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3條詞條名為趙家村的結果 展開
- 上海市閔行區華漕鎮趙家村
- 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原底轄村
- 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藺店鎮轄區
- 遼寧省大連市楊樹房鎮趙家村
- 雲南省尋甸縣河口鄉下轄村
- 山東省膠南市六汪鎮趙家村
- 山東省煙台市海陽辛安鎮下轄村
-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水口山鎮趙家村
- 山西省隰縣黃土鎮下轄村
- 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趙家村
- 雲南省楚雄市大地基鄉趙家村
- 山東省即墨市普東鎮趙家村
- 山東省兗州市新兗鎮下轄村
- 河南省靈寶市西焦村鎮趙家村
- 易門縣小街鄉獅子山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務德鎮趙家村
- 雲南省宣威市龍潭鎮趙家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者海鎮趙家村
- 河南省長垣縣佘家鄉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雨碌鄉趙家村
- 雲南省祿勸縣翠華鎮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阿都鄉趙家村
- 雲南省大理市洱源縣右所鎮梅和趙家村
- 雲南省宣威市西澤鄉趙家村
- 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石匣鄉下轄村
- 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溝沿鎮趙家村
- 雲南省宣威市田壩鎮趙家村
- 山東省即墨市移風店鎮趙家村
- 雲南省易門縣小街鄉趙家村
- 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古城鎮下轄村
-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雙塔街道趙家村
- 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清平鄉趙家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中安鎮趙家村
- 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郝北鎮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得祿鄉趙家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河鎮趙家村
- 雲南省祿勸縣茂山鎮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格宜鎮趙家村
- 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洪塘街道趙家村
- 新平縣戛灑鎮耀南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寶山鎮趙家村
- 山東省慶雲縣下轄村
- 雲南省會澤縣馬路鄉趙家村
- 山西省翼城縣中衛鄉下轄村
-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幺鋪鎮趙家村
- 雲南省祿勸縣撒營盤鎮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羅免鄉下轄村
- 山東省兗州市新驛鎮下轄村
- 楚雄市呂合鎮白土村委會
- 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鎮趙家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金鐘鎮趙家村
- 江蘇省靖江市西來鎮趙家村
- 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趙家村
- 資陽市雁江區丹山鎮下轄村
-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冶西鎮下轄村
-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口鎮下轄村
- 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清塬鎮下轄村
- 浙江省上虞市百官鎮趙家村
- 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大明鎮下轄村
