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

英特爾酷睿 i7/i5 處理器的獨有特性

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可以理解為自動超頻。當開啟睿頻加速之後,CPU會根據當前的任務量自動調整CPU主頻,從而重任務時發揮最大的性能,輕任務時發揮最大節能優勢。

技術解釋


英特爾官方對此技術的解釋如下:當啟動一個運行程序后,處理器會自動加速到合適的頻率,而原來的運行速度會提升 10%~20% 以保證程序流暢運行;應對複雜應用時,處理器可自動提高運行主頻以提速,輕鬆進行對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務處理;當進行工作任務切換時,如果只有內存和硬碟在進行主要的工作,處理器會立刻處於節電狀態。這樣既保證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通過智能化地加快處理器速度,從而根據應用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性能,為高負載任務提升運行主頻高達20%以獲得最佳性能即最大限度地有效提升性能以符合高工作負載的應用需求:通過給人工智慧、物理模擬和渲染需求分配多條線程處理,可以給用戶帶來更流暢、更逼真的遊戲體驗。同時,英特爾智能高速緩存技術提供性能更高、更高效的高速緩存子系統,從而進一步優化了多線程應用上的性能。

工作原理


通俗解釋

當操作系統遇到計算密集型任務(例如處理複雜的遊戲物理引擎或實時預覽多媒體編輯內容)時,它需要CPU提供更強的性能。這時CPU會確定其當前工作功率、電流和溫度是否已達到最高極限。如仍有多餘空間,則CPU會逐漸提高活動內核的頻率,以進一步提高當前任務的處理速度。

專業解釋

英特爾智能加速技術是一個英特爾新一代的能效管理方案,與以前一味的降低主頻以達到控制能耗的想法不同,Turbo Boost的主旨在於——在不超過總TDP的前提下,盡量挖掘CPU的性能潛力。
在英特爾Nehalem、Lynnfield架構的處理器中,每個處理核心都帶有自己的PLL同步邏輯單元,每個核心的時鐘頻率都是獨立的,而且每個處理核心都是有自己單獨的核心電壓,這樣的好處是在深度睡眠的時候,個別的處理核心幾乎可以完全被關閉。而在之前的多核心處理器中,所有的處理核心都具備相同的核心電壓,也就是說著活躍的處理核心與不活躍的處理核心都要消耗相同的功耗。英特爾Nehalem架構處理器中的PCU(Power Control Unit)單元可以監控操作系統的性能,並且向其發出命令請求。因此它可以非常智能的決定系統的運行狀態,是在高性能模式,還是在節電模式。
即是說當應用負載提高時,系統可以在TDP的允許範圍內對核心主頻進行超頻:如果4個CPU內核中有一個或兩個核心檢測到負荷不高,那麼其功耗將會被切斷,也就是將相關核心的工作電壓設置為0,而節省下來的電力就會被處理器中的CPU用來提升高負荷內核的電壓,從而提升核心頻率最終提升性能。當然不僅限於這一種狀態,也可以是關閉一個核心或者是關閉三個核心。

工作方式


當主動核心負荷大的話,則會通過“P0suteito”設定處理核心處理器狀態,這時Nehalem可以在檢查TDP和CPU機箱溫度(Tcase)、電流量(Icc)后激活Turbo方式。在進入Turbo方式后,繁忙CPU內核的頻率會提升一級,通常每個時鐘提升步進是133MHz(BCLK頻率,可以看作是外頻),同時CPU功耗控制單元要偵測TDP/Tcase(機箱溫度)/Icc(電流量)等指數,保證TDP不會超過額定的範圍。如果偵測到的TDP數值足夠低,或者有其他的核心處在空閑的狀態,Nehalem會將處理器的時鐘頻率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步進,也就是將倍頻增加。

技術發展


通過Turbo方式來優化處理器性能最早是在45nm版酷睿2 Duo(Penryn)處理器上引入的,當時被命名為“Intel Dynamic Acceleration Technology(IDA)”,其工作原理相對簡單──Penryn雙內核中當一個核心處於休眠狀態時,系統可以自動提升另一個核心的頻率。
相對Penryn處理器上的Turbo來說,Nehalem架構處理器的Turbo Boost技術在最終的頻率提升幅度和激發Turbo的方式都有所優化,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Nehalem架構處理器的內核心數量在增加,這就會帶來Turbo方式啟動機會的增加,也就是說在4核心處理器上將會有更多啟動Turbo的機會。同時Nehalem架構的處理器的內核能夠自由關閉相應核心的電源,所以可以保證處理器在高效運行的同時降低整體功耗。
此外,Turbo Boost技術還提供了比上一代產品更精細的電源管理模式以及更高的電源管理效率,並且還提供了強大的性能挖掘模式,以更好的滿足用戶的應用處理需求,真正做到了節能與高效並舉。

