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口岸

國家一類陸路通商口岸

樟木口岸,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邊境聶拉木縣樟木鎮的樟木溝底部,是國家一類陸路通商口岸。西藏境內的1000多夏爾巴人徠,主要居聚在這裡。樟木鎮常住人口3000多人,外貿、邊貿公司20餘家,日流動人口平均1000人左右,年商品交易額已突破2億元,對內輻射西藏及相鄰省區,對外輻射尼泊爾及毗鄰國家和地區是西藏目前最大的邊貿中心口岸。周圍為樟木口岸自然保護區。關係:東方有亞東口岸,西方有吉隆口岸。在美麗的樟木溝保護區底部。

地理環境


位置

中尼友誼橋
中尼友誼橋
樟木口岸:位於西藏日喀則聶拉木縣樟木鎮的樟木溝底部,在喜馬拉雅山中段南坡,東、南、西面與尼泊爾接壤,為國家一級公路——中尼公路之咽喉,距拉薩736公里,距加德滿都120公里,是中國和尼泊爾之間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中國通向南亞次大陸最大的開放口岸。樟木口岸面對尼泊爾中腹地區,暢通的中尼公路帶來了樟木邊境貿易市場的發展和繁榮,地理上形成了從樟木口岸到日喀則江孜、拉薩以至國內兄弟省區的連接。口岸氣候較好,海拔2400米,國界友誼橋頭1700米。口岸交通方便,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基本保障,海關、銀行、工商、聯檢、公安等管理機構健全。距離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只有90多公里,因而許多境外遊客把這裡作為他們入藏或出藏的大門。樟木境內有世界第14高峰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的冰川和幾十個大小湖泊,還有許多名勝古迹可供觀光旅遊。
樟木地處中尼邊境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溝谷坡地上,海拔2300米,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鎮。周圍自然環境很美,現代化建築和一些古老的木結構房屋依山交替地散落在盤山而下的公路兩側。
周圍為樟木口岸自然保護區。關係:東方有亞東口岸,西方有吉隆口岸。

氣候

樟木中尼友誼橋
樟木中尼友誼橋
樟木這一帶屬於亞熱帶,氣候潮濕,風景宜人。其建築以二、三層的小樓房為主,材質有石料,木板以及磚混等。由於樟木鎮是依坡而建,街道拐彎很多,整個鎮的房屋布置比較隨意,高低錯落明顯,層層緊挨,全由街道和石階相溝通。大多數屋頂都有小花園和鐵皮屋頂,各種風馬旗,運氣樹等布滿屋頂,將整個城鎮打扮得花花綠綠的,在周圍青山綠水和白雲的環抱中,顯得非常醒目。作為一個非常繁忙的通商口岸,鎮里車水馬龍,常常水泄不通。公路兩旁,商店密密麻麻約有幾百家,經營著各種各樣的物品,能看到不少印度、尼泊爾等地的商品。除藏族和漢族外還有很多印度人和尼泊爾人,各種膚色的遊客、商人來來往往。
沿街走到盡頭,就是中國海關,去尼泊爾旅遊就從這裡出關。幾千米外,就是中尼兩國交界處的友誼橋了。在海關門口,你會發現聚集著很多換錢的人。每當有旅行者出現,他們便持著計算器和大把的紙幣蜂擁而上。
青山綠樹掩映下的邊陲小鎮樟木,一座座紅色小樓格外醒目。這不僅是樟木的獨特風光,也反映了昔日貧窮落後的樟木鎮已經迅速地繁榮起來了。
樟木口岸
樟木口岸
地處喜馬拉雅山南坡的樟木具有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特點,氣候濕潤,群山翠綠,四季如春。全鎮依山而建,房屋都建在同一條盤山公路棗中尼公路兩旁,平均海拔2200米。樟木鎮總面積70平方公里,幾乎找不到一塊平地,全鎮坡度在30度到45度之間。走在樟木的街道上,兩旁鱗次櫛比蓋滿了各種漂亮的建築:涉外飯店、外貿大樓、郵電大樓和藏胞接待辦等等。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一座座別墅似的紅磚小樓,這些類似西洋式的建築,幾乎都屬於樟木居民私人所有。紅樓的主人大都在樓下開了大小不一的店鋪,店中各種商品有來自印度、尼泊爾的香水、化妝盒、各種線織物品,更多的是內地的兒童玩具、服裝、鞋類等百貨。

旅遊信息


交通住宿

樟木口岸
樟木口岸
交通:樟木冬季禮拜四有一班大巴車到拉薩,次周禮拜二返回樟木鎮,日喀則到樟木的班車每天都有。如果是尼泊爾回國內,從友誼橋到樟木鎮有15元的車費。
住宿:有樟木賓館,財源賓館,交通賓館,虹橋賓館(原接待辦),白瑪飯店(2星)。標準房100元/間,金鑫賓館(有熱水、WIFI、返回拉薩車子等),天龍旅館(25元至40元/人,有WIFI)等。價格會隨旅遊季節波動。其次還有很多小旅館(和家賓館等),但是不對外國人開放。交通很方便,鎮上計程車有五十多輛,全鎮十元/車。在虹橋賓館處,有很多到拉薩的豐田4500、商務車,票價350左右。
2008年10月海關已經遷移到友誼橋橋頭(樟木口岸聯檢大樓)。
銀行:樟木口岸有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鎮上有很多小吃店,有山東、四川、尼泊爾餐館、藏餐館,甚至清真回民餐館。消費麵條10元~14元一碗,消費稍比拉薩貴點。
特別提醒:去樟木,無論是國外遊客還是國內遊客均需辦理邊境管理區通行證或者護照才能前往,國內遊客辦理邊境管理區通行證可在所在地區的公安局辦理,也可到西藏后辦理,但手續複雜。還可以憑學生證進入。

