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縱橫

2008年創辦的思想評論類雜誌

《文化縱橫》雜誌於2008年10月創刊,是由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主管主辦的思想評論類雜誌,是南大核心期刊來源期刊。據2008年12月膠東在線報道,《文化縱橫》的主要編輯隊伍來自以前的《戰略與管理》雜誌。逢雙月出版,其宗旨為“文化重建”,並致力於中國文化重建和價值重生,在時代變遷和世界秩序變動中展現中國新的文化形象和自我認知。

《文化縱橫》雜誌的主要內容涉及中國歷史文化的當代意義、處於轉型中的中國社會重大議題、對西方主流價值的再評價、闡發中國對世界的看法和主張以及發掘當代社會生活中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實踐。

據2021年2月17日中國知網顯示,《文化縱橫》共出版文獻量1703篇,總被引次數達4894次。2020年複合影響因子為1.157,綜合影響因子為0.902。據2021年2月17日萬方數據顯示,《文化縱橫》影響因子為1.413,共出版文獻量1316篇,被引量3006次,基金論文量64篇。

歷史沿革


創刊背景

自從1980年代的文化熱以來,中國當代的媒體、大學與公共領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市場化和商業化帶來了媒體業的繁榮,卻沒有真正帶來文化創造力的提升,許多重大的時代問題無法在公共媒體上形成深度討論。《文化縱橫》希望在這種困境中有所突圍,建立起一個能夠容納不同思想立場和價值理念的討論平台。

發展歷史

2008年8月,《文化縱橫》創刊出版。
2010年7月,文化縱橫網上線。
2013年,《文化縱橫》學術委員會正式成立,囊括了鄭永年曹錦清高全喜房寧、李培林、馮象、華生、時殷弘、強世功、張平、於向東、應星、楊平等著名學者。
2014年,《文化縱橫》進入中國社科院學術評價體系。同年,《文化縱橫》開始嘗試新媒體運營模式,打造覆蓋微信公眾號、各大網站及自有網站的全媒體傳播矩陣。
2017年4月,《文化縱橫》電子刊上線。入駐平台包括龍源期刊網讀覽天下博看網

欄目介紹


欄目方向

曾操作過《暴戾的中國》、《保衛家庭》、《信任的危機》、《法治的中國結》等大型選題,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並引領了學術界新一輪的研討熱潮。
雜誌的讀者群涵蓋政府高層官員(省部長、中央機關司局以上負責人、各地級市領導)、國有企業管理層、民營企業管理層、跨國公司管理層、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大專院校及研究機構教授學者、媒體領袖、社會團體負責人等。

主要欄目

1. 封面:每期選擇有一定深度與前瞻性並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進行多角度報道和討論;
2011年4月刊封面
2011年4月刊封面
2. 觀察:對政治、經濟領域發生的重大問題,從價值重建的角度進行評論和思考;
3. 焦點:對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重大問題,從價值重建的角度進行評論和思考;
4. 世界觀:表達中國人對世界的看法。可以是對中國外交哲學和世界觀的討論,也可以是對當代世界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模式的主張;
5. 閱讀/視聽:選擇構成當下文化熱點與話題的文化現象、圖書與影視作品以及學術熱點,分析它們對當代中國文化的影響,分析它們對當代中國文化的影響,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
6. 在民間:發現和報道活躍於民間社會(企業、社區、NGO)中的文化實踐,揭示其對於中國文化和價值重建的意義;
7. 對話:對話社會各界的思想者,藉助其眼光,表述各個層面中國人對文化重建的探索;
8. 經典重溫:對中國近現代歷史中具有重大影響的經典作品再思考和再評價;
9. 觀點:以遊記、隨筆等形式探討文化重建問題;
10. 人物:對近現代歷史及當代人物,選取其承前啟後的有建功者、對價值有擔當者進行報道和評論。

人員編製


楊平,現任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據2008年12月膠東在線報道,《文化縱橫》的主要編輯隊伍來自以前的《戰略與管理》雜誌。
2013年學術委員會成員:鄭永年、曹錦清、高全喜、房寧、李培林、馮象、華生、時殷弘、強世功、張平、於向東、應星、楊平等。

稿件作者

雜誌90%以上的稿件約自中國國內外一流的專家與學者,均為首發,作者範圍涵蓋了包括金容沃、貝淡寧、斯蒂格利茨、大濱慶子、曹錦清、高全喜、時殷弘、胡鞍鋼吳稼祥汪暉等知名學者。包括世界範圍內有影響力的左右翼學者,包括斯蒂格利茨、阿馬蒂亞·森沃勒斯坦、佩里·安德森、布魯斯·阿克曼等人。

