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區

貴州省銅仁市轄區

碧江區,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位於貴州省的東北部,銅仁市的東部,地處武陵山脈中部,與湘、渝、鄂三省相鄰,與銅仁市萬山區、江口縣和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鳳凰、麻陽、芷江等區縣相鄰,總面積1012平方千米。

2徠011年,貴州省縣級銅仁市撤市設區,更名為新設立的地級銅仁市的碧江區,有“黔東明珠”之美譽,是武陵山扶貧規劃中6個重點建設的中心城市之一。境內有國家AAAA級景區、貴州省首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大明邊城,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龍洞。

2019年,碧江區下轄7個街道、3個鎮、5個鄉。202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229.51億元,同比增長5.9%。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銅仁城南大小江合流處,有銅崖挺然聳立,相傳漁人於河中得銅佛三尊,
圖片
圖片
故名“銅人”。“人”與“仁”諧音。

建置沿革

明永樂十一年(1413)置銅仁長官司、銅仁府、銅仁縣。
民國二年(1913)為銅仁縣。
1949年11月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屬銅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87年8月21日,撤縣改市。
圖片
圖片
2011年,《國務院關於同意貴州省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市的批複》(國函[2011]131號):撤銷縣級銅仁市,設立銅仁市碧江區。以原縣級銅仁市(不含茶店鎮、魚塘鄉、大坪鄉)的行政區域為碧江區的行政區域。
2018年9月,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通告稱,同意碧江區等14縣(區)退出貧困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碧江區,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的東南部,地處武陵山脈中部,與銅仁市萬山區、江口縣和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鳳凰、麻陽、芷江等區縣相鄰,介於東經108°56'13"—109°28'20",北緯27°32'18"—27°52'40"之間,總面積1012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碧江區在區域地質構造單元上屬於揚子准地台貴陽複雜變形區的東緣—湘西武陵山早期華南皺褶帶西側。川硐—銅仁—茶店一線以西,屬揚子准地台貴陽複雜變形區北東段;以東屬華南皺褶斷裂造山帶西側過渡帶。區域主要皺褶構造有銅仁複式向斜、瓦屋-黃道背斜,米公山向斜等,斷裂構造以北東向銅仁-川硐-茶店斷裂為代表,控制區內沉積相的變化及不同的構造分區。區域主要出露地層為寒武系中上統婁山關群(∈2-3ls)及第四系(Q),地層特徵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寒武系中上統婁山關群(∈2-3ls):岩性為灰白色厚層塊狀結晶白雲岩、灰色紋層狀白雲岩、白雲質灰岩,厚約1050米。
第四系(Q):殘坡積、沖洪積粘土、亞粘土、砂礫石等。厚約0—34米。

地形地貌

碧江區位於雲貴高原東部邊緣,武陵山脈腹地,向湖南湘西低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以中低山丘陵地形和構造侵蝕、溶蝕、堆積地貌為主。山脈主要呈北東—南西向展布,主峰六龍山海拔標高1063米,最低點錦江出口(漾頭)海拔標高205米,一般海拔標高400—800米,相對高差300—400米。區域內山地佔67.8%,丘陵佔28.2%,盆地(壩子)、河谷佔4%。

氣候特徵

碧江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境內氣候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質疏鬆肥沃土壤類型複雜多樣。年平均氣溫為16.9℃,全年無霜期291天,年降雨量1250—1400毫米,常年日照量為1171小時。

