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暗算的結果 展開

暗算

麥家創作的長篇小說

《暗算》是中國當代作家麥家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3年。

《暗算》分為《聽風者》、《看風者》、《捕風者》三部分,每部分含有若干故事章節,有七個敘述者,都以第一人稱分別敘述了自己的故事,而以敘述者之一的記者“麥家”巧妙地將其串聯起來。小說通過這種詭異迷離的敘事方式和幻疑莫測的懸念情節,展示了一個有別於人們固有印象的特工世界,重新詮釋了特工的悲劇宿命。

徠2005年,《暗算》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2012年,《暗算》被改編成電影《聽風者》。 2008年,《暗算》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9年9月23日,《暗算》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內容簡介


《暗算》依然講述了那個神秘之地——"701"的故事,依然是一些迷而不宣的天才人才無墨登場、絕地廝殺。依然充滿了與秘密、神秘相糾纏的懸疑情節,以及與偶然、未知相關聯的無常命運。跟博爾赫斯一樣,麥家偏愛書寫"傳奇",但目的不是講一個傳奇故事就了事,而是挖地三尺,挖得人揪心的痛,像剝除了皮肉,又灑了鹽。有評論家稱麥家的小說是"新智力小說"。
關於國家安全部門701的故事,小說通過聽風、看風、捕風這三章,分別描寫了特別單位701的三個部門監聽局、破譯局、行動局中的傳奇人物。
聽風者講的是監聽局歷史上最天才也是最接近瘋子的一個偵聽員瞎子阿炳,他在中外關係最緊張的時刻偵聽出敵軍的一百零七部秘密電台,從而為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自己帶來了無上的榮耀。而這個天才同時也是脆弱的、愚昧的。他沒有性能力,以為只要跟妻子抱著睡在一張床上妻子就能懷孕。妻子怕離婚與人偷情生下了孩子,他異於常人的耳朵卻從孩子的啼哭聲中聽出了自己被戴了綠帽子,並因此自殺。
看風者講述了破譯局歐洲處先後兩任處長陳二胡和黃依依的故事。黃依依是破譯局歷史上唯一的女處長,被人稱為有問題的天使。她在一年的時間裡破譯了蘇聯保密期限在十年以上的高級密碼,卻死於醫院廁所的一扇彈簧門。在701內部,黃依依的存在和離去都像是一個傳奇。破譯處後來成就最大的陳二胡,在退休後患上了職業病,把日常的生活當做密碼一樣去探求真假虛實,陷入破譯的迷陣中不能自拔,最終因為成功破譯一部被棄用的密碼而導致心臟病發作去世。
捕風者中的兩則故事,一個是共產黨利用越南士兵韋夫的屍體向美軍傳遞了假情報,使解放軍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另一個則是潛伏在國民黨保密局中的共產黨人員“鴿子”,因為在分娩時情不自禁地喊出已經犧牲的丈夫的名字而暴露被捕。

作品目錄


序曲第一部 聽風者第二部 看風者第三部 捕風者後記三篇
·瞎子阿炳
·有問題的天使
·陳二湖的影子
·韋夫的靈魂說
·刀尖上的步履

創作背景


麥家表示他曾經是一名軍人,1981年麥家被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錄取。這是一所培養軍事情報人員的秘密院校,畢業后麥家被分到某情報機構工作。在那裡他結識了一群特殊的軍人,罕見的才華和膽識本來可以讓他們成為名利場上的寵兒,但由於從事了特殊的職業,他們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陽光無法照射到的角落,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命運是永遠的秘密。麥家後來離開了情報機構,然而,他曾經的戰友們卻沒有走出他的心間。時代在轉眼間變的喧囂,越是喧囂,他們在麥家心間的形象越是變的鮮明、亮麗。麥家表示時代變了,有些美德變成了迂腐,有些崇高變成了可笑,有些秘密變成了家喻戶曉,但他相信,他的戰友們沒有變,他們不會變,他們不能變,他們依然是從前,麥家為他們感動,也為他們心酸。就懷著這樣的情緒麥家以魔術的方式通過小說《暗算》再現了他的戰友們,這也是唯一能展現他們的方式。在喧囂中依然像磐石一樣堅定、安靜的人,麥家懷著感激的心用《暗算》來紀念他的老戰友們。
麥家從軍十幾年,對情報領域的工作與生活有很深的了解,對那些從事秘密工作的怪才英雄們懷有深深的敬意和無奈的惋惜。可以說《暗算》就是麥家為這些秘密工作者們樹碑立傳的明證。

