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浦村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轄村
林浦村屬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管轄,因行政區劃調整,現今的林浦村分屬獅山、濂江、紹岐、福廉4個行政村,總人口約7000人。位於市區東南部近郊,南台島東部,北臨閩江,原以村內河流濂江取名濂浦,后因林姓居民遷入漸多,改名林浦。耕地面積953畝,種柑桔、水稻等農作物。明洪武年間林僖移居琉球國,至清康熙時已在海外發展至12世,至今其後裔大多數在那霸市唐營九米村,改姓為米家山,有幾千人。
2019年1月,林浦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名稱 | 統計用區劃代碼 | 車牌代碼 | 電話區號 | 郵政編碼 |
林浦村 | 350104101226 | 閩A | 0591 | 350000 |
從福州市區白湖亭乘57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就是倉山區城門鎮林浦古村,就是陳丞相祠所在地。
林浦古村位於福州市南台島東北隅,北臨大閩江,南靠九曲山,隔江與鼓山相望,有內浦環繞成島。自五代開始,林姓聚族而居,日趨興盛,故稱之為“林浦”,迄今已有千年歷史。林浦古村包括獅山、濂江、紹岐、福廉4個自然村。濂江書院是福州唯一保存下來的宋代朱熹講學的古書院。書院門口照壁上刻“濂江書院”四個大字,一進大門迎面即可看到一個石欄桿,上刻“文光射斗”四字。書院為二層木結構樓房,樓內後壁豎有一巨碑,上刻“宋朱熹講學處”。
林浦村濂江書院
林浦林姓人家,歷來注重教育,宋代朱熹講學處能保存至今,就是一個物證。明代科第官宦興盛,著名的有以林元美為首的“七科八進士”,以林瀚為首的“三代五尚書”,功名顯赫,這在全國也極為罕見。清朝到民國,同樣人才輩出。
林浦古村及周邊,還保留著唐宋以來大量的文物,包括唐代的瑞跡寺、甘泉寺;宋代的林橋、斷橋、書院、古井、石塔、練兵台、摩崖石刻等,明代的尚書里牌坊、尚書家廟、尚書墓,清代的進士第、林壽熙故居、邵岐炮台等古建築,而最為亮點的是當地的“宋帝行宮”與陳丞相祠。
2007年12月,林浦古村被福建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村”。
林浦村附近有林浦石塔、中共閩江工委白雲寺會議舊址、潘墩水部太師廟、濂江林斯琛故居、謝安薛夢雷墓、獅山林斯琛墓等旅遊景點。
《宋史》記載:宋德祐元年(1275),元軍順長江而下,佔領南京。翌年,元軍伯顏率兵攻陷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太后及恭帝被擄。德祐二年(1276)閏三月,張世傑、陸秀夫帶著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到溫州江心寺召見陳宜中。之後,命秀王趙與檡先往閩中,浮海南下,遂達福州,從林浦紹岐碼頭登陸,駐蹕於林浦。當時,隨同前來的軍士有十數萬,民二十餘萬,淮兵萬餘。於是削平林浦山峰駐紮,此山從此得名平山,史有“平山點兵”之說,而林浦平山堂也成為宋帝行宮。
林浦村林浦泰山宮
宋德祐二年(1276)農曆五月初一,陳宜中、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在福州擁立九歲的趙昰為帝,是為端宗,改號景炎,升福州為福安府,以城內大都督府為垂拱殿,號召恢復宋室江山。不久,文天祥也從溫州趕到了福州,參加抗元鬥爭。福州一時成為南宋朝廷抗元救亡的中心。十一月,元兵攻破福州,趙昰與文武官員再次渡海南逃。祥興二年(1279),陸秀夫背負末帝趙昺在廣東崖山跳海殉國,南宋滅亡。
當年本村老百姓聽到宋軍失敗,小皇帝跳海,不久之後又聽到陳宜中也跳海殉國的消息(實為謠傳),悲痛萬分,後來在宋帝行宮邊專門建了陳丞相祠,塑造了陳宜中像,好讓陳宜中的靈魂回到這個地方安息。此後,為逃避元政府的追查,將宋帝行宮、陳丞相祠改為社廟,予以祭祀,冠以“泰山”兩字以為避諱,俗稱“泰山宮”。
如今,林浦泰山宮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林浦村的核心文物景點。建築物坐東朝西,佔地面積1484平方米,由泰山宮、天后宮、總管殿組成。
泰山宮裡所祀神像,均影射南宋君臣,如以宋高宗趙構為泰山,內正殿塑像趙構居中,旁列帝昰、帝昺童子神像,東西兩廳並列,分祀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均以神代人,以避元廷猜忌。倉山區林浦“宋帝行宮”管護所所長林修長先生說:陳丞相祠到了清代,成為一座獨立的祠廟,建築面積約為250平方米,廟中塑造有陳宜中及部下像。陳宜中塑像紅臉黑須,一身正義形象。
幾百年來,每年元宵節前後,當地都定期舉行“迎泰山”活動,抬出“童子泰山”、“陳丞相”、以及文丞相、張將軍等神明塑像,進行巡遊,以祈求出入平安、五穀豐登。現在擴大到周邊11個地方共同舉辦這一活動。
據林浦民間傳說:南宋末年,宋軍軍隊撤離福州之前,陳宜中將多下來的軍糧,挨家挨戶地發放到當地老百姓手中。這些軍糧,讓當地老百姓吃了三五年。時至今天,林浦人在元宵祭祀活動的儀式上,還有分米的環節,以為紀念。也許是這種緣故,閩人有“秉正公心包龍圖(包拯),義重山丘陳宜中”的說法。
明初,村人、吏部尚書林瀚曾寫有《平山懷古》一詩:“翠輦金輿載恨游,豈緣閩越覓丹丘。鐘聲落日孤村寺,海色西風萬里舟。王氣消沉天地老,胡塵冥漠古今愁。傷心最是濂江水,環繞行宮日夜流。”其孫、通政司參議林炫次韻曰:“聚景湖山作意游,誰知閩海有平丘。百年廟社三春夢,萬里風濤一葉舟。落日鼓鼙寒不起,中原草木慘多愁。至今遺恨江心水,石激潮聲夜夜流。”爺孫兩人觸景賦詩,對當年宋末殘局表示極大的同情。“百年廟社三春夢,萬里風濤一葉舟”,真實地記錄了明代文人對父老鄉親祭祀陳宜中活動的支持。
林修長先生說:“儘管《宋史》認為南宋亡國,陳宜中有很大責任,但很多福州人卻不同意這一說法,認為《宋史》帶有嚴重的政治傾向。在明代,以林瀚為首的‘三代五尚書’,就非常同情陳宜中。陳宜中至少有兩方面是值得肯定的:第一他忠於國家。宋末臨安失陷,陳宜中已經因病隱居於溫州老家,而且母親剛剛去世。古人守孝是大事,他完全可以不再出山去守殘局,小皇帝逃到溫州時,他還是出山了,還組織一大批人馬響應。第二他是個孝子。陳宜中是帶著母親的棺材上船的,這是怕被元兵掘墓鞭屍。”
1989年1月,日本九米村“林姓會”會長米家山·廣貞等6人組團回林浦村尋根祭祖。1991年7月,紹岐自然村旅美華僑黃國官等7人捐資鋪築村水泥路。此後旅居港、澳、台的林公後裔投資修復“林公祠”等。林浦是郊區一個著名的文物村,有宋代古井、“林公祠”和“平山福地”石刻等。明代有“三代五尚書,七科八進士”的美談。
2019年1月21日,林浦村入選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9年6月6日,林浦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