主要景觀


口岸

徠詩情樟木口岸
徠詩情樟木口岸
從樟木口岸進口到中國的商品主要有大米、麵粉、辣椒、香水,出口到尼泊爾的商品則是羊毛、茶葉、鹽和藏葯。去年樟木口岸邊境貿易總量達到32061噸,邊貿總值達到3.37億元。樟木鎮的富饒和商業的繁榮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夜幕降臨了,樟木鎮燈火輝煌,無數的燈光撒落在綠樹之中。從中尼友誼橋往上看去,宛如天上的星辰。歌舞廳悠揚的歌聲,使樟木充滿了一種旺盛的生機。
樟木口岸風光最好的地方是青布溝。民間諺語說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這裡表現的最典型,可以非常清楚地見到生物界地群落是怎樣相互依存的。周圍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生長著矮小的糙米樺,還有遍地的杜鵑。

地方風情

曾經羞於出門、終日圍著鍋灶轉的夏爾巴婦女,如今勇敢地走出深山密林,在樟木國際市場上大顯身手。普赤生長在離樟木鎮走路半天路程的貢巴薩。這裡四面環山,森林密布,夏爾巴人祖祖輩輩靠在林間開墾出少量的土地維持生計,很少與外界接觸。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中尼邊境的樟木鎮,給當地人提供了生財的難得機遇。夏爾巴人紛紛走出山林,藉助日益繁榮的邊貿市場做起生意來。樟木鎮鎮長次仁說,其實夏爾巴婦女經商已不止一兩個,女商人大有人在。全鎮282戶夏爾巴人家,幾乎家家都有婦女做生意。去年全鎮人均收入2000多元,經商和多種經營收入佔7成以上。次仁也是夏爾巴人,他說,過去夏爾巴婦女社會地位低下,她們生兒育女,從事繁重的家務勞動,,家裡的一切,男人說了算。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婦女充當著家庭社會經濟生活的主角,她們不僅闖蕩樟木口岸、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之間,還到內地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去。

自由市場

海關
海關
清晨,來自尼泊爾的邊民頭頂肩扛著各式貨物通過中尼邊境的友誼橋,準備與友誼橋這邊的中國商人做生意。此時,在中尼友誼橋的中方一側,已經是熱鬧非凡。幾十間簡易店鋪人來人往,中尼商人操著不太熟練的英語和尼語或相互按著計算器討價還價。初具規模的中尼友誼橋頭的“邊貿自由市場”吸引了來自中尼兩國各地的商人和遊客。由於樟木鎮山高交通不便,中尼友誼橋頭的“自由貿易市場”地理位置顯得尤其特殊。
出了樟木海關,距離中尼界河上的友誼橋還有8.7公里屬於中國境內。因此,樟木口岸有著中國口岸獨一無二的例外,出關不出國,入境不入關。這個特殊的地方有個村莊,名叫得斯崗,居住在那裡的全是夏爾巴人。根據中尼兩國政府達成的協議,雙方邊民在雙方邊境30公里以內都可以自由出入。
從樟木海關到中尼友誼橋頭這段地方,尼泊爾邊民出入可以不用辦任何手續。7年前,在兩國政府的協調下,雙方自發地形成了一個自由貿易市場。橋頭市場的商品在我們看來平淡無奇,多是一些大路貨的日用品,如皮鞋、香皂、電筒、家用電器、襯衣和電飯鍋等等,但對尼泊爾邊民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價格不貴,加之邊貿市場免稅購物,來一趟很值得。
來自四川的女商人尹燕在橋頭做生意已經有許多年了。她介紹說,5年前這個自由市場只限於中方星期六,即尼方的星期天開放。只有每到星期六中國商人才帶著商品從樟木鎮來到橋頭擺攤設點。近兩年,中尼邊貿發展很快,星期六市場早已發展到全天候的自由市場,尼泊爾邊民每天都可以自由過橋來做生意。伊燕說,在橋頭市場做生意比蹲在樟木鎮好,在這裡一天最多能賣6000多尼幣,合800元人民幣。據樟木鎮辦事處官員介紹,橋頭市場得到了中尼雙方商人的認可,中方一側已有50多家固定的商店,交易高峰期間每天有五六百尼泊爾邊民到橋頭市場購物。橋頭市場開始時只設有一些露天攤位,現在當地的夏爾巴人看準時機,在這裡蓋房屋,用來出租給前來這裡做生意的商人。
漫步中尼橋頭的自由市場,這裡的商店大都沒有店名,傍晚人散物去的時候,略微顯得有些冷清。尹燕說,天黑后,在此做生意的中方商人都各自回到店裡看看錄像或VCD,或抽空學點尼泊爾語,“語言不通,生意就不好做。”她說,她已有4年沒有回過四川老家了。橋頭市場也並非只做小生意,也有一些大買賣在這裡談成。一個來自湖南的商人董運城就與尼泊爾商人做成了一筆100台電視機的出口生意,並達成了長期的供銷協議。不僅中尼邊民願意在橋頭市場交易,來自尼泊爾其他地方的商人也時常到這裡來看看。加德滿都商人斯塔·巴特端,正在認真地看著中國商品,他說,這裡的東西都不錯,但他更多的是想把尼泊爾的商品賣到中國去。

中尼友誼橋

中尼友誼橋左側就是尼泊爾了。樟木鎮的海拔在2200到2300之間,而樟木口岸的過道處海拔只有1900多,這是這麼多天來所處海拔環境最低的一次,加上空氣濕潤,感覺很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