水系水文

碧江區境內河流分錦江、車壩河兩流域,均屬長江流域。境內流域面積大於20平方千米、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幹流22條,河流總長447.3千米。錦江流域在碧江區境內的一級支流有鹽井河、小江、謝橋河、三寨河、馬岩河、官莊河、卜口河、石竹河、瓦屋河9條;二級支流有德勝屯河、天生橋河、瓮慢河、瓮坑河、龍洞河、溪頭河、南坪河7條。車壩河在境內流域面積236平方千米,其一級支流有車壩河;二級支流有羊寨河、六馬河;三級支流有龍門江河;四級支流有白岩河,共5條。
地表水
錦江是沅江一級支流辰水的上源,為碧江區境內最大地表河流,流域面積4157平方千米,其中貴州省境內4068平方千米,境外湖南省88.7平方千米。錦江發源於梵凈山西南麓,源頭段名壩溪河,經閔孝至江口段叫閔孝河,江口至銅仁段叫大江,在銅仁城關與小江匯合后,至漾頭出境段叫錦江。全長158千米,落差1495米,比降9.5%;多年平均流量112.0立方米/秒,枯水年流量71立方米/秒,枯季月平均流量24.6立方米/秒,水位變化3—10米。
地下水
根據地下水賦存的地層岩性、含水介質特徵和地下水動力條件,區域地下水類型分為碳酸鹽岩岩溶水及鬆散岩類孔隙水兩類。
含水岩組及富水性
碳酸鹽岩岩溶水:賦存於寒武系中上統婁山關群(∈2-3ls)白雲岩、白雲質灰岩的溶蝕裂隙、溶穴中,含溶洞裂隙水,富水性強。根據區域水文地質調查資料,婁山關群地下水徑流模數2.34—8.63升/秒·平方千米,鑽孔單位涌水量0.55升/秒·米,水化學類型為HCO3-Ca型水,礦化度小於0.1克/升。
鬆散岩類孔隙水:賦存在殘坡積、沖洪積粘土、亞粘土、砂礫石等,含極弱孔隙水,無供水意義。
地下水的補給、逕流、排泄條件:區域地下水主要為大氣降水的滲入補給,地下水逕流於岩溶裂隙及鬆散岩類孔隙中,地下水流向總體上由北往南沿溶蝕裂隙等彙集。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碧江區耕地總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6.45%。

礦產資源

碧江區礦藏有鉀、錳、汞、磷、鉛、鋅、釩、石英砂、重晶石、硅、玉石、白雲石、石灰石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銅仁市轄4個街道、5個鎮、7個民族鄉:市中街道、環北街道、河西街道、謝橋街道、茶店鎮、川硐鎮、壩黃鎮、漾頭鎮、雲場坪鎮、桐木坪侗族鄉、魚塘侗族苗族鄉、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鄉、和平土家族侗族鄉、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鄉、瓦屋侗族鄉、六龍山侗族土家族鄉。
2003年,銅仁市轄4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7個民族鄉,150個村委會、16個社區居委會、7個居委會。
2005年10月13日,經省政府批准,銅仁市調整環北街道辦事處、謝橋街道辦事處和漾頭鎮、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鄉部分行政區劃,設立燈塔街道辦事處。燈塔街道辦事處轄原屬漾頭鎮管轄的馬岩村、共同村,原屬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鄉管轄的滑塘村,原屬謝橋街道辦事處管轄的寨桂村、柑子沖村,原屬環北街道辦事處管轄的燈塔村、農田村和紙廠居民委員會。
至2007年末,轄5個街道、5個鎮、7個民族鄉,95個行政村、16個社區、5個居委會。
2011年1月5日,根據《貴州省政府關於同意將銅仁市謝橋街道行政區域劃歸萬山特區管轄的批複》精神,將銅仁市謝橋街道的謝橋、唐家寨、楚溪、龍門坳、石竹、瓦屋坪6個村和謝橋社區居委會劃歸萬山特區管轄;謝橋街道大坳村劃歸銅仁市環北街道管轄。
2011年2月28日起,謝橋划轉區的管轄權由銅仁市正式移交萬山特區。
2015年12月,區人民政府搬遷到位於川硐街道境內的涼灣行政中心辦公。
2019年5月21日,銅仁市碧江區析市中街道置錦江街道,(銅府函〔2019〕56號)11月更名銅興街道。(銅府函〔2019〕147號)
2019年11月,碧江區市中街道更名為錦江街道。(銅府函〔2019〕147號)
2019年11月,根據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銅仁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黔府函〔2019〕146號),同意碧江區析置正光街道。正光街道轄原燈塔街道正光社區、打角沖社區、原滑塘村(含滑田、暗塘、黑岩坪、正光4個組)和原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鄉芭蕉村、三寨村。