優勢


要證明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的優勢,最簡單的方法是與汽車內的加熱器進行比較。在正常模式下,加熱器會通過儀錶板和地板通風孔提供一定熱量。在關閉地板通風孔之後,它可以藉助額外功率通過儀錶板提供更多熱量。
英特爾酷睿 i7/i5 處理器以相同的方式配置,為每個內核提供整體的額定功率。然而,如果一個或多個內核未使用滿其額定功率,則處理器可自動智能地把未使用的功率轉移至工作的內核。由此,工作的內核即可以高於額定頻率的主率運行,從而更快速地完成任務。

特點


同類技術比較

英特爾的turbo Boost與AMD的turbo core的比較,英特爾居上。因為睿頻加速可以直接將不用的核心屏蔽,而提高剩餘核心速度,AMD的動態超頻技術是將不用的核心作降頻、降壓處理,而非實際的關閉,並提高其他核心的速度,所以功耗要高些,效果差些。顯而易見,英特爾的這個技術好於AMD。

提高性能

隨著英特爾Lynnfield的發布,原本在LGA 1366介面酷睿i7處理器上被大家熟悉的Turbo Boost加速技術被再次強調,並且被命名為睿頻加速技術,這個技術是英特爾官方提供的處理器超頻技術。那究竟睿頻加速技術能帶來多大性能提升?
在運行3D渲染軟體CineBench R10時,用單核心渲染,Turbo Boost使2.93G的Core i7 870自動超頻到3.2G,提高單核心性能。LGA 1366的Core i7首先引入Turbo Boost技術,獲得非常好的效果,對於LGA 1156的Core i5/i7而言,Turbo Boost再次加強,自動超頻的幅度更大,2.66G的Core i5甚至最高可以自動加速到3.2G。
LGA 1156的Core i5/i7還會根據被激活的核心數目調整相應的超頻幅度,比如2.93G的Core i7 870在4個核心被激活的情況下,可以超頻到3.2GHz,而當只是一個核心被激活的情況下,頻率可以達到3.6GHz!接下來就讓來看看在不同的情況下,睿頻加速技術到底能帶來多大性能提升。
然後再來看看睿頻加速技術在不同線程下的運行情況,它們測試使用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多線程計算軟體Wprime 2.0,它能夠選擇計算的線程數目,通過它能夠看到到底哪些核心是工作在超頻狀態下的。下面是關閉超線程后的運行情況:
輕負載下核心沒有被超頻
運行Wprime 2.0單線程計算過程中可以看到核心已經被超頻(注意左邊監控器中黃色突出部分)
運行Wprime 2.0雙線程計算過程同樣可以看到核心已經被超頻
運行Wprime 2.0三線程計算過程同樣可以看到核心已經被超頻
運行Wprime 2.0四線程計算過程同樣可以看到核心已經被超頻(四個核心同時被超頻)
接下來來看一下開啟了HT超線程技術后的情況。
開啟HT後下運行四線程計算
開啟HT後下運行八線程計算(每個線程都工作在超頻狀態)
最後它們還進行了全面性能對比測試:
它們對比了多套平台在開啟了睿頻加速技術后的性能,表格中左邊的兩個日文分別表示的是“無效”和“有效”,具體指的是開啟了相應技術后測試環境(比如關閉和開啟了HT匯流排以及關閉和開啟了睿頻加速技術)。
在CineBench R10測試中,既對比了關閉和開啟了睿頻加速技術,又對比了關閉和開啟了HT匯流排的性能對比,對比相應性能,可以看到有不小性能提升。
開啟關閉睿頻加速整機性能大比拼
從數據可以看到開啟了睿頻加速技術后,各項性能測試確實有較為明顯的性能提升,而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睿頻加速技術確實能夠獲得一定的實惠。
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不等同於處理器超頻
首先要澄清的是,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雖然是通過處理器內核運行主頻的調整——調高或者調低來提高性能和提高能效,但是和大家提到的”超頻”技術有著本質的不同。這個”獨門內功”不是通過吃”大力丸”和”補藥”外在因素達成的,而是通過英特爾公司深厚的處理器”內功”和”修為”練成的。
來看看英特爾處理器”睿頻加速技術”的定義以及處理器”超頻”的定義,它們的差別就一目了然了。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英特爾最新Nehalem微架構處理器內建的一項創新技術,它可以根據實際運行的應用程序的需求,動態地增加處理器內核的運行頻率來提高處理器的運行性能,同時保持處理器繼續運行在處理器技術規範限定的功耗、電流、電壓和溫度範圍內。”內功修為”長久利於”強身健體”。
處理器”超頻”:用戶強制處理器的所有內核運行在處理器規格限定頻率範圍之外,功耗、電流、電壓和溫度等指標可能都超出技術規範了——超標了。主要是一些超頻玩家或者電腦發燒友為了某些特定使用模式用”超標”的方式提高處理器性能。吃“大力丸”了,長久必然“傷身”。
睿頻加速技術和處理器超頻本質的區別
睿頻加速技術無需用戶干預,自動實現;超頻則需要用戶手工調整處理器的各種指標——倍頻率,外頻,CPU電壓,更換電源和散熱方案。
睿頻加速技術完全讓處理器運行在技術規範內,安全可靠,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投資,系統運行穩定;超頻則可能導致處理器功耗超過技術規範,結果是需要超標的電源和處理器散熱方案,增加了系統的成本。而且超頻可能導致系統運行不穩定。