人物介紹


阿炳
第一部“聽風者”的主人公,阿炳是奇醜無比而又超人無比的聽覺怪才。他又瞎又傻又沒有正常生活能力與思維,但他卻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聽覺,阿炳既像個孩子,又像個瘋子,既可笑,又可憐,既蠻橫,又脆弱。他雖然雙目失明,但在偵聽過程中阿炳簡直是神奇無比,在極短的時間內迅捷地“聽”出了全部敵台,為國家監控敵台獲取情報做出了傑出貢獻。為此,組織上為了褒獎他不僅給他記了功升了級,還給他娶了老婆,希望能了卻他傳宗接代的意願。阿炳具有超群的聽力,卻無性的能力,更不諳男女之事,以為只要跟女人睡在一起就會生出孩子。當他憑著出奇的耳朵聽齣兒子不是他親生的時候,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按鄉規老婆偷漢生了野種, 當丈夫的就只有以死來洗刷恥辱,於是他就觸電自殺了,死得讓人惋惜不已。
黃依依
第二部“看風者”的主人公黃依依是個反傳統的女性奇才。她特立獨行,我行我素,放蕩不羈而又風情萬種,在上世紀50 -60年代絕對屬於另類。然而,當她做起測試題來卻立即判若兩人,只用了27分鐘就解了第一道題,安院長於是選中並帶走了黃依依。她身上有一種妖精的氣質,熱艷,妖冶,痴迷,大膽,辛辣,放浪,自私,無忌,無法無天,無羞無恥,像個多情的魔女”。但是她天才地一舉破了“光密”,但卻死於“他殺” ,被張國慶的老婆用彈簧門打中了頭,而頭卻又不偏不倚地撞在凸出的自來水管子的介面上,就這樣一個天才剎那間消失了。黃依依的死不同於阿炳的死守傳統,而恰恰是她那與傳統格格不入的做派。
陳二湖
第二部“看風者”中的陳二湖,因習慣了不正常的解密工作,退休后卻怎麼也適應不了正常的世俗生活,只得又回到破譯局,在破了一部毫無價值的炎密后, 因興奮過度而猝死。
韋夫
第三部“捕風者”中借屍首傳遞情報的韋夫使讀者對諜戰手段的離奇變化嘆為觀止。
鴿子
第三部“捕風者”中成功打入敵人心臟的女情報員,正當秘密工作左右逢源、節節勝利之時,她卻死於“生產”,即生產時的痛苦昏迷使她無意間泄了密,從而遭來殺身之禍。
胡海洋
第三部“捕風者”中一個叫胡海洋的我軍參謀,借一個與其像貌相似的屍體送出了對我軍很有價值的情報,在援越戰爭中對美軍第七防區發動了閃電戰,並一舉奪得勝利,最後隻身躺在了離故鄉很遠的大海邊的墓地里。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大凡軍旅作品創作總繞不開“英雄”的話題,因為英雄的製造是激勵讀者幻想的亮點。但隨著新時期軍旅文學的熱播,英雄的大量複製已引起了讀者的審美疲勞,英雄神化的宣揚與個人文化消費取向的不對稱,使後來的軍旅作品面臨藝術創新的壓力。於是《暗算》另闢蹊徑,講述了具有特殊稟賦的人的命運的遭際,書寫了個人身處在封閉的黑暗空間里的神奇表現,以此重塑英雄,重新闡釋崇高。