區劃現狀

碧江區轄7個街道,3個鎮,5個鄉。
錦江街道河西街道環北街道燈塔街道
街道正光街道銅興街道川硐街道
壩黃鎮漾頭鎮雲場坪鎮
滑石鄉和平鄉瓦屋鄉桐木坪鄉
六龍山鄉

人口民族


圖片
圖片
2019年末轄區戶籍總戶數為108086戶,戶籍總人口為333816人,其中城鎮人口223468人,鄉村人口110348人。全區出生人口4740人,出生率為8.48‰;死亡人口1277人,死亡率為2.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61‰;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3.53%;流動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2.35%。
2019年全區人口情況
指標名稱單位絕對數
戶籍人口萬人33.38
常住人口萬人36.68
出生率8.48
死亡率2.87
自然增長率5.61

政治


區委

區委書記:陳代文
區委副書記:黃洪州、文皓玉
區委常委:李漢華、宋斌、張海峰、劉貞、印鄔晶

區人大

人大主任:安超
人大副主任:田水清、張應林、楊秀雄、楊長印、宋宇、任樹生

區政府

區長:黃洪州
副區長:鄔晶、譚歐陽、黃睿、黎明、羅繼平

區政協

政協主席:劉先銀
政協副主席:邵錦波、田碧虎、代金堂、楊鴻雁、樊志堅、楊嬋娟

經濟


綜述

202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229.51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高於全國(2.3%)、全省(4.5%)、全市(4.4%),排全市第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45億元,同比增長7.1%,排全市第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排全市第1;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6%,排全市第2;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1%,排全市第1;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02.47億元,同比增長12.65%,排全市第2;金融機構貸款餘額475.87億元,同比增長23.68%,排全市第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3億元,同比增長3.37%,排全市第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96元,同比增長5.6%,排全市第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3元,同比增長8.7%,排全市第1。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碧江區500萬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7.7%。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4.9568億元,比上年增長24.7%。
財稅收支
2018年,碧江區財政總收入完成41.92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4.5787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在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國稅完成5.157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地稅完成7.7877億元,比上年增長17.3%;財政部門完成1.634億元,比上年下降20.2%。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35.1034億元,比上年增長14%。
人民生活
2018年,碧江區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5%,比上年上漲1.5%,其中:食品上漲1.4%、煙酒上漲0.7%、衣著上漲0.3%、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2%、醫療保健上漲2.7%、交通和通信上漲2%、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3.8%、居住上漲0.8%。
2018年,碧江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961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工資性收入21013元;經營凈收入4035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4平方米。
2018年,碧江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667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工資性收入7629元;經營凈收入2842元。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3平方米。
2018年,碧江區城鎮每百戶彩色電視機、摩托車、電冰箱和行動電話擁用量分別為133.7台、33.5輛、141.2台和375.2部;農村每百戶彩色電視機、摩托車、電冰箱和行動電話擁用量分別為89.2台、41.3輛、89.1台和272部。