- 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白土鎮下轄村
- 山東東營區龍居鎮下轄村
-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楊樹房街道趙家村
- 易門縣小街鄉小街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趙家村
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原底轄村
相傳,伯夷的後裔造父是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叛偃王有功,被封於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宋朝末期,受到金族、蒙古族的侵擾,迫使南遷。元統一中國后,南遷稍有緩解,但中原人口仍處於南密北疏狀態。約明永樂年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此時,趙氏家族的一小支,從山西遷至三水縣原底鄉趙家屯庄溝內,挖掘窯洞而棲,他們歷盡艱辛,開墾荒地,一直到了清朝末年人員增多后形成村落,後來經過幾次由溝內向平地搬遷,“趙家屯庄”成了正式村名。
直至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了簡便稱呼而得名“趙家大隊”。1983年更名為“趙家屯庄大隊”。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在原“趙家屯庄大隊”基礎上建立了“趙家屯庄村民委員會”,又改稱為“趙家屯庄”。20世紀90年代后重新更名為“趙家村”。
70年代前後,趙家村養牲口的人較多,平時用牲口套上架子車,拉糞、拉土、拉木頭、拉糧、搞生產,農閑時節搞副業,一度被周邊村鎮稱為“毛驢架子車村”
80年代開始,在全縣率先發展栽植,是第一個種植蘋果的小康村,是旬邑縣蘋果致富的領頭羊。
1990年綜合評定為“陝西省首家第一個優質蘋果基地”
1995年建成了全省第一優質蘋果示範園。
1996年9月,趙家村被評為全省優質蘋果示範園第一名。
時過境遷,趙家村可能已被人們忘記,隨著各級政府政策的實施,周圍村莊村容村貌、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趙家村已經黯然失色,可他曾經帶動全縣人民群眾致富的事實永遠不會被歷史所忘記。
趙家村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溫度適中,雨熱同期,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低溫欠熱,夏季旱澇相間,秋季溫涼濕潤,降溫較快。
趙家村區點陣圖和衛星圖
趙家村人居住相對集中,居住區基本在全村區劃中心。截止20世紀90年代初,全村共6個居住聚居片,村民習慣上把這些居住片稱為:“東衚衕”、“南衚衕”、“前門”、“澇池岸”、“巷子”、“後街”。
趙家村平面圖
1937年秋,紅軍奉黨中央命令,開赴抗日前線,1938年3月間,新成立的旬邑工委以八路軍駐旬邑辦事處的名義,繼續恢復組建黨的基層組織,期間,趙家屯庄支部得以恢復,有黨員5人,由趙述芳擔任書記,所有成員都加入了“旬邑縣抗日救國會”,歸中共西區區委(張洪委員會)、“旬邑縣抗日救國會”張洪分會管轄領導,黨支部人員負責宣傳抗日政策,組織發動廣大民眾投身抗日,動員群眾參加抗日隊伍、募捐錢、糧、等物資,支援抗日前線。
直到全國解放后,趙家屯庄黨支部一直順利發展至今,經過幾次村莊更名后,現為趙家村黨支部。
趙氏起源
20世紀90年代以後,村落居住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迄今為止,原有的東衚衕、南衚衕、前門、澇池岸、巷子、後街6個居住片的格局不復存在。南衚衕和東衚衕的格局基本穩定,2010年,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全村街道路面得以硬化。為了提升村內文化氛圍,提高群眾生活幸福指數,增加人文氣息,多出高考人才,南衚衕和東衚衕兩條主幹道更名為福一路、福二路。原來澇池岸、巷子、後街的居住片幾乎搬遷一空,形成嶄新的“新農村”聚居片。村黨支部、村委會辦公所在地,再一次從南衚衕遷至村小學的隔壁。新建的村委會門前建有廣場,設有籃球場、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此後,村委會門前的廣場就成為村民新的文化娛樂中心。2010年,村子也安裝上了路燈,栽上了綠化,村落格局建設是“舊貌換新顏”。
民居建築
趙姓圖騰
趙家村人重視教育,支持教育事業。學校最早曾在“前門”幾個地方設立,教舍為窯洞,70年代后搬到中路,是全村群眾集體修建的大瓦房,全名為“趙家村小學”,針對本村適齡兒童實施義務教育;校長及任教教師均為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安排,予以委派。1995年,趙家村群眾在村支書趙文峰帶領下,率先集資建成符合教學需要的全縣第一座農村教學樓,並按照九年義務教育初級小學的標準,配備了能夠滿足教學的設施及教學辦公設施。學校不設餐廳和學生宿舍,學生放學回家吃飯、住宿,教師在學校住宿、在就學學生家庭輪流吃派飯,這種習慣至今已沿襲40餘年。