藝術特色

題材
《暗算》以其神秘的特情題材,神奇的特工人物,懸奇的諜戰情節盡展小說的藝術魅力。題材的神秘無疑使小說《暗算》更顯魅力,和平時期對於遙遠的戰爭年代隱秘戰線上的奇人逸聞的想象激發了印證的衝動,這種衝動轉化為讀者的閱讀期待又與小說的神秘而真實的題材不謀而合。神秘題材的深度挖掘有賴於國家當今隱秘檔案逐步解密的現實。這是對庸常題材的一次有益的反撥與嘗試,是對讀者受眾求新趨秘心理的一次帶有誘惑性的測試。小說《暗算》是中國第一部直接描寫中國反間諜部門核心機關701工作的小說,時空跨度大,三部看似相對獨立實則緊密關聯的《聽風者》、《看風者》、《捕風者》穿插起五個迥然不同的諜報傳奇。題材與現實距離的拉開也為小說神秘之美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情節
環徠環入扣的懸疑故事情節設置與神秘題材相匹配,在真實與虛幻之間為小說人物拓展開騰挪跌宕的彈性空間,無論是尋找聽力卓絕的瞎子阿炳還是面試數學奇才黃依依,都是山窮水盡局面后的柳暗花明之喜,在情節的一阻一現之間完成了審美的閱讀體驗。假借韋夫之魂靈敘述匪夷所思的以屍體傳遞假情報的方式更是將情節的功能放大到極致,也牽引著讀者的想象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天才人物的庸常毀滅也使得故事情節具備了戛然而止卻予人惋惜的哲理之思,瞎子阿炳因兒子非親生而自殺,黃依依死於潑婦的拉彈廁所門之舉,均使人感慨難捺,猶珠玉錯碾石中,恰良駒死於庸屠。這無疑展示了天才生命的脆弱一面與命運的偶然瞬間,也將諜報戰線的殘酷與冰冷一現無餘。
語言
這部劍走偏鋒的特情小說中時隱時現的哲理化語言為文本錦上添花,如“破譯密碼是聽死人的心跳聲”,“我相信漂亮在女人身上就像武器在男人手中,總有一天會被他們使用,惡毒的使用”等話語。麥家神秘之域中封閉而超常的靈魂的展示與描摹,是其畢其功於一役的創作才華與策略的流露。
人物形象
麥家式的“英雄”,不僅在形象上異於傳統英雄,更重要的是在文化意義和審美視角上都不同於傳統英雄。小說沒有為主人公的活動設置敵我二元對立的宏大歷史背景,而是設計了一個個特異空間——高度機密的研究所、敵後的地下工作場景,從而製造了特殊的英雄。阿炳、黃依依都不是純正的革命者,反而是因為革命工作需要強迫他們成為“英雄”。陳二湖可能是個英雄,但工作的狂熱一度讓他走入精神病院,迷失自我。韋夫死後的成名完全是革命者導演的一場戲,是人造的“英雄”。林英在生孩子上的猶豫,在情感上的迷失,使“英雄”的榮光大打折扣。由此,麥家式的“英雄”更多地在反“英雄”,排斥傳統英雄的高大全,強化了主人公身上的缺陷,如阿炳的性無能、黃依依的放蕩、陳二湖的古板、韋夫的性慾、林英的婚姻等。
小說一面創立著新英雄,同時又“扼殺”了新生的英雄。阿炳的自殺、黃依依的被殺、陳二湖和韋夫的病死、林英的犧牲,死亡形式各不相同。透過這些表象,小說有著展示死亡的故意。阿炳在收穫了英雄般的尊重時,生理的缺陷暴露更加突出,無法回歸正常人的生活,只能以自殺來解脫自己。黃依依的被殺,則是在廁所為情敵用門無意識地撞死的。陳二湖是退休后又恢復工作後為自己的狂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韋夫生前未能為革命做大事,死後卻為革命立大功,他的死可謂恰到好處,符合了革命需要的一切要素。林英的犧牲是在生女兒時,昏迷過程中泄露了真正丈夫的名字導致的。這些書寫的死亡具有突發性、偶然性、非正常性,表面上都是死者特有的弱點和過失造成的,可以說是他們的弱性和過失“預約”了死亡。小說力圖迴避傳統英雄犧牲的壯烈場景,迴避傳統英雄犧牲的歷史必然性,祛除宏大敘述中英雄死亡的道德魔咒,引導英雄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敘述
每個故事的講解都採取第一人稱的回憶敘述。回憶是對事件的再敘述,會改變事件發生的原始樣式。回憶型敘述把原來立體的生活壓縮成一個直線的事件,這樣可以從容發揮敘述者的思考力,對事件或人物進行評價和議論。“由第一人稱敘事者講述自己的故事或感受,以敘述者的主觀感受來安排故事的發展的節奏,並決定敘述的輕重緩急,這樣,第一人稱敘事小說才真正擺脫‘故事’的束縛,得以突出作家的審美體驗……不是情節線而是‘情緒線’來組織小說,第一人稱敘事方式更體現其魅力。”小說敘述時特意強化了敘述者的“在場”,而且他們還是親歷者或見證者,與被敘述者有著千絲萬縷的糾葛,或是相互熟悉,或是有情感的聯繫,或是師徒,或是戰友,正是這種親密關係使敘述者對被敘述者有著特別精細的感覺,有著特殊的情緒。小說採取抒情性敘述方式講述顯得別具一格,強調了敘述者的主觀視點和內心感受,情感的敘述中有思考、判定和抒情,審美的感染力穿透了情節本身,使講述變得渾厚,充滿了生機和力量。歷史或者英雄的書寫轉化為自我的體驗,與個人的切膚之痛完美結合,這正是藝術的獨特所在。
故事的講述注意了敘述者與被敘述者的距離。“所謂距離,就是主體對客體一定的情感和價值評判方式。”“考察長篇小說中距離即小說家對一定視角中呈現的對象世界情感價值的評判方式。首先碰到的是那些非常醒目的作者議論文字。”錢院長對阿炳評定,“阿炳的脆弱和他的天才一樣出眾,……他像一件透明的閃閃發光的玻璃器皿一樣,經不起任何碰擊,碰擊了就要毀壞”。安院長講述黃依依,多次引用安德羅的論斷,來印證她的悲劇人生。施國光對陳二湖的評定,“為密碼而生,為密碼而死,這對你父親來說也許是最貼切不過的,貼切得近乎完美,美中不足的是,他至死也未能破譯自己的密碼:‘那件事’的密碼”。金深水在講述林英時,總是使用“你母親”一詞,拉開了與林英的距離。敘述者主觀化的敘述及其視點,飽含著情緒與思想意蘊持續造成的衝擊力,始終在逼近對生命和道德價值的拷問,犀利而睿智。