第一產業

2018年,碧江區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完成24.3633億元,比上年增長6.6%;增加值完成14.9897億元,比上年增長6.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完成1.052億元,比上年增長3.2%,增加值完成6259萬元,比上年增長3%。累計建成現代高效農業園區12個,入駐企業51家,培育龍頭企業95家,其中市級以上28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60家、家庭農場27家,完成產品認證12個。白水貢米獲全市第二屆十佳農產品稱號。
徠種植業
2018年,碧江區完成蔬菜種植4.6萬畝、水果種植1.3萬畝、食用菌種植551萬棒,特色農產品銷售額近1億元。農業產值完成149378萬元,比上年增長7.7%,增加值完成92587萬元,比上年增長7.6%。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4192公頃(21.29萬畝),比上年下降13.4%;油料種植面積7279公頃(10.92萬畝),比上年下降1.4%;蔬菜種植面積13798公頃(20.7萬畝),比上年下降0.9%;全年糧食產量完成59657噸,比上年下降25.9%。
林業
2018年,碧江區林業產值完成2.7931億元,比上年增長7.4%,增加值完成1.4734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全區完成營造林面積3.9萬畝,林地面積69742.67公頃,其中:森林面積63383.17公頃。森林蓄積達到302萬立方米,林木綠化率為67.73%,森林覆蓋率達64.78%。
畜牧業
2018年,碧江區畜牧業產值完成5.0836億元,比上年增長4.3%,增加值完成3.3326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全年肉類總產量實現11702噸,比上年增長7.6%。牛存欄7886頭,比上年下降6.1%;豬存欄97200頭,比上年下降0.2%;羊存欄21530隻,比上年下降25%。推廣鐵騎力士“1211”生豬代養利益聯結模式,發展生豬代養260戶。
漁業
2018年,碧江區漁業產值完成4968萬元,比上年增長3.8%,增加值完成2992萬元,比上年增長3.8%。全區水產品總產量達2160噸,增長2.9%。
生產條件
2018年,碧江區農機總動力達到29.3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5%。全年機耕(復耕)面積20.04萬畝;機播面積0.95萬畝(水稻機械化育(播)面積0.35萬畝,油菜機械化育(播)面積0.5萬畝,其他農作物蔬菜機械化育(播)面積0.1萬畝);機械灌溉面積6.27萬畝(春耕生產機灌面積1.26萬畝,水稻抗旱機灌2.81萬畝,蔬菜瓜果機灌面積2.2萬畝);機收作業面積7.79萬畝(水稻機械化半機械化脫粒7.29萬畝,玉米半機械化脫粒0.15萬畝,油菜機械化收割0.35萬畝)。全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36%,同比增長3.2%。全區農機合作組織達到12家。擁有農機銷售商32家,其中補貼經銷商4家。轄區瓮南溪水庫、龍塘水庫順利推進,開工建設村寨污水處理工程154處,完成90處污水處理廠(站)建設,完成12個鄉(鎮、街道)56個行政村208個項目點飲水提升改造工程,農村安全飲水實現全覆蓋。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碧江區工業實現增加值47.16億元,比上年增長9.4%。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總數達到86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157.07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實現飲料產量50.54萬噸,增長33.2%;實現商品混凝土產量179.08萬立方米,增長22.7%;實現水泥產量409.63萬噸,增長6.7%。銅仁·蘇州產業園上升為省級戰略合作園區,啟動6.18平方千米核心區建設,碧江經開區納入全省百億級園區名單和高質量發展目錄及“全省30個重點產業園區”,入駐企業202家。新開工項目19個,新投產項目13個,完成技改項目8個。新引進項目100個,到位資金212億元。
建築業
2018年,碧江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2.51億元,比上年增長16.7%。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碧江區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3.1006億元,比上年增長8.4%。按銷售地區分:城鎮銷售額完成43.7201億元,增長8.9%;鄉村銷售額完成9.3805億元,增長7.8%。全區商業網點面積為208.274萬平方米,其中:農貿市場8.84萬平方米;專業市場104.57萬平方米;購物中心(廣場)15.86萬平方米;酒店賓館29.27萬平方米;專賣店5.1萬平方米;大中型超市10.5萬平方米。市場主體達到29423戶,比上年增長27.4%,其中:私營企業7607戶,增長19.9%;農民專業合作社597戶,增長56.6%;個體工商戶達到21219家。
郵電通信
2018年,碧江區郵政電信業務總量為8.5236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年末城鄉固定電話6.21萬戶,比上年增長4.3%,行動電話用戶上升到28.35萬戶,比上年增長2.8%;網際網路用戶達到5.62萬戶,比上年增長5%。
旅遊業
2018年,碧江區接待遊客137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44.7億元,分別增長41%、42%。完成《碧江區全域旅遊總體規劃(2018—2020年)》修訂;百花渡農業觀光園冰雕館二期投入運營,九龍洞溫泉康養一體化、武陵山原生態虎林公園、武陵山茶產業公園等項目推進。新增市級鄉村旅遊示範點2個、星級農家樂20家,完成旅遊公廁14座。舉辦全省油菜花農旅一體現場會暨山地旅遊活動、首屆武陵山蘭花博覽會。
金融業
2018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348.2341億元,比上年下降6.8%,其中:住戶存款156.91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99.6571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住戶貸款118.9059億元,比上年增長18.9%;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80.7336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文化


銅仁儺文化
貴州是中國儺戲最多、品種保留較齊全的省份,而銅仁又是貴州省的。儺戲之鄉。儺,起源於遠古的驅鬼逐疫儀式,是一種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現象。儺戲,被譽為戲劇的“活化石”,銅仁目前全區尚有480多個班子(每個班子十人左右)廣泛活動在民間,比較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儺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儺祭鬼逐疫。祭中有戲,戲中有祭,通過儺祭酬神驅鬼,通過戲娛人娛神。儺的活動除了正祭之外,還有上刀梯、過天橋、下火池、開紅山、下油鍋、踩紅鏵、銜耙齒、翻茅、懸斗、栽牛角、釘雞、篩子裝水、吞釘子、吃碗等特殊祭儀絕技。
銅仁儺文化博物館位於東山寺內,建於1990年,收藏著明清以來的儺面具500多件,2006年5月20日,儺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全國唯一的儺文化博物館。