趙家村基本思路
趙家村[陝西旬邑縣原底鄉下轄村]
2.對於有傳統種植經驗的農戶,鼓勵支持其發展優質專用小麥、高含油玉米、中草藥材等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好的項目。通過培訓、示範和推廣配方施肥、地膜覆蓋、病蟲害綜合防治等農業實用技術,增產增收。
3.依託果品貯藏和深加工企業,大力實施優果工程,優化品種結構,教育引導群眾推廣蘋果生產新技術,提高優質果品率。依託山川秀美工程,在栽植柿子、仁用杏、核桃等傳統品種的同時,積極推廣引進雜果新品種,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4.以市場為導向,優化結構,擴大規模,主攻質量,大力發展精細菜和反季節菜,積極開發山野菜、實用菌和無公害蔬菜,不斷拓寬致富新路子。
5.充分利用縣農技中心、農廣校、縣職業技術學校、鄉鎮農民夜校等教育資源,開展農業適用新技術培訓,確保每個貧困戶至少有1名勞動力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依靠技術增加收入。
6.以縣勞務中心、職介所為依託,組織勞務輸出,確保有條件的貧困戶每戶至少有1名外出務工人員,獲得現金收入。
待開發項目
賞蘋果花
趙家村是陝西省第一個優質蘋果示範園,每年四月,隨著天氣變暖,蘋果花和其他花一樣,爭先恐後地開放了,就像一幅百花爭艷的大花園,滿樹繁華,滿園繽紛,一眼望不到邊的蘋果園變成了花的海洋。蘋果花瓣共有五片,梅花形。花白色帶暈,就像美少女臉蛋,花梗與花萼均具有灰白色絨毛,萼葉長尖,花呈白色喇叭狀,非常漂亮,那類似西洋花的果實,色澤鮮艷,具有一種獨特的清香,和一種帶有新鮮泥土味的田園芳香,令人心曠神怡、如夢如醉,引發每個人的驚嘆和深情的呼吸。唐代孫思邈曾說蘋果花有“益心氣”;元代忽思慧認為能“生津止渴”;清代名醫王士雄稱有“潤肺悅心,生津開胃,醒酒”等功效。從丟勒和克拉納赫的油畫,到莎士比亞和泰戈爾的詩歌,再到高爾斯華綏、普寧、契訶夫、巴烏斯托夫斯基的小說,繪畫和文學盡情讚美蘋果樹、蘋果花和蘋果。這無邊的花海,不但招來了成群的蜜蜂,也招引了不少遊客觀賞和拍照留念。
採摘蘋果
蘋果採摘
胡錦濤主席看著豐收的蘋果喜笑顏開
趙家村之子
概述
文史資料《趙家村之子》
基本信息
書名:趙家村之子
作者:趙福養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頁碼:258
編撰組
趙家村[陝西旬邑縣原底鄉下轄村]
名譽主任:趙志修趙京陽
主任:趙會民趙俊峰
委員:趙仰雲趙文博趙小軍
主編:趙福養
編務:代艷麗萬炎旬趙文利
趙小平趙阿明趙文敏
趙海軍趙一凡趙二凡
趙海霞趙佩佩趙文芳
目錄
趙家村[陝西旬邑縣原底鄉下轄村]
第二編人物春秋
第三編大事記
第四編附 錄
第五編恭賀作品選
資治
《趙家村之子》一書,使我們“前有所稽,後有所鑒”;盛世修志,功在當代,惠澤無窮。《趙家村之子》一書可幫助地方官員了解地方山川地貌、風土人情和人文歷史。志書是考察一地地情的工具書,很多中央領導到地方考察都要先查看地方志。如習近平同志談修志工作:“我來寧德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府志、縣誌。要馬上了解一個地方的重要情況,就要了解它的歷史。了解歷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這是我的一個習慣。過去,我無論走到哪裡,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這樣做,可以較快地了解到一個地方的山川地貌、鄉情民俗、名流商賈、桑麻農事,可以從中把握很多帶有規律性的東西。”
存史
《趙家村之子》一書,是全面記載陝西省旬邑縣原底鄉趙家村歷史的一個重要載體,可以全面盤點鄉村地理、歷史、經濟、風俗、文化、教育、物產、人物等方面的狀況,追溯鄉村的歷史淵源,填補文獻空缺,總結鄉村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特別是較詳細地記錄現當代鄉村發展變化情況。可以說是十分珍貴的歷史遺產,有著特殊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具有其他書籍不可替代的功能。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化,還有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有些村落已難以看到舊有的痕迹,昔日田園相望的農村景象已被高樓大廈所替代等等。鄉村的飛速巨變,迫切地要求我們把各鄉村的人文書寫下來、保留下來,以便激勵子孫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爭取更大的業績。《趙家村之子》一書,一方面可以記錄傳承鄉土社會的風俗人情;另一方面又細緻反映了當代鄉村演進的過程,為社會學研究保存了第一手資料。
