長壽區長江南岸新城。2009年10月22日,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江南鎮,成立江南街道
江南街道幅員面積67.89平方公里,總人口22538人,轄7個村、2個社區。2012年,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43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2.088億元,增長1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30萬元,增長77%;新增工商戶155戶,發展微型企業38家,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418元,增長16.2%。

位置境域


江南鎮整個地勢呈南高北低狀,由沿江河谷、低山淺丘、高山峽谷三部分組成。最高海拔864米,最低海拔147米。

地理環境


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自然植被豐盛,礦產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江岸線長28公里,水域面積1549公頃,灌溉、養殖、發電、航運等皆得其利;渝懷鐵路大橋和長壽長江大橋橫跨南北,茶涪高等級公路橫貫東西,鎮內長扇路、五慶路、龍石路縱橫交錯,通車里程161公里(其中移民公路33.4公里),構成“井”字型的水陸交通網路,成為連通北岸與長壽主城區融為一體和向南跨區互動發展,啟動未來經濟引擎的一把“鑰匙”。
江南鎮素以偏處長壽長江一隅而獨秀,依山傍水清靈尤若世外桃源——五堡山萬畝原始生態林、天然溶洞、古剎遺址,給人以古樸歸真之妙感;龍橋湖山清水秀,波底藏龍,素稱“十龍寶地”;龍山寨·懷情台川上凸起冠譽“長壽八景之一”;扇沱水碼頭歷史悠久,清代古建築王爺廟臨江雄踞,上百棵黃桷樹掩映,水上氣息濃郁,形成江南“四大”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成為投資開發者聚焦的焦點。
江南封而不閉,幽而不靜。隨著長壽長江公路大橋、重鋼節能環保搬遷、茶涪高等級公路等重大工程建設的全面推進,江南鎮黨委、政府確立了打造“江南鋼城工業基地、生態農業旅遊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商貿物流集散中心”的中長遠戰略目標。江南正以其凸現的區位優勢和巨大的開發發展潛力,從傳統的農業經濟向現代化的工業經濟轉軌進航,駛向新的彼岸。

社會事業


江南雨量充沛,水利資源豐富,全鎮水庫有6座,佔地450畝,蓄水量達35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面64%。江岸線長31公里,水域面積1549公頃,灌溉、養殖、發電、航運等皆得其利。電力資源充足,轄區內有變電站1座,供電量為6300千伏安。水陸交通便利,鎮域航道26公里,客貨碼頭6個,區級長江車渡1個,大小船隻72艘,其中客船8艘,貨船20艘,機動打漁船44艘。
渝懷鐵路長江大橋橫跨南北,長扇路、五慶路、龍石路橫穿東西,通車里程161公里(其中移民公路33.4公里),構成“#”字形的水陸交通網路,成為連通北岸與長壽主城區融為一體和向南跨區互動發展,啟動未來江南經濟引擎的一把“鑰匙”。江南鎮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為旅遊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境內有秦代“清。巴寡婦”墓址,清代古建築王爺廟及千佛寺、大悲寺、回龍寺等“五寺八廟”宗教文化和扇沱“八景”等人文景觀。自然景點有龍橋湖山水、龍山寨秋容、五堡山林海、白虎洞奇觀…獨特的人文環境、氣候和以民族傳統風情為特點的旅遊資源,深深地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為江南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同時也促進了長壽南部地區資金、人才、信息等生產要素在更廣範圍內的流動。
隨著長壽長江公路大橋和江南新城規劃及南涪S103高等級公路等項目建設的啟動,給江南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為迎接大開發、大發展的新形勢,江南鎮確立了建設“長壽江南開發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生態旅遊農業基地、人居環境理想家園”的發展目標。按照這個定位發展方向,提出了“13334”經濟發展布局和“11235”農業綜合開發工程,作為實現這個目標的“兩大抓手”。
——“13334”經濟發展布局就是:建好1個城市組團,帶動小城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打造3個經濟帶就是“沿江蔬菜、淺丘糧食經果和高山林木、反季節農產品”農業經濟帶;開發龍橋湖,龍山寨、五堡山3個景區,打造江南新城天然“氧吧”,建成具有生態、休閑、旅遊觀光為一體的長壽後花園;突出長江水陸交通、長涪、長巴出境公路3條交通主線,驅動碼頭經濟和邊貿經濟發展,繁榮農村經濟。
——“11235”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即建成10000畝優質糧食生產基地,10000畝優質果品生產基地,2000畝商品漁業生產基地,30000畝天然生態林保護工程,5000畝城郊型蔬菜生產基地。
在推進戰略目標的實施進程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發展了“王家灘蘿蔔”為主要品牌的蔬菜產業和以江南紅心柚、沙田柚、五星大枇杷、血臍橙等為主要品種的石廟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和扇沱移民果業園區。建立了五寶、江豐、興茂、保時利4個農業龍頭公司,集約經營面積達2000畝,正值盛產期經果林達5000畝,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之路。基本形成“三月四月看桃花、五一長假采枇杷、六月解署吃西瓜、七八月有淡伏果、九月艷陽梨飄香、十冬月里柚子熟、臘月春節血臍紅”一年四季瓜果不斷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和融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綜合農業開發體系。旅遊產業異軍突起,初步形成龍山寨—龍橋湖—五堡山“三點一線”的旅遊產業開發模式。招商引資成果不斷擴大,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一是成功引進重慶佛光旅遊開發公司投資1.1億元對龍山寨、龍橋湖開發,現已進入景觀打造階段;二是利用企業閑置資產招商,引進重慶恆瑞精細化工限公司,投資500萬元對江南橡膠廠技改成功;三是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和潛在商機招商,完成了2000畝工業小區設計規劃,先後引進磚廠、採石場、采沙場和生態農業開發項目等企業8家。2005年協議引資達7150萬元,實際投入到位65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速發展,增強了工業反哺農業的後勁,一、二、三產業比例為1:3:2。支柱產業在托起江南特色經濟的同時,帶動了其它產業的協調發展,江南鎮正以GTP超過10%的速度健康發展。