交通


2018年,碧江區境內鐵路渝懷線過境長47千米;銅大高速境內全長57千米;杭瑞高速境內長45千米;縣鄉村公路總里程1078千米,其中:縣公路250千米,鄉公路244.2千米,村公路583.8千米。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99480萬元,比上年增長7.3%。
國家高速G56杭瑞高速公路,省高速S15銅大高速公路、松銅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省道S305、S201貫穿全境,交通便利。渝懷鐵路在區內設有銅仁站,可乘車前往各大中城市。碧江區緊鄰銅仁鳳凰機場,航空優勢明顯。
運輸:
2018年,碧江區完成客運量21823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7634萬千米,貨運量914萬噸,貨運周轉量66871萬噸千米。全區共有公交車200輛,公交線路28條,線路里程377.5千米;出租汽車860輛;全年公共交通日平均7.5萬人次;長途客運車輛(400千米以上)26輛,農村客運車輛59輛,在冊貨運車輛1834輛,已開通農村客運班線22條。機動車保有量達82533輛,增長9.7%,其中大型汽車7067輛,小型汽車45368輛,低速貨車1237輛,普通貨車28861輛。

社會


教育事業

圖片
圖片
2018年,碧江區新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園)11所,改擴建中小學8所,塢坭、木秀坪等5所小學、雲董坡等2所幼兒園建成並投入使用;新增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位6750個、學前教育學位720個,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化解。轄區高等院校4所,高校在校學生36597人,教職工2598人;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學生12595人,教職工577人;普通中學26所,在校學生41382人,教職工3033人;小學50所,在校學生40396人,教職工數2085人;幼兒園112所,在校學生20135人,教職工數261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5%,小學入學率99.9%,初中入學率99.1%;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6.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19.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高考再創新高,全區參考8123人,其中:一本上線考生2705人,比2017年增加267人。二本上線考生2497人,比去年增加292人。一、二本、藝體本科上線合計5752人,本科上線率達70.8%。600分以上文科412人、理科332人。

文化事業

2018年,碧江區完成東山古建築群安防、萬式炯故居修繕、周逸群陳列館提升工程,克蘭寨生態博物館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在全省率先實施“多彩貴州·廣電雲”戶戶用工程;全省首個“移動公共數字文化方艙”落戶碧江。

體育事業

2018年,碧江區新建體育場地103個6000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2平方米,獲全省“十佳全民健身模範縣”及“十佳體育旅遊示範縣”等稱號。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碧江區共有衛生機構(不含診所)有44個,其中:醫院24個、衛生院15個,床位數4911張,衛生機構人員496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923人,註冊護士1810人。實施醫療衛生三年行動兩年攻堅計劃,投入6.8億元推進城區醫院新建改擴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提級改造工程;區婦幼保健院、銅仁宏昕康新中醫醫院建成使用;新增易地扶貧搬遷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個,完成8個深度貧困村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4個鄉鎮衛生院獲全國“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稱號。

勞動就業

2018年,碧江區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3645人,城鎮新增就業10492人,比上年增長1.3%;促進易地扶貧搬遷人員就業2680人,安置退伍軍人108人。

社會保障

2018年,碧江區社會保險參保265558人,其中: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5950人,機關事業養老參保10767人;失業保險7998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5810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95680人,工傷保險16040人,生育保險13852人;城鄉養老保險參保89461人。共有46486戶、175540人參加了新農合,參合率達103.3%(按人計)。

社會福利

2018年,碧江區城市低保標準由600元/人/月提高到636元/人/月,增長6%,農村低保標準由3612元/人/年提高到3936元/人/年,增長9%;全區城市低保對象2510戶4788人,累計發放低保金2816.36萬元;農村低保對象2706戶5659人,累計發放低保金2322.98萬元;取消不符合條件的城鄉低保對象720戶1404人。啟動3個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和養老信息網路平台建設試點;提質改造2所敬老院,新建農村互助幸福院4所、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個;啟動養老服務中心建設2個。全區有7所敬老院(1所城市中心敬老院6所鄉鎮敬老院),床位399張。全區有特困供養對象790人,其中集中供養160人,分散供養630人。農村互助幸福院61所,其中省級示範型幸福6院所。

