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咬字的結果 展開

咬字

漢語詞語

咬徠字亦作“吐字”。乃京劇聲韻名詞的發音方法。

辭彙


指演唱或念白中,準確地將字的聲母和韻母讀出,使近聽不刺耳,遠聽不含混。是戲曲﹑曲藝演員的基本技巧之一。
【出處】: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四章四:“二是咬字不準,根本沒有弄清楚某字應讀某音。”
【示例】:梅蘭芳《悼念汪派傳人王鳳卿》:“鳳卿咬字,堅實沉著,四聲準確。”

詳解


指演唱或念白中,準確運用口腔各個發音部分,將字的聲母和韻母清晰地讀出。“咬字”是京劇演員的基本技巧之一。必須鍛煉口勁,使唇、齒、舌、頤等靈活運用。將字的頭、腹、尾音清晰地送出,而又能有機地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字音,達到“近聽不刺耳,遠聽不含混”的境界。

技巧


四要點

字頭要分清,字腹不變形。
字尾須收好,聲調要念准。

注意事項

字發聲時的首要因素,亦即字頭。咬字需分辨五音、清濁和尖團。咬字力求清晰準確,同時根據語言和情感的表達,其輕重分寸需恰當,尤其應該防止過緊,把字咬死。咬字的特點常成為演唱韻味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唱者應結合自身的條件,在充分理解和掌握詞意的前提下,顯示其自身的特點。

重要性


咬字不清,吐字不明,有如鈍刀殺人
此諺意在強調京劇表演中唱念台詞必須字音清晰。所謂字音清晰,就是要做到四聲準確,吞吐有力,聲母、韻母清楚,從而使台詞每個字的字音都清晰可辨地傳到劇場各部位的觀眾耳中。咬字不清、吐字不明二短句的含義相同。此諺從反面提出問題,尖銳地指出了唱念台詞如字音不清,則必然極大程度地損傷表演的美感,也會嚴重地破壞觀眾的審美情緒。而要做到唱念台詞字音清晰,不是一個孤立的讀音問題,而是正確處理讀音同唱念中的旋律與節奏的關係問題,即在唱念中不論旋律多麼曲折委婉、節奏多麼快速多變,都必須堅持字音的清晰度。有的演員孤立的強調唱念字音的清晰,而使唱念書的音樂美受損,則不可取。
咬徠字清、吐字准,能保字,有口勁
作為一個合格的京劇演員,就要做到在唱、念中字音清晰、聲灌滿堂,能把台詞的字音念准、唱准。其中,首先就得把每個字的四聲、尖團、出聲、歸韻弄清楚,否則嘴上的功夫即失去用武之地,其次則要根據字音的不同,弄清每個字在四呼(開、齊、合、撮)、五音(唇、齒、牙、舌、喉)、反切(聲母和韻母的組合)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從而確定唱、念每個字的口腔形態、發音部位和吐字——歸韻——收音的方法;再次,是掌握種種唱、念技巧,使台詞出口時具有一定的聲音美。相傳許多京劇老藝人從幼年練功時,就面對窗戶紙念大段白口,直到念完後窗紙上不見唾沫星子才行,即練出了“口勁”。這種功夫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好的。事實上,有的演員嗓音音量雖大,但由於缺乏嘴上的功夫,也會使觀眾聽不清台詞;而那些有功力的演員儘管嗓音或低或窄,音量也許並不甚大,但由於他們咬字準確,對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的發音都很講究,而且噴吐有力,用勁巧而不拙,也會把聲音很清晰地傳到後排觀眾的耳朵里去。它說明嘴上的功夫是何等重要。古典戲曲論著《明心鑒》中即提到:“三仄應分上去入,兩平還要辨陰陽”,“凡唱曲說白,必須口齒用力。一字重千斤,方能達到聽者之耳。不然廣園曠地,未必能人人聽清”,並認為演員嘴上沒功夫是十種“藝病”之一,叫作“口齒浮”。可見我國的傳統戲曲一向為廣大觀眾著想,很重視唱、念的清晰程度,這一傳統值得很好地繼承下來,並在新的劇場條件下使之進一步得到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