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陽書院

澧陽書院

澧陽書院,位於湖南澧州(今屬澧縣)。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為中學堂,次年改辦小學堂。民國時改為澧縣縣立中學。

簡介


范仲淹曾隨繼父朱氏居澧之安鄉,讀書於興國觀,“寒暑不倦,學成而仕”。後人慕其志行,築堂祀之。慶元初憲使范處義“因陋就簡”,重建於觀側。寶慶二年(1226)常平使董與幾(字叔存)以“問學精勤立大志於窮約者,莫如范公;勵節制行成大勛於顯用者,亦莫如范公,學者所宜宗師也”,乃遷建於城東白沙洲,改名“溪東”。有前門、大門、講堂、通經樓、文正公祠、四齋等,集所屬四縣之士肄業其中。任友記撰記,教諸生“克志厲行,追蹤前哲”,以“紹文正公之事業”。元至元間重修修。明正德間同知歐陽席修,亦稱文正書院,明末廢。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守道臧榮青等重建,改名“澧陽”。有頭門、二門、公局、文昌祠、講堂、樓座、倉廒、廚房及東西兩齋等36間,置田年收租830餘石以供膏火。嘉慶初成《澧陽書院志》,學正王寶龍等作序,教諸生“窮經稽古”,“爭自濯磨”,而不得“徒以浮文為獵取功名之具”。道光、咸豐間院田日增。同治七年(1868)知州魏式曾令邑人彭必材整修,增修院志,刊行規條,以挽“不古”之風氣。清長沙張啟鵬、善化黃士對等曾為山長。

對聯


台接囊螢,如車武子方稱學者:
池臨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
清代陶澍題澧陽書院
故老說宋玉屈原,自六經以來,騷壇嗣響;
大江歷岷山沱水,挾九澧同去,學海朝宗。
清代黃碧川題澧陽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