脫貧攻堅

2018年,碧江區累計脫貧6278戶22896人,貧困村全部實現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1.25%。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覆蓋3項以上。實施產業項目66個,帶動51個村(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聘用貧困群眾護林員530人,實現人均增收1萬元。爭取到扶貧產業基金8.59億元,到位4.89億元。完成“五改一化一維”30627戶、農村危房改造2193戶,實現“應改盡改”。投入資金1733萬元,對貧困戶以每戶補助5000元以內的標準添置生活必需品;為4886戶建檔立卡戶發放“精扶貸”2.3億元;發放教育資助金4198萬元,惠及貧困學生4.19萬人次,實現教育資助建檔立卡學生全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合率、參保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均達100%;兜底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2035戶4274人。承接跨區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完成燈塔白岩溪、打角沖、矮屯(一期)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矮屯(二期)、正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順利推進;完成區內搬遷入住724戶3216人,跨區域搬遷交房6720套。東西部協作建立多層面結對、點對點幫扶機制,兩地各13個鄉(鎮、街道)、8個深度貧困村實現結對全覆蓋,兩地“七結對”工作模式入選全國攜手奔小康培訓會典型案例彙編,爭取各類東西扶貧協作幫扶資金4304萬元。

環境保護

2018年,碧江區全面取締錦江河網箱水產養殖,加強水源、空氣質量等污染環境行為的管控,完成洪水洞等7個歷史遺留含汞廢渣污染綜合治理工程。碧江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評估驗收,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地表水質和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7.6%。工業廢水排放量34.51萬噸,工業廢水處理量54.34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493.05噸,二氧化硫產生量1187.03噸;工業煙(粉)塵排放量1118.54噸;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9.37萬噸,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21.9萬噸。全年處理污水3875萬噸,鋪設排水管道359.33千米。清運生活垃圾11.4萬噸,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3.22%。

安全生產

2018年,碧江區共發生各類事故23起,死亡15人,傷15人,經濟損失651.5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增加3起;死亡人數減少4人;受傷人數減少3人;經濟損失增加8.5萬元。