興利
《趙家村之子》一書,是人民方誌人民寫,人民方誌寫人民,不僅為政府和各級領導者提供了用志材料,而且為社會各階層、為廣大群眾提供了各自所需的材料。
文化交流
無論是地方開發,吸引外資,還是發展與其他地區的全面關係等相關方面,往往都要對該地方進行全方位的考察研究,而鄉村志作為鄉村優秀文化的載體,是最好的鄉村地情書,交流功能更加突出,可以起到友誼的橋樑和紐帶作用。《趙家村之子》一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鄉村文化建設工程,是鄉村地域文化的集大成者,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促進著地方經濟發展。《趙家村之子》一書,真實地反映好當地各方面的大文化狀況,記述本地地域文化與其它地域不同之處、特色之點,呈現出了強大的發展效益和潛力。
教育
《趙家村之子》一書,是在正確的意識形態的指導下,弘揚社會主旋律,宣傳時代精神,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為廣大群眾服務,有利於鄉村人們繼承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不忘過往,勵精圖治。《趙家村之子》一書,以特別生動翔實的材料為村民提供熱愛家鄉的生動教材,正確而又適度地調動人的戀鄉戀地情結,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啟迪後代。特別是,如果一個地方有著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內涵,鄉民有著淳樸的古風,一代代前赴後繼追求和諧幸福的精神,《趙家村之子》一書,就更具教育、啟迪作用。
警示
《趙家村之子》一書,具有黨委領導政府主持的“官書”權威性,通過對反面典型的記述給人們以警示,可以正確引導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
立傳
《趙家村之子》一書,為當地古今名人,為對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有卓越貢獻者留名立傳。《趙家村之子》一書,的編纂,以“以人為本”主線記述,可以打破“生不立傳”之說,入傳人物不以“生”、“死”為論,以入傳標準為依據,主要看其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及其影響。同時,留名立傳形式也可以打破“傳、錄、表”的模式,不局限以往只表現個體人物的傳表形式,而增設表現群體的“人才志(篇)”等多種形式體例展開。
反映普通人生活
《趙家村之子》一書,與縣誌、省志不一樣,《趙家村之子》一書,充滿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可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情感。當地群眾可以從中了解鄉村情況,熱愛自己的家鄉,建設自己的家鄉。《趙家村之子》一書是村莊發展、變化的歷史見證,所記的村情村事是村民看得見、摸得著的日常生活事例,這裡有政治生活、經濟活動、文化娛樂情景,村民感到特別親切,特別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趙家村商會商會
宗旨
1、精誠團結奉獻愛心商機互通信息共享
2、做實事做好事做善事心長遠創和諧爭共贏
業務範圍
1、培訓學習:提高會員公益愛心理念和素質。
2、引進資金:促進經濟,牽線搭橋,促進項目合作,接受捐贈和贊助。
3、維護權益:保護捍衛會員及弱勢群體利益。
4、信息傳遞:向會員傳遞收集商機信息。
5、集資捐款:村裡遇到特殊的需要救濟幫助的、超出會費額度的事件,發動會員資助捐款集資。
6、會同有關部門推薦、評選、表彰、宣傳優秀傑出人員。
7、承辦政府及有關部門或個人委託事項。
趙家村共有人口1267人(2013年統計結果),分為4個村民小組,共計267戶,均是漢族,趙姓是全村主要姓氏,改革開放后,隨著婚嫁遷入郭姓、馬姓、袁姓等姓氏,所佔比例及小。人口結構表現為:18歲以下約佔27%;18歲以上50歲以下約佔42%,50歲以上60歲以下約佔19%;60歲以上老人約佔12%。
趙家村祖先流傳至今,形成村莊後由四大家族組成,按當時居住位置及從事產業形成的傳統稱為:老屋、粉房、壕里、碾子。(據傳,老屋最早,人口增多后,分出了粉房、壕里、碾子三股)。50年代前後,人口繼續增加,老屋又分出衚衕(窯里)、前門、巷子三股。截至目前,村裡最熟知的家族有:老屋、粉房、壕里、碾子、衚衕(窯里)、前門、巷子。
名稱 | 統計用區劃代碼 | 車牌代碼 | 電話區號 | 郵政區碼 |
趙家村 | 610429104 | 陝D | 0910 | 712000 |
