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韶
郭鳳韶
郭鳳韶(1911—1930年),又名晤生、問樵,臨海城關人。少年時的鳳韶就受到民主思想的啟蒙教育。踴躍參加各種活動。民國18年夏天,她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后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黨小組長。下鄉宣傳革命道理,開展社會活動傳遞黨的指示和情報。於1930年10月25日,郭鳳韶與石俊、葉剛、姚愛蘭等12名愛國青年就義於南京雨花台,年方19歲。
郭鳳韶,1911年生於浙江省臨海縣。父親曾是同盟會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在具有進步、
郭鳳韶烈士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反動當局大肆逮捕和屠殺共產黨人和讀書社成
學生紀念郭鳳韶講話
1930年,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南京政府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四三慘案”。在中共南京市委的領導下,南京的愛國學生進行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暴政的示威遊行。郭鳳韶負責聯絡各大中學校,組織全市學生進行示威活動。
1930年3月,南京成立了“反帝自由大同盟”,任女工委員,經常深入工廠、農村宣傳,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陰謀。4月3日,南京下關和記工廠發生英國資本家槍殺中國工人的慘案,中共南京市委領導各界人士,聲援和記工廠工人的鬥爭,她站在鬥爭的第一線,負責聯絡各大中學校,組織學生示威遊行。
1930年4月8日,郭鳳韶所在學校被反動當局查封,許多共產黨員被捕。郭鳳韶秘密轉移到無錫,以教書為掩護繼續革命工作。4月20日派兵進駐學校,驅趕在校師生。學校師生在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下,開展了護校鬥爭。7月,轉移到無錫新犢小學任教,暫時隱蔽。同年9月,她返回南京,準備參加營救被捕的同志,不幸被國民黨特務盯梢逮捕。國民黨南京政府下令封閉曉庄師範,緝拿首要分子。9月份回南京,被特務跟蹤,在上海被捕,押解回南京。入獄后,被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始終不屈。10月25日,郭鳳韶和石俊等12位共產黨員在雨花台英勇就義。年僅19歲。
“革命是我第一生命”,這是共產黨員郭鳳韶無怨無悔的追求。她把革命的信仰一直堅持到生命的終結。
位於臨海市區諸天巷的郭鳳韶烈士故居
2008年4月9日上午,臨師附小五年級學生懷著崇敬的心情前往郭鳳韶烈士的故居參觀。學生代表為郭鳳韶烈士塑像戴上鮮艷的紅領巾。接著,大隊輔導員講述了郭鳳韶烈士生平事迹。最後,隊員們各自參觀了故居。郭鳳韶的代表作品《紅梅圖》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使學生們看到了一個追求真理、百折不撓、捨生取義,具有堅定革命信念的青年形象。
參觀時間雖然短暫,但郭鳳韶烈士不屈不撓、堅定的革命精神已經強烈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深刻地感悟到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