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毛衣
微博流行詞
“織毛衣”一詞最早出自於20世紀80年代歌手張瑋瑋的《織毛衣》情歌。現在被網友引申為形容詞,例:大江東去,浪淘盡,你卻還在織毛衣。該詞而且放在古詩、名句之後都有意想不到的和諧效果。也引申為在微博上提出建設性和批評性意見。
“織毛衣”為網路上人們惡搞詩句歌賦的萬能用詞,配在各種詩詞后都有意想不到的和諧效果,不失為狗尾續貂中的上乘品。例:大江東去,浪淘盡,你卻還在織毛衣。
因“織毛衣”與“織圍脖”有關聯性的意義,遂也被引申為在微博上提出建設性和批評性意見。即便是網民“織毛衣”嗆了微博開辦單位的肺管子,也應該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織毛衣”最早的出處是一首網路歌曲,創作者及演唱者是獨立音樂人張瑋瑋。2010年,在快男比賽現場,一位大鬍子男生演繹了由張瑋瑋創作的《織毛衣》。
不久之後,張瑋瑋本人的現場音頻也被上傳到了網上。情緒複雜的歌詞配上抒情的音樂,雖然只有短短一分鐘,卻迅速征服了網友們,“織毛衣”一詞便迅速流傳開來。
樂評人兼專欄作家張曉舟也將《織毛衣》翻唱了一遍,加上更抒情溫柔的背景,製作成了溫柔完整版,直接放到了“榕樹下”網站里。
網友聽后評論,“首先覺得很搞笑,笑得胃疼,想想又覺得挺難過。”
網友在豆瓣中發表評論,“道出了各大苦悶青年的心聲,大家可以哼著歌去找另外一個織毛衣的人了。”
網友“小丸子表妹”則給這首歌的敘事以極高的評價:“一個好的愛情故事,應該包含刻骨銘心的愛,咬牙切齒的恨;有小三,有爭奪;既讓人會心一笑,又讓人悲傷無奈。現在用一句話就能講明白這個愛情故事了——你還給他織毛衣!”
“兩隻黃鸝鳴翠柳,正在傻傻織毛衣。” ——改編【唐】杜甫《絕句》。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怪當時織毛衣。”——改編【唐】李商隱《錦瑟》。
“驀然回首,那人還在織毛衣。” ——改編【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織不織毛衣,這是一個問題。”
“毛衣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形……願意為你,我願意為你,我願意為你一輩子犯傻,就算多一秒能給你織毛衣,失去世界也不可惜。”——改編王菲名曲《我願意》。
廣東省公安廳和21個地市公安機關自2010年2月25日以來相繼開通微博,短短100天里,這個公安微博群就匯聚了9萬“粉絲”。廣東警方禁止關閉微博的評論功能,並且要求限時回復網友提出的問題。
廣東省警方開設微博之目的是為了聽取不同意見,集思廣益,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為群眾排憂解難。可是,某些警方微博卻關閉了評論功能,這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思維在作祟,應該樹立“讓群眾說話,天塌不下來”的思想,讓網民暢所欲言。即使是網民說錯了,也應該一笑了之。在這個方面,廣東省警方的做法應該肯定,值得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