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東冶鎮的結果 展開

東冶鎮

山西省五台縣下轄鎮

東冶鎮,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處五台縣西南部,東與台城鎮、溝南鄉、白家莊鎮相鄰,南與神西鄉接壤、建安鄉隔滹沱河相望,西與原平市東社鎮、定襄縣宏道鎮相隔,北與陽白鄉毗鄰,距五台縣城約15千米,區域總面積99.14平方千米。 

1949年,東冶鎮境域屬五台縣第四區;1984年9月,由東冶公社改為東冶鎮。截至2018年末,東冶鎮戶籍人口為35872人。截至2020年6月,東冶鎮下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南街村。 

2018年,東冶鎮有工業企業5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6個。

歷史沿革


1949年,東冶鎮境域屬五台縣第四區。
1956年,分屬東冶、北大興、石村、和平4個鄉。
1959年,屬東風公社。
1983年,屬東冶公社。
1984年9月,由東冶公社改為東冶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下轄東街、西街、南街、北街、北大興第一、第二、第三、南大興、槐蔭、望景崗、西河、五級、永安、永興、文興、石村、前堡、新堡、大朴、山底、南橫嶺、曲家谷屯22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東冶鎮下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東勝社區、沱陽社區、北街村、西街村、東街村、南街村、五級村、槐陰村、北大興一村、北大興二村、北大興三村、南大興村、西河村、永安村、永興村、文興村、石村、前堡村、新堡村、大朴村、望景崗村,鎮人民政府駐南街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東冶鎮地勢四面高,中間低;地形為黃土丘陵;境內最高峰位於雕王山,海拔1515米;最低點位於新堡村南側滹沱河出境口,海拔700米。 

水文

東冶鎮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滹沱河、小銀河2條;河流總長度18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滹沱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槐蔭、永安、石村、前堡、新堡等村,長5千米。 

自然資源


東冶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白雲石、矽石礦、鐵礦、赤鐵礦等。2011年,東冶鎮有耕地面積39000畝,人均0.6畝。 

農業資源

東冶鎮南面、西面的大片耕地十分肥沃,水渠縱橫,一向以種植蔬菜為主,是五台縣的蔬菜主要產區。蔬菜之外多種小麥,小麥收割后復播穀子或玉米,年年長勢喜人,金秋時節,一片金黃,故稱“東冶秋黃”,是五台古八景之一。東冶鎮的饃饃蒸得相當出色,所以當地有“東冶的饃饃大興的糕,槐蔭的閨女不用挑”之說。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總人口6.0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227人,城鎮化率64.5%。總人口中,男性31200人,51.3%;女性29600人,佔48.7%;以漢族為主,達60782人,佔99.97%;有蒙古、回、滿、維吾爾4個少數民族,共17人,佔0.0%。2011年,東冶鎮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81.8人。 
截至2017年末,東冶鎮常住人口為32408人。 
截至2018年末,東冶鎮戶籍人口為3587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東冶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 
現在的東冶鎮,建有機械廠、地毯廠、塑料廠、乳膠廠、鞋廠、皮革社、木業社等多個廠社,設有銀行、醫院、郵局、書店及百貨紡織交電日雜蔬菜食品等各類商店,再加上個體經營的店鋪和攤點,更顯得市場繁榮,購銷兩旺,從多方面適應了廣大群眾發展生產和改善生活的需要。

農業

2005年,東冶鎮蔬菜種植面積達7200畝,並建成100座高科技蔬菜日光溫棚和年銷蔬菜1.8億公斤的批發市場;年產蔬菜約3800萬公斤,並形成了以“菜籃子”工程為主體的農業產業鏈。
東冶鎮糧食作物以玉米、高粱為主。2011年,東冶鎮生產糧食14000噸,人均230千克。東冶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東冶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雞為主。2011年,東冶鎮生豬飼養量11000頭,年末存欄4300頭;羊飼養量13000頭,年末存欄7600隻;雞飼養量65000隻,上市家禽46000羽。2011年,東冶鎮生產肉類430噸。 

工業

2011年,東冶鎮工業總產值為3964.1萬元,比2010年增長30.9%。2011年,東冶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430人。 