領導班子


張雲平:區委常委、街道黨工委書記(兼)。主持黨工委全面工作。主管黨風廉政建設和武裝工作。
余 罡: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主持辦事處全面工作。主管財政工作。
韓志書:黨工委副書記。主持人大工委全面工作,分管黨務、群團和老委工作,統籌轄區穩定、“兩違”整治和土地增減掛鉤等工作。
文定全: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主持紀工委全面工作。分管計生、醫療、衛生和食藥品監督管理。街道信訪工作組組長,街道項目建設監督領導小組副組長。與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周偉為AB角。
張正榮:黨工委委員、政法書記。分管政法、穩定、司法、調解和防邪工作,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與街道黨工委委員、武裝部長王凱為AB角。
唐順禮:黨工委委員、統戰委員。負責統戰工作。分管民、宗、僑、台、水利農機、畜牧和工商工作。與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楊禮才為AB角。
雷光東: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分管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民政、殘聯、社區建設和管理工作。與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周建偉為AB角。
王 凱:黨工委委員、武裝部長。負責武裝、民兵預備役工作,分管移民、企業、環保、狂防和聚商選資工作。與街道黨工委委員、政法書記張正榮為AB角。
楊禮才: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分管農電、科技、經貿、物價、旅遊、金融、氣象、統計、農業(除水利農機、畜牧外)、扶貧開發、林業和漁業船舶管理工作。與街道黨工委委員、統戰委員唐順禮為AB角。
鄒紅梅: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主抓組織、人事、群團、退管、老委工作,分管教育。與街道黨工委委員、宣傳委員程勇AB角。
周建偉: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分管規劃、計劃、農房、國土、城市建設、安置房建設和管理、新農村建設工作。與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雷光東為AB角。
程 勇:黨工委委員、宣傳委員。主抓宣傳、政治思想、精神文明、文明社區、衛生社區。分管文化、廣播、體育、交通、機關事務和後勤管理工作。與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鄒紅梅為AB角。
周 偉:辦事處副主任。分管信訪、安全(含消防)、民爆物品管理工作、征地拆遷、聯繫重鋼工作。與街道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文定全為AB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