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寺

浙江省杭州市寺廟

彌陀寺創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清末、民國初年杭州城四大寺院之一。它所在的松木場,可以說是當時城西的樞紐,“水路縱橫,連接運河、西湖,商賈遊人,絡繹不絕”,形容的就是當初彌陀寺門口的景象。每年春天,各路香船蜂擁杭城,香客們的第一站就是彌陀寺。當年上了松木場河岸,香客們的第一站就是彌陀寺,香火盛極一時。

沿體育場路往松木場,從一個不起眼的巷口進去,就是彌陀寺巷,已有130多歲的彌陀寺,如今隱匿在彌陀寺巷中。

歷史沿革


幾百年來,彌陀寺歷經滄桑。解放后,彌陀寺建築群不再作為宗教建築使用,功能的改變導致原有建築和環境遭到破壞。儘管整體風貌已嚴重受損,但仍存中式傳統寺廟風格的大殿、僧房,清水磚牆中西合璧風格的藏經樓等主體建築。
2000年,彌陀寺石刻被杭州市政府列為第三批文保單位;2005年,彌陀寺建築群被杭州市政府列為市第二批歷史保護建築。

寺廟介紹


彌陀寺[浙江省杭州市寺廟]
彌陀寺[浙江省杭州市寺廟]
彌陀寺,清末、民國初年杭州城四大寺院之一。已有130多歲的彌陀寺,如今隱匿在彌陀寺巷中。雖然整體風貌早已受損,但最難得的是,那一整面山牆的巨幅摩崖石刻,保留得還算完整,它是目前杭州最大的摩崖石刻。
彌陀寺留下來的老房子,原來應該是有十二三幢的,現在僅留了6幢,最中間的是大殿,一些石刻柱子都還在。走過大殿,彌陀寺石刻便出現在眼前。走近細看,一片布滿經文的巨大石壁撲面而來,幾乎每一個字都能看得真真切切——每一個字的雕刻,深刻而細膩。
彌陀寺的石刻,按照記載,整整花了四年的時間,從清光緒四年(1878年)開始,光緒七年(1881)竣工。
彌陀寺[浙江省杭州市寺廟]
彌陀寺[浙江省杭州市寺廟]
清光緒四年間,妙然法師雲遊至此,見到松木場小霍山石岩高峻、石性堅緻、山體玲瓏,於是買下這裡,請人在石壁上鑿刻《佛說阿彌陀經》,崖前築寺,由此才有了彌陀寺。他請來書寫整篇經文的是清代的沈善登。沈善登“齋沐敬書”,足足寫了五十三天。
整面石刻高約5米,長24米,正文加附記共2194字,石刻上每個字差不多都是15厘米見方。“字大幾寸,鐵畫銀鉤,遒勁圓潤,深及八分”,如果撐開五指將手掌覆在其上,居然橫向比例剛剛好。因年份久遠又失修,石壁上布滿了青苔,不少字的縫隙中已嵌入青苔和石灰。

規劃建設


彌陀寺公園建設方案最終確定,2015年9月開工建設,2016年4月竣工。
彌陀寺公園西起彌陀寺路,東至彌陀山,北至體育場路,南至省府加油站,佔地面積為11370平方米,包括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彌陀寺石刻,杭州市歷史建築彌陀寺建築群、彌陀寺路99、100號、法雨庵等。其中的《阿彌陀經》石刻,是清光緒四年的文物,摩崖石刻“字大幾寸,鐵畫銀鉤,遒勁圓潤,深及八分。”
根據方案設計,彌陀寺公園將在對文物和歷史建築進行有效保護的基礎上,結合彌陀寺歷史、松木場地脈和佛教文化展示,營造傳統園林景觀,成為融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脈延續、市民修身養性的城市公園。建設主要包括歷史建築的遷建和修複利用;摩崖石刻的清理保護;綠化景觀及周邊環境整治;彌陀寺路修建。
西湖區會請來專業保護機構對《阿彌陀經》石刻出現的殘損問題進行勘察,找出科學保護的技術方案。在崖壁頂部梳理排水溝引水,減少山水對摩崖石刻的侵蝕。根據歷史記載恢復石經閣建築作為石刻的保護罩,避免風吹雨淋日晒對石刻的破壞。而彌陀寺路以後會修成石板路,步行為主,中間用青石板雕刻成水波紋,模擬彌陀寺前曾經的水系,並穿插歷史題記雕刻。經過8個月的精雕細琢,西湖區重點峰會項目——彌陀寺公園所有工程昨天全部完工,正式對外開放。
一大早,63歲的阮秀華就跟幾位北山街道的老街坊,相約到全新亮相的彌陀寺公園看一看。3年前,彌陀寺征遷,她的家也搬到了古墩路上。
這裡,有她滿滿的童年回憶。“小時候,這裡是個大寺廟,香火很旺的。寺廟山門前就是一條河,河上船隻穿梭不停,大批外地香客來杭州燒香,都從這裡下船。”
“上世紀70年代,都破壞掉了,就剩下這兩幢變成了校辦工廠、幼兒園,住進了幾十戶人家。”她指著身後的念佛堂、藏經樓兩幢老房子說。
望著西南角一塊綠地,阮阿姨愣了半天。“怎麼也想不到,這麼小的地方當時擠進了10多戶人家。”
如今的變化,讓阮阿姨嘖嘖稱奇。
一條長約200米、寬7米的步行道,從門口直達彌陀寺腹地。路兩邊,綠草如茵,還擺上了假山、石墩,種上了松柏等,景觀水池點綴其中,顯得格外雅緻。
8幢古建築被修舊如舊保留下來,特別是南面高5米、長24米的摩崖石刻重見天日,極具歷史鑒賞價值。
有故事的彌陀寺又回來了,還變得這麼漂亮,阮秀華滿心歡喜。
更大的驚喜,或許還在後面。
“目前,老房子里還是空蕩蕩的,未來會陳列各類反映松木場地區歷史文化的展品,讓彌陀寺公園更有味道。”北山街道副主任徐國英介紹,借彌陀寺公園開放之際,街道向全市廣泛徵集反映松木場、彌陀寺歷史文化的老照片、老物件等,豐富彌陀寺公園的文化內涵。
“北山地區有4處歷史建築,5處文保單位,還有雕版印刷、杭畫裝裱等非遺技藝,有很多老底子的東西可以挖掘。”徐國英說。
據介紹,彌陀寺公園將分成四大區塊,具有遺存保護、科普宣傳、文化展示、市民休閑等功能。
山門、大佛殿、摩崖石刻,3處建築將集中展示彌陀寺保留至今的歷史遺跡,供人瞻仰品鑒。
原先的念佛堂,會引入一些文化創意機構、名人名家工作室,不定期舉辦書畫展、攝影展等公益活動。
老廳、新廳,主要用來展示松木場地區的民俗文化。藏經樓,今後將舉辦一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具有人文書香氣息。
根據規劃定位,彌陀寺公園是一個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脈延續、市民修身養性的城市文化公園。這裡不收門票,全天向市民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