商貿

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有商業網點784個,職工1304人。2011年,東冶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4%。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00人,專任教師41人;小學8所,在校生3880人,專任教師32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5300人,專任教師27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4600多人,專任教師340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有農村實用人才12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1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0人。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中央、省、市、縣等79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3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衛生院2所;病床9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5張;專業衛生人員14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3人。2011年,東冶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202人次,住院手術181台次,出院病人1382人次。2011年,東冶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7%,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3.7%。 

社會保障

2011年,東冶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71戶,人數1946人,支出115.78萬元,比2010年增長1.7%,月人均148.75元,比2010年增長0.1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4人,支出5.28萬元,比2010年增長4.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34人,支出28.08萬元,比2010年增長3.7%;農村臨時救助1305人次,支出23萬元,比2010年增長21.05%。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5千米,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2000份、期刊100冊;固定電話用戶有11500戶,行動電話用戶23000戶。 
供電
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2台。 

鄉鎮建設

五台東冶鎮二億元打造小城鎮
東冶鎮大白菜
東冶鎮大白菜
被列為“山西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的五台縣東冶鎮,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依託區域優勢,始終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商業策劃、市場運作”的原則,四年投資2.13億元,重點實施了街道開發、商貿建設、社會化多功能服務、綠化美化、特色產業等工程。在小城鎮中長期規劃建設和綜合整治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走出了一條“高起點規劃,多渠道融資,全方位開發”的小城鎮建設新路子。
——“動手術”為小城鎮整容。東冶鎮素稱五台“南大門”,與原平定襄接壤。全鎮有4.22萬口人,日流動人口5萬餘人,為全市第一農業大鎮。2002年以來,鎮黨委書記張樹成一班人,在認真確立了《東冶鎮小城鎮建設中長期規劃》和《小城鎮建設街道環境綜合整治方案》等大政方針后,就聘請專家對小城鎮建設進行了總體規劃和科學論證。在鎮政府所在地規劃出一條長2158米,平均寬25米的主街道,分區劃段全面鋪開建設工程。硬性拆除障礙建築物846間,共計1.29萬平方米。在往日雜亂無章、街道小巷不分的人口密集區和商貿集散地,開發出一條“黃金通道”。並以此為主幹線,以村村通為目標,投資1800萬元,在21個行政村完成通村公路120公里。其中,有12個村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並用優惠政策,引入西龍池蓄能電站投入移民資金4686萬元建起了新西河村。那一橫三豎的主街道上,拔地崛起小二樓120套、平房52套,家家戶戶家門口鋪上了水泥路。村民韓都保說:“村裡的街道不比那太原市的差,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東冶鎮
東冶鎮
——商貿城支撐小城鎮。以東勝開發區為“龍頭”,佔地面積6萬餘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的商貿開發區,已由陽泉市義井城鎮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五台分公司承建。建築面積5萬餘平方米,整體規劃20幢5層大樓。主街道兩旁又擬建二層商業用樓1萬餘平方米,新增商業網點140家、住宅360套,可供3000人經營居住。已完成開發區街道建設,二層商業樓正緊張施工。與開發區銜接的主街道兩側已新建了五層糧貿大樓、五層百貨大樓、三層供銷樓、六層綜合商貿樓等10餘幢樓舍,融資方式採取了公開拍賣、股份投資、集體籌資、資產轉換等多種形式。使一幢幢高樓如期竣工,形成了能夠支撐城鎮框架、別具現代建築藝術風格的商貿城。
——多功能服務小城鎮。鎮辦光纜傳輸電視台擁有固定資產近300萬元,能同時播放20餘套節目。自己設有采編室,擁有先進的錄音錄像播放設備。自辟欄目有:農業科技、法制教育、計劃生育、時事政治等。可覆蓋19個村,有8000餘用戶受益。這裡又是鎮辦電視黨校,30餘個黨支部的900餘名黨員坐在家裡就能接受電化教育。鎮黨委還在徐向前元帥的故鄉永安村設有德育教育、國防教育、紅色教育基地。僅2012年就免費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參加先進性教育的黨員幹部1.51萬人。該鎮投資500餘萬元,建起了5800平方米的沱陽教學樓,學校由8軌提升為12軌,擁有學生1986名。據統計,全鎮擁有程式控制電話1萬門,手機1.13萬部。鎮黨委、鎮政府成立了城建辦、重點工程辦、社會事務辦、監察大隊、環衛隊等14個服務小城鎮建設的職能部門,全面完善了服務功能。
——特色產業綠染小城鎮。在東冶鎮的萬畝節水園區、萬畝制種基地、百畝蔬菜大棚中,還培育了8000畝自然蔬菜科技示範區,培育出18類120個蔬菜品種。這裡三季有花,四季常綠。一片片、一塊塊燦若鋪錦,花香四溢,年產蔬菜1.8億公斤。在此建成的蔬菜批發市場,年銷售蔬菜金額達1.5億元。中央電視台第七套節目每天定時向全國報價,被農業部指定為國家農產品定點市場。該鎮在園區外圍的忻台旅遊線、國防路兩側新建花池800個,綠化景點3處,栽植花卉2萬餘株,側柏5萬株。在第一山脊線以內綠化荒山1000畝,與街道綠化、亮化、美化的城鎮格局融為一體,構成了綠意盎然的和諧環境。
東冶鎮
東冶鎮
正像鎮黨委書記張樹成所說:“東冶鎮已初步達到了三化、四全、五通、五配套。形成了以城鎮建設為主體,以商貿經濟為支撐,以民營經濟為依託,以綠色產業為特色,多功能服務小城鎮的現代化新格局”。它直接拉動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上升到1.3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04元。看來,濃筆重彩繪就的小城鎮建設立體圖已定格在徐向前元帥的故鄉。