旅遊


主要景點
九龍洞
九龍洞
位於銅仁城東17千米處,背靠六龍山,前臨錦江河,在罵龍溪之右,觀音山之腰,是貴州省首批確定的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81年被列為縣級名勝保護區,1987年被列為貴州省首批十大風景名勝區,並被收錄入《中國名勝大辭典》,2004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由觀音山、蓮花寺、九龍洞景點組成。九龍洞是一處大型的天然喀斯特溶洞,寬70多米,最寬處達210米左右,高30—110米不等。各廳洞中有洞,洞內廳廳相連,石筍、石柱、石花、石幔等漫布各廳各洞,各具特色,千姿百態。
六龍山
六龍山
地處銅仁市東南部,距銅仁市區僅18千米。山頂海拔1173千米,山體由縱橫深切的大峽谷和高山峻岭組成,方圓120餘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86%以上,其中原始竹海就達十萬餘畝。六龍山常年雲霧繚繞,野豬、刺蝟、野山羊、紅腹錦雞、野雞、竹雞、竹鼠以及各種蛇類等上百種野生動物在其間繁衍生息。密林中深掩著許多瀑布、溶洞,是旅遊者冬觀雪景,夏避酷暑,春覽櫻花,秋賞紅葉的好去處。
錦江
錦江
錦江由大、小兩江匯成,都發源於梵凈山東麓,即辰水之源,襟帶三城而後向東南匯入沅江。一江上下,風物薈萃,沿江景觀共計12處。列為省級風景名勝保護區的計有三處,列為市級風景名勝保護區的計有14處。
百花渡
百花渡
百花渡景區花卉主題文化園坐落於銅仁碧江區六龍山下,錦江河畔,總佔地面積300畝,投資近3億元,國家AAA級景區。景區內建設有主題花卉園、花卉智能溫室、冰雕館、科技館、豪華遊艇、花卉特色餐飲等十大精品旅遊體驗項目,花、景、田等多重靜態景觀,聯袂各類風情表演。
錦江十二景
東山樓閣
東山樓閣
東山是銅仁城的最高處。山上林木蒼勁茂密,覆蓋山巔。舊時東山有大觀樓、又峰閣等諸多景點。站在山上,高可凌霄漢,俯可觀江流,非常值得人們遊覽。東山樓閣舊時被譽為“銅江十二景”之冠。現已恢復建“大雄殿”、“雷祖展”、“真武觀”、“川上亭”等舊有建築。1990年,東山建全國首家“儺文化博物館”,值抗戰勝利50周年之際,又在東山修建了一座風格別具的“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
城南大小兩江匯合處,有巨石屹立江心,其上曾多次建有亭閣,俗稱“銅岩”,又稱中流砥柱。
雲彩江聲
雲彩江聲
東山有一面臨水,其處絕壁如削直插江底,崖壁上原有“雲彩江聲”四個大字。據舊志記載:數百年間,其處從未被苔蘚覆蓋,也未被風雨磨損,但那四字卻早已漫漶(文字、圖畫等因磨損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而蕩然無存。清朝同治年間,知府袁開第又補寫了“雲彩江聲”於崖間,至今四字仍高居峭壁之上,俯瞰錦江東去。
兩江春色
兩江春色
大、小兩江流匯於城南,夾岸多有桃樹、李樹。每當春天來臨,和風拂煦,春水方起,花香柳綠,萬紫千紅。
漁梁夜月
漁梁夜月
錦江在下游被一座南山阻擋,形成漁梁灘。捕魚的人在灘上築起漁梁捕魚,晚上星星點點的漁火與潔白的月光交相輝映,其時最為幽雅寂靜。淦梁灘的上方就是文筆、太乙等峰巒。
文筆凌雲
文筆凌雲
文筆峰在銅仁城南的對岸,其峰高插入雲端,陡峭如削。每當旭日東升,朝霞偶爾掩映在山巔之上,天幕絢麗多彩,如櫞巨筆在五彩天幕揮灑潑墨,為銅仁一大奇觀。
金鱗游泳
金鱗游泳
銅仁岩的上游有一石頭,下臨錦江,其形狀就像條魚一樣,老百姓稱之為鯉魚嘴,每當江面微波蕩漾,那塊石頭就象魚在不停地遊動。古人在此山石上建起一座古剎,四周栽上茂密的翠竹,稱為金鱗寺。據民間傳說,大江上游有鷺鷥岩的鷺鷥振翼欲撲,小江上游有貓貓岩(民族師範處)的貓在虎視眈眈,下游漁人在漁梁灘等候捕捉,支流木杉河漁網田(謝橋附近)的漁網早已張開,此魚無路可去,只好在此現身,不再遊走。
西嶺歸樵
西嶺歸樵
銅仁城的西郊山坡綿延,山上草木茂盛,城內百姓所需的柴禾,都在這裡砍伐。每當傍晚時分,夕陽西下,樵夫們砍柴歸來,一路唱著山歌,前後呼應,酣暢歡快。
玉屏晴雪
玉屏晴雪
據府志記載:黌宮的南面有一座山,山的頂端拱如屏風,每當雪后晴日,山頂仍有許多積雪,銀光炫目燦爛,望之就像瓊樓玉宇一般。 
南嶽飛泉
南嶽飛泉
南嶽飛泉距離銅仁城北門有數里遠,在小江的南岸,有兩座並立一起山峰,山間溪水從中間落下,望上去就像玉龍從天空降下來一樣。 
石笏朝天
石笏朝天
城東2千米處臨江兀立一峰,形若古代官員持笏朝拜;亦稱傳說中八仙之一曹國舅手持的笏遺留在此。
六洞嵐光
六洞嵐光
六洞是靠近縣城的第一泉,其味甜而透涼,其水可供百畝田的灌溉。那地方樹木成蔭,水霧瀰漫,並建有一亭子用來祭祀泉神。其處石頭上刻的“天乳真源”四字,為清嘉慶年間的太守王湛恩所留。

獲得榮譽


碧江區是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
全國綠化模範縣。
全國創新社會管理先進縣。
省級園林城市。
2018年10月,被評為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20年3月,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2021年3月,入選2020年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激勵候選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