睿頻加速技術享受完整的英特爾處理器的產品質保條款;超頻則不在處理器保修條款的範圍內,商家免責——因超頻損壞了處理器無法享受保修條例。
註:新發布的酷睿i7-800和酷睿 i5-700系列處理器支持睿頻加速技術,其產品工程代碼為Lynnfield。
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運用的實際效果和好處
以實際發布的一款Core i7-870為例,來看看睿頻加速技術的提速效果。Core i7-870的默認工作主頻為2.93GHz:
如果只有一個內核處於運行狀態,這個內核可以提速至3.6GHz,相當於上5個台階,增加了666MHz = 5 x 133MHz,一個台階為133MHz。
如果只有2個內核處於運行狀態,這2個內核可以提速至3.46GHz,相當於上了4個台階,533MHz = 4 x 133MHz。
如果3個或者4個內核處於運行狀態,這個處理器可以提速到3.2GHz,相當於上了2個台階,266MHz = 2 x 133MHz。
以前的四核處理器產品因為考慮到處理器整體功耗的問題,所以工作主頻都不如雙核處理器高,在遇到單線程應用或者雙線程應用時四核處理器只有2個內核可以派上用場,另外2個內核只能空轉,主頻又比不過雙核處理器,所以這時候的性能表現只能輸給雙核處理器,而且功耗還大——“內功修為”還不到位。所以用戶在選擇雙核和四核處理器的時候就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
有了支持睿頻加速技術的Core i7/Core i5(Lynnfield)處理器,它們對單線程到多線程的應用都可以通吃,按需輸出性能和控制能耗,達到性能功耗比的最佳狀態。從第三方測試的基準測試結果可以看到,Core i7/Core i5性能提升的同時,處理器功耗反而大幅度降低,在高能效上達到了新的水平——”內功”升為更高境界,因此用戶再也沒有是選擇英特爾雙核處理器,還是選擇英特爾四核處理器這樣兩難的問題了。
睿頻加速技術與超線程技術的比較
睿頻加速技術是基於Nehalem架構的電源管理技術,通過分析當前CPU的負載情況,智能地完全關閉一些用不上的核心,把能源留給正在使用的核心,並使它們運行在更高的頻率,進一步提升性能;相反,需要多個核心時,動態開啟相應的核心,智能調整頻率。這樣,在不影響CPU的TDP(熱功耗設計)情況下,能把核心工作頻率調得更高。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某個遊戲或軟體只用到一個核心,Turbo Boost技術就會自動關閉其他三個核心,把正在運行遊戲或軟體的那個核心的頻率提高,也就是自動超頻,在不浪費能源的情況下獲得更好的性能。反觀Core2時代,即使是運行只支持的程序,其他核心仍會全速運行,得不到性能提升的同時,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費。
超線程技術(Hyper-Threading,簡稱HT),最早出現在2002年的Pentium 4上,它是利用特殊的硬體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晶元,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并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體,減少了CPU的閑置時間,提高CPU的運行效率。基於Nehalem架構的Core i7再次引入超線程技術,使四核的Core i7可同時處理八個線程操作,大幅增強其多線程性能。
超線程技術只需要消耗很小的核心面積代價,就可以在多任務的情況下提供顯著的性能提升,比起完全再添加一個物理核心來說要划算得多。比起Pentium 4的超線程技術,Core i7的優勢是有更大的緩存和更大的內存帶寬,這樣就更能夠有效的發揮多線程的作用。按照的說法,Nehalem的HT可以在增加很少能耗的情況下,讓性能提升20-30%。

有關內容


哪些處理器支持智能加速技術
Intel推出的Core i5、i7處理器均支持Turbo Boost智能加速技術,低端的Core i3系列以及G6950等型號是不支持Turbo Boost技術。
英特爾智能加速技術監視器
英特爾智能加速技術監視器是專門針對Turbo Boost而開發的軟體工具,在應用程序要求時可以顯示處理器的是否開啟智能加速技術以及當前頻率,這樣用戶就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Turbo Boost帶來的變化。
具有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的i7/i5處理器發布
2009年9月8日,英特爾正式發布了全新的Core i7/i5(酷睿i7/i5)處理器。可以說全新的酷睿i7/i5處理器是非常重要的產品,它們的發布意味著先進的Nehalem微體系架構CPU開始進入主流市場,同時將電腦的集成性和智能化提升到新的高度。
Core i7/i5處理器擁有強大的性能,支持獨特的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是期待頂級數字媒體、辦公應用、遊戲等應用體驗的用戶的理想之選。其中,性能強大的酷睿i7處理器還支持英特爾超線程技術,給用戶帶來更強的多任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