產業鏈

東冶鎮的菜籃子產業鏈
2006年春節將至,記者在五台縣東冶鎮南大興村白憲華的兩個蔬菜大棚里看到,他忙得不可開交,正在深耕、澆水、育苗,把農肥擔到地里……白憲華對記者說,只等棚內溫度適宜就開始種菜。談話中,記者了解到,他家的西紅柿出土后40天就上市,一年兩茬還要種生菜,2005年收入超過2萬元。
到2005年底,東冶鎮蔬菜種植面積已增加到7200畝,並建成了100座高科技蔬菜日光溫棚和年銷蔬菜1.8億公斤的批發市場,被農業部指定為“全國農產品定點批發市場”,中央電視七台向全國定時報價。該鎮7200畝的蔬菜基地和100畝的蔬菜大棚已成了農民的“搖錢樹”,年產蔬菜約3800萬公斤,並形成了以“菜籃子”工程為主體的農業產業鏈。蔬菜生產基地的建成,也拉動了蔬菜批發市場,一個佔地105畝的蔬菜批發市場建起來了。該市場擁有4萬平方米的商業樓350家,遮陽蔬菜交易大棚1600平方米,蔬菜保鮮庫400平方米,市場內水、電、路暢通,郵電、通訊、網際網路俱全。以東冶鎮16個村的蔬菜生產基地為源地,吸引了周邊三縣一市,以及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蔬菜批發商1400餘家。高峰期約有300餘輛機動車出入市場,常年上市的蔬菜有120多個品種,年銷售蔬菜、瓜果、土特產等1.8億公斤,年銷售額高達1.5億元。
這項菜籃子工程使參與蔬菜批發交易的10餘萬農民致富。而首屈一指的當數固定經營戶趙家三姐弟。趙三保先於哥哥、姐姐進市場,2002年的收入就達7萬元。他經營的品種有30多個,主要是“大家菜”。特點是:同等質量低價格,同等價格高質量。“鮮”字當先,“利”字在後,勤進快銷,周轉期短,資金運作頻率高。而姐姐、哥哥的收入也不錯,人均年收入1萬元。
東冶鎮“菜籃子”工程,已構成了菜農連基地、基地連市場、市場連全國的農業產業鏈。該鎮已建成1萬畝節水園區,1萬畝制種基地、1百座日光蔬菜大棚,1個農產品批發市場。這“四個一工程”已直接拉動了該鎮農村經濟年收入上升到1.34億元,農民人均年收入2404元的驕人成績。

交通


東冶鎮有忻阜高速(境內稱五保高速)公路、311省道過境;有忻台旅遊線、東芙路、朔黃鐵路縱橫交匯。截至2011年末,東冶鎮有縣鄉級公路3條,總長10千米。 

文化


地名由來
東冶鎮因古時為冶鍊銅鐵之地而得名。 

代表人物

東冶鎮著名人物有清代的徐潤弟、徐繼畲,父子皆為進士,是東冶鎮東街人。徐繼畲撰寫的《瀛環志略》,東冶鎮因影響深遠被譽為“正眼看世界第一人”。新中國開國元勛之一的徐向前元帥是東冶鎮永安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