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鎮

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轄鎮

張洪鎮,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位於縣境西南部。

.明代建鎮,是旬邑縣五大古鎮之一。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設立張洪鄉,12月改為張洪鎮。截至2019年10月,張洪鎮轄新昌村、皇樓村等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張洪街。

歷史沿革


張洪鎮
張洪鎮
北魏時為縣治所在地。
至元年間成村,名張空村。
明代,選取洪武年號中的“洪”字,取吉祥洪大之意,更名張洪村。明代建鎮。
民國時旬邑縣政府曾駐此,是旬邑縣五大古鎮之一。
1950年,設立張洪區,下轄張洪、東關、西北、南社、原底、瓦兒紅、皇樓、秦家八鄉。
1956年3月,設立張洪鄉。
1958年9月,張洪鄉、原底鄉、赤道鄉合併成立衛星人民公社。12月,旬邑縣併入邠縣後設立張洪管理區,隸屬旬邑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旬邑縣制恢復後設立張洪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設立張洪鄉,12月改為張洪鎮。
2011年,撤原底鄉併入張洪鎮。

行政區劃


2010年,張洪鎮轄12個行政村、49個村民小組。
序號名稱
1張洪
2陸家衚衕
3中街
4慶豐
5新豐
6新昌
7府池
8秦家
9上皇樓
10下皇樓
11秦家屯庄
12高坪
截至2019年10月,張洪鎮14個行政村。
序號名稱
1新昌村
2皇樓村
3張洪村
4陸家衚衕村
5高坪村
6慶豐村
7秦家村
8莊裡村
9百子村
10南頭村
11於家村
12上堡村
13蒙家村
14西頭村

地理環境


張洪鎮
張洪鎮
張洪鎮位於旬邑縣縣境西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張洪街距縣城22千米。東接赤道社區,南鄰排廈社區、土橋鎮,西連原底社區,北靠鄭家鎮,總面積80.2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張洪鎮有3971戶、16245人,其中鎮區人口8000人,佔總人口的47.5%。
截至2017年末,張洪鎮常住總人口33947人。

經濟


綜述

2004年,張洪鎮工農業總收入83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0元。
2005年,張洪鎮工農業總產值837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786元。
2010年,張洪鎮國民生產總值607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30元。
2017年,張洪鎮企業個數共16個,企業從業人數90人,其中工業企業5個,規模以上1個。

第一產業

張洪鎮
張洪鎮
2004年,張洪鎮畜禽存欄31260個羊單位,產值1340萬元;2005年,全鎮畜禽存欄44520個羊單位,產值1935萬元;在新豐、新昌、府池三個村建成了養豬小區;在上皇樓、下皇樓建成了牛羊養殖區;在高平、秦家屯庄、陸胡建成了雞兔養殖區。
2010年,張洪鎮耕地面積1728.5公頃,主要經濟作物有蘋果和櫻桃等。
截至2019年,張洪鎮西頭村依託西頭示範新村、西頭現代農莊和千畝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以生態農業、高效設施農業、旅遊觀光農業及民俗文化旅遊業為主導,建立了田園採摘“試驗田”,推動新農村多元化發展,打造出現代生態農業和民俗文化休閑中心社區。

第二產業

2004年,張洪鎮引外地客商先後建成了連心套袋廠、發泡網廠、果業公司、南北氣調庫、木炭廠、坳子咀木炭廠、關道咀畝草場等私營企業,累計吸引到位資金4620萬元。
2005年,張洪鎮招引外資建成了果業公司、寶瓶紙箱廠,吸引省內外客商和5家企業到張洪開辦門店,建立直銷窗口,引進資金5500萬元。
2006年,張洪鎮招引外地客商投資建成了果業公司和氣調庫。

第三產業

20世紀80年代以來,張洪鎮鎮域經濟發展較快,集市貿易活躍。
2006年,有16名客商到張洪投資興辦果品包裝材料、建材、百貨、加工、運輸、餐飲業等各類門店。
2010年,張洪鎮鎮內有集體、個體工商業戶400餘家。

社會


基礎設施
張洪鎮
張洪鎮
2004年,張洪鎮整修拓寬並油鋪了北街、西街兩條街道;安裝了路燈和垃圾箱,並全力實施了綠化、亮化工程,完成投資1430萬元。
2005年,張洪鎮先後硬化油鋪了彬旬公路沿線新昌、鵬程、鵬旗、高平、上皇樓等5個村9.14千米新路;治理了慶豐溝頭、外貿點和西街澇池。
2006年,張洪鎮修築了貫通鎮區以北7個村的北大路和陸胡、屯庄村水泥路,建設里程14.3千米;實施了秦家屯庄、張洪、中街村的老村改造,開展了村容村貌治理、村莊綠化等惠民工程;啟動了上皇樓、北衚衕、中街3個新村建設,建成了休閑娛樂廣場,實施了街道綠化、美化、供水排水管網鋪設、道沿鋪砌、花磚鋪築等工程。
2010年,張洪鎮水、電、網路等公共設施完善,累計建成各類建(構)築物10.6萬平方米,鋪築道路16.73千米。主要街道南北走向,長1200米、寬12米,瀝青路面,鋪設了人行道地板磚,安裝了路燈及景觀燈具。

教育

2005年,張洪鎮實施了張洪中學、中心校、郭家咀小學、下皇樓小學、秦家小學、新昌小學、關道咀小學等7所小學的危陋校舍改造。下皇樓小學建成15間兩曾教學樓一懂,建成13間教師宿舍。
2010年,張洪鎮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小學一所。

文化事業

2010年,張洪鎮建成文化娛樂、健身廣場各一個。

社會保障

2004年以來,張洪鎮累計向廣東、上海、浙江、西安等大中城市輸送長期務工人員3000餘人,組建了果品包裝、疏花定果、套袋采果等短期務工隊伍,填補了生產旺季勞動力空缺。
2010年,張洪鎮有醫院一所以及郵電所、文化站、糧站、信用社、儲蓄所等單位。

交通


張洪鎮有G342日鳳線和張百公路過境。

文化


特產美食

張洪鎮
張洪鎮
張洪鎮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旬邑蘋果的產區。旬邑蘋果個大形正,單果重200克左右,果皮較薄,脆甜爽口,果肉細膩,香味濃郁。
20世紀80年代開始,張洪鎮趙家村在旬邑縣率先發展栽植蘋果,是旬邑縣第一個種植蘋果的小康村。
2017年9月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旬邑蘋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歷史文化

張洪鎮
張洪鎮
旬邑嗩吶為一種民間吹打樂,依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分為周派嗩吶,呂派嗩吶和北塬派嗩吶三大體系,張洪鎮處於周派嗩吶分佈區。周派婉轉明快,激情灑脫,剛柔交融,富有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