作品影響


衍生作品
電影作品
上映時間作品名稱導演票房
2012年8月7日《聽風者》
麥兆輝
庄文強
2.5億 
電視劇作品
播出時間作品名稱導演集數
2005年10月24日《暗算》柳雲龍40集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獲獎屆次所獲獎項
2007年第8屆巴金文學獎諾迪杯文學獎
第7屆成都市人民政府金芙蓉獎
第4屆四川省文學獎 
2008年10月28日第7屆茅盾文學獎

出版信息


名稱ISBN出版社出版時間
暗算9787506345590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7月1日

作者簡介


麥家,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1981年考入軍校,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和
麥家
麥家
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曾任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是首位被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
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風語》《刀尖》,電視劇《解密》《暗算》《風語》《刀尖上行走》(編劇),電影《風聲》《聽風者》等。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被譯成30多種語言,《解密》被翻譯成33種語言,是世界圖書館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被《經濟學人》評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 ,英文版被收進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是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后唯一入選該文庫中國當代作家。2017年被英國《每日電訊報》列入“史上最傑出的20本間諜小說”。
麥家的小說具有奇異的想象力和獨創性,人物內心幽暗神秘,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多被改為影視作品。由他編劇的電視劇《暗算》和根據他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是掀起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狂潮的開山之作,影響巨大。
2019年,出版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獲得豆瓣2019年度中國文學(小說類)TOP1、 。2019年9月23日,麥家長篇小說《暗算》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2020年,憑藉《人生海海》南方文學盛典“年度傑出作家” ,獲得第四屆“施耐庵文學獎” ,以及“花地文學榜”年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