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革命者的結果 展開

革命者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

《革命者》是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是作家何建明創作的報告文學作品。全書緊扣“革命者”的主題,回望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在艱苦年代凝聚和鑄造的革命初心,禮讚中國共產黨人敢於直面風險挑戰的使命擔當,書寫新時代奮進開拓的新征程。2020年6月,《革命者》入選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書單。

內容簡介


《革命者》是一部獻給革命先烈的正氣歌,一部高揚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精神,為民族和國家構筑前進靈魂、注入精神動力的“四史”教育學習讀本,已入選中宣部2020年全國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和2020月度“中國好書”。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革命者》入選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書單。
2020年12月,《革命者》被確定為2020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入選作品。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中國當代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優秀報告文學入圍篇目。
2021年4月,入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選的2020年度“中國好書”名單。
2021年6月,入選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獲獎名單。
2021年7月,入選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獲獎名單。

創作背景


何建明近些年一直在上海活動,他寫了多部反映上海改革開放輝煌成就的報告文學作品。在上海活動期間,他多次去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和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參觀,被一個個烈士的英雄事迹所感動,他感嘆如果沒有當年眾多革命者的拋頭顱灑熱血也不會有今天上海的輝煌。可是我們今天分享著上海輝煌的幸福時,還會記得那些默默卧在烈士陵園裡的革命者嗎?何建明是懷著強烈的情感衝動而要寫這本書的。為了寫好《革命者》,何建明醞釀多年,踏訪北京、上海、廣州數地,力圖以日記、書信等珍貴史料進入革命者的精神世界。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全書以飽含激情的筆觸,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鬥爭歷史,塑造了血肉豐滿、英勇偉大的革命者群像,以鮮活的事例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這一命題,彰顯了共產黨人信仰至上、慨然擔當、捨身為民、矢志興邦的偉大精神,詮釋了黨史的深刻內涵。
革命者的意義首先意味著理想和信念。為了突出這一點,何建明在第一章寫到1924年上海犧牲的第一位革命者黃仁之後,專門以較大的篇幅回溯了革命先驅們創立中國共產黨的過程。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與上海有著密切的關係,早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的前一年,陳獨秀、李漢駿、陳望道等人就在上海商量成立共產黨的事宜,他們共同認識到成立政黨必須先有思想上的準備,建黨必須先把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透、研究好。於是相繼就有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成立和《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何建明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第一部中文版《共產黨宣言》都誕生於上海,這其實就是在提醒讀者們,那些在上海的革命者們都是在先進理論的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他們都是胸懷著崇高的革命理想去進行鬥爭的。
革命者的意義也與青春和愛情有關係。何建明用了三個章節的篇幅書寫革命者的青春、愛情和家庭。在龍華和雨花台的烈士名單中,可以發現大量的烈士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正是意氣風發的青春年華,卻被兇惡的敵人奪去了生命。革命是危險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年輕人義無反顧地要投入到革命事業之中呢?因為他們從革命事業中看到了理想在召喚。比如中國共青團的創立者之一俞秀松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在中學就創辦了革命刊物,才20歲就參加了建黨的初始工作,主持成立了共青團組織,年輕時就已是一名成熟和幹練的革命家了。他認為自己青春歲月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曹順標的一句話讓我讀了特別傷感。他被敵人殺害時才18歲,在行刑前的一晚,他對囚友說,他不畏犧牲,只有兩件事感到遺憾,一件是再也不能革命了,一件是他還沒有戀愛過。也許何建明也是被這句話深深打動,他才會在書中濃墨重彩地書寫革命者的愛情和親情,如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蔡博真、伍仲文,如王一飛在戎馬倥傯中寫給妻子陸綴雯的家書,他們的愛情和親情都是與革命事業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他們為了革命事業,不得不在愛情和親情上作出很大的犧牲,但他們的內心卻是那樣的情真意切。
藝術特色
何建明在《革命者》中將史實與抒情相結合、歷史回敘和現場感並重,塑造英雄群像。無論是一年內相繼犧牲、才華橫溢的陳延年和陳喬年兄弟,還是笑對敵人屠刀、視死如歸的王孝和,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蔡博真、伍仲文,歷盡坎坷、初心不改的何孟雄,還是擁有兩個博士學位、精通多國語言、犧牲後幾十年才被組織找到並追認為烈士的許包野……他們的青春之花定格在革命激流中,英烈們用初心壘起的精神豐碑令人景仰。
《革命者》選取部分重點革命場景現場回敘,既有如五卅運動、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等大場景的再現,也有如瞿秋白被捕后獄中對話的生活細節描寫,將文學作品的感染力與歷史的真實性有機融合,帶讀者重回歷史現場,呈現昂揚向上、感人肺腑的文學力量。
《革命者》還披露了許多少為人知的英烈故事,將烈士留下的書信、日記原汁原味呈現在讀者面前,以強大的感染力撼動人心。革命家劉伯堅、李碩勛臨刑前留下的珍貴家書,舐犢情深,讓人見之落淚;革命家王一飛在戎馬倥傯中寫給妻子陸綴雯的家書,溫情備至,展現了一位革命者的俠骨柔腸……鐫刻著歷史痕迹的書信,讓讀者真切感受到為信仰拋卻俗世幸福的革命者的偉大。

作品評價


白燁認為,《革命者》以文學為“殼”,以黨史為“核”,全景性地寫出了建黨初期與早期眾多共產黨人獻身於思想啟蒙與革命運動的鬥爭經歷與精神風采。其中最可稱道的,是把“革命者”寫真了、寫活了,寫出了他們與堅定的黨性水乳交融的光輝人性,與革命激情融會一體的兒女柔情。歷史的現場感與人物的命運感,使得人們有身臨其境的在場感,鬥爭的慘烈性與革命的悲壯性,更使人讀來驚心動魄。毫無疑問,這部作品是黨史題材方面、報告文學寫作方面不可替代因而也不可多得的重要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