學術交流


2012年8月8日下午,《文化縱橫》雜誌社四周年慶典暨“21世紀中國文化的困境與出路”論壇在北京柏悅酒店舉行,《文化縱橫》雜誌主辦。論壇以總結《文化縱橫》過去四年的工作為契機,深入探討了中國文化當前面臨的困境與出路問題。
2018年11月30日,《文化縱橫》雜誌社在北京舉辦“價值重建論壇”暨創刊十周年活動。其間,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就2008年之後的價值危機,就“后真相”時代知識分子與民眾之間的“公共知識危機”展開了兩場討論。
2020年12月11日,由《文化縱橫》雜誌社承辦的“中國本土公益道路與公益理論建設”的思想論壇於北京舉行。該論壇,試圖將主流學術思想界與公益實踐界聚合在一起,達到將公益實踐問題上升為社會科學理論核心問題、同時將社會科學研究與公益實踐相互結合的目的。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2019年,《文化縱橫》雜誌已出版66期雜誌,刊發1000多萬文字,成功策劃近300個深度研討專題,在思想界及社會各界獲得重大影響。雜誌的發行覆蓋了全國4個直轄市,20個省份,51家區域發行代理商,380多家學術性書店;另外,在北京23所高校、上海30所高校52個校區80多個校園報亭以及全國16家大型圖書大廈也有銷售。
截至2019年8月22日,《文化縱橫》已出刊66期,刊發800萬字的文章,策劃了200多個大型專題。

影響因子

據2021年2月7日中國知網顯示,《文化縱橫》出版文獻量1703篇,總下載次數501984次,總被引次數達4797次。 2020年複合影響因子為1.157;2020年綜合影響因子為0.902。
據2021年2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文化縱橫》文獻量為1316篇,被引量:3006次,基金論文量為64篇,2018年影響因子為1.41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第2005名。

收錄情況

2015年,《文化縱橫》入選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2016年,《文化縱橫》進入南京大學CSSCI擴展版。
2019年2月,《文化縱橫》進入南京大學CSSCI,成為南大核心期刊來源期刊。
總收錄情況為:國家圖書館館藏、CSSCI南大核心期刊(含擴展版)、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擴展(2017-2018)、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2019-2020)、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

獲得榮譽


2015年,《文化縱橫》在中國知網期刊影響評價“文化與博物館類”排名第一。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文化縱橫》辦刊宗旨為“文化重建”,致力於中國文化重建和價值重生,在時代變遷和世界秩序變動中展現中國新的文化形象和自我認知,探索中華民族新型的文化價值及倫理道德體系,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

提倡深度

《文化縱橫》提倡深度閱讀,相信中國的文化重建和價值重生不在於表面的高談闊論,不在於膚淺的鷸蚌之爭,更不在於極力發出的“一致聲音”。深度閱讀能夠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明”與“智”。

社會評價


學者對雜誌的出現表達不同程度的喜悅之情,都認為這是一個“應運而生的刊物,一個時代所需的刊物”。北京大學李強教授即指出“現在中國需要這樣的雜誌,討論如何文化重建,其實就是解決中國人面臨現代世界,如何安身立命的問題。”(於2008年《文化縱橫》創刊研討會)
《文化縱橫》雜誌社是一本以“文化重建”作為使命和宗旨的期刊。這對於當代中國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這是一個有使命感的團隊,他們的工作,必將在新世紀的中國文化重建進程中打下重要的時代烙印。(2012年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第九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程路《文化縱橫》雜誌四周年慶典致辭)
“在過去十年,《文化縱橫》持續地關注這個時代,以及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以其深厚內容吸引了高素質的作者和廣泛的讀者群體;踐行了“致力於從精神價值、文化倫理的角度探索中國未來政治發展方向,著力探究現實社會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尋找未來社會的前進方向”的辦刊宗旨。”(2018年台灣大學客座教授朱嘉明)

社會公益

2009年,《文化縱橫》開始嘗試公益化運作,於2009年11月註冊北京民政局註冊成立“北京修遠經濟與社會研究基金會”。文化縱橫與修遠基金會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至2019年,修遠基金會作為研究類基金會獲評由北京民政局認證的“4A級社會組織”,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獲得4A級資質的研究型基金會,逐步探索出了民間智庫的發展模式。

新媒體


文化縱橫網於2010年7月正式上線。

通信地址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南大街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