80年代開始,蘋果成為趙家村最主要的經濟特產,在全縣率先發展栽植,全村共計蘋果栽植面積1000多畝,是旬邑縣第一個種植蘋果的小康村,是旬邑縣蘋果致富的領頭羊。
果園起步期間,受到省、市各級領導的重視,吸引了省市電視台和多家媒體的報道,全國各地專家教授以及外國友人的參觀學習。時任縣委書記賈振為、縣長梁鳳民、常務副縣長許忠信多次親臨趙家村果園指導,並向全縣推廣。
1990年經省政府檢查驗收,綜合評定為“陝西省首家第一個優質蘋果基地”
1995年建成了全省第一優質蘋果示範園。
1996年9月,在陝西省“蘋果質量管理現場會”上,農業廳在全省25個優質蘋果基地縣組織評選中,評定出了首批12個“省級優質蘋果示範園”,趙家村優質蘋果示範園被評為全省優質蘋果示範園第一名。並頒發了證書、獎金,還在果園勒碑樹牌。它不僅是對這些優質果園管理者成績的肯定,而且對其周圍乃至全省的果園管理工作,起到輻射和典型帶動作用。
時過境遷,趙家村可能已被人們忘記,隨著各級政府政策的實施,周圍村莊村容村貌、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趙家村已經黯然失色,可他曾經帶動全縣人民群眾致富的事實永遠不會被歷史所忘記。
農業物產
趙家村早期收入以糧食為主,養殖次之,養殖牲口主要為耕地攢糞施肥、套車拉犁、協助生產耕種;工匠、製作、商業方面的收入比例很小。
1951年土地改革后,農民分得土地,生產積極性高漲,糧食連年增產。
1953年起推廣小麥良種,至今先後引進試種過57個品種,50年代的老紅麥、蓖麻1號等;80年代的秦麥4號、和尚頭、長武131、秦麥10號等品種產量增幅更大。
1955年至1956年,實行農業生產合作化。
1958年“大躍進”時,由於各級幹部出現虛報浮誇、瞎指揮等工作作風,加之自然災害影響,集體食堂連降糧食標準,最困難時期以野菜維持生命。
1962年至1965年,進行國民經濟調整,撤銷公共食堂,分給村民少量自留地和養殖飼料地,農業生產恢複發展,村民生活稍有提高。
1970年本縣建起糖廠后,一部分村民種植甜菜,以其取得收益。後來,由於收購中的不正之風,加之價格偏低,村民積極性受到挫傷放棄種植。
1979年9月至1982年本村黨支部村委會開辦醬品廠,主要生產紅方牌豆腐乳,產品銷往咸陽,西安甘肅平涼等地,3年後因各種因素下馬。
1982年,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收入顯著增加,大部分家庭有餘糧。在此期間一部分村民還種植黃芪,所產黃芪遠銷東南亞各國和地區。
1981年,縣果業局科技人員——我村郭民主赴日本研修歸國,示範推廣蘋果樹喬化集約高效栽培技術,1983年率先在我村組織十戶建立了三十畝示範園,經過努力,達到了三年成園開花,四年結果有收益,五年豐產達3000斤以上,六年畝產上萬斤,在我村出現了趙喜峰、趙忠群、趙東京、郭躍進、趙天真、趙相民、趙自民、趙新振、趙益軍、趙益純為首最早的萬元戶,為張洪地區乃至全縣優質蘋果基地建設樹立了樣板、提供了經驗,率先開闢了帶頭致富新典型。
1985年後,響應國家政策,村裡群眾發展烤煙、地膜玉米、西瓜、甜瓜、蔬菜等農副產品種植,還有一部分群眾開始下海經商,收益增加。
2000年至2013期間,村裡務農和在外創業收入過十萬元的家庭相繼出現,好多家庭在鄉鎮、城市購買了私人住房、開回了小轎車,資產過百萬的人員也在逐漸增加。
(1)春節,即正月初一,趙家村人也叫“過年”。過年是一年的歲始,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節早起,人人新衣,開門大吉,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祭灶神,燒香蠟表(一種摺疊好的黃紙)紙(燒紙),敬祖宗靈位。吃罷早飯,便是拜年,趙家村村民拜年的形式大體可分三類:一是敬祖尊長家族式拜年,小輩必須到奉侍已故先祖靈位的家族中樞家庭為已故先祖磕頭拜年。然後依照輩份長晚,由晚輩給長輩磕頭拜年。受拜長輩應當向小孩散發核桃、糖果等。新婚媳婦必須拜家族長輩,受拜者應饋贈禮品。磕頭拜年是趙家村村民保持的最完整,最經久不衰的拜年方式。但忌諱未出嫁的姑娘磕頭拜年,村民稱:未出嫁的姑娘磕的頭是“鐵頭子”。二是給同事、朋友禮節性的拜訪拜年,一般是拱手一揖而已。三是感謝性的拜年,對欠人家人情的就帶些禮品,借拜年之機,表示謝忱。拜年之後,文藝愛好者可參與迎新年的鬧秧歌、耍社火等各種娛樂活動。
(2)正月初二,外甥拜舅舅,女婿拜岳丈,出嫁之女拜娘。尤其新婚夫妻這一天必須前往岳丈家給長輩拜年,受拜者家中設宴招待“新女婿”,並饋贈禮品。隨著社會禮儀的革新,年輕人為親戚磕頭拜年的習俗逐漸消退,一般走到就行。
初三、初四其他親友互拜。
(3)破五,即正月初五,趙家村人也叫“五窮”,習慣上要吃“餃子”,叫做“填窮坑”。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尤其不能動刀、剪、針等利器,否則新的一年裡遇事破敗。趙家村人的破五活動主要是震窮,送窮。①震窮,趙家村人也叫“響窮坑”,“炸窮坑”。每到破五,全村燃放爆竹,燃香祭祀,對貧窮表示抗議。②送窮,這一天很多家庭集體洗澡沐浴、洗頭髮、洗衣服,稱為“洗窮垢痂”。洗掉“窮垢痂”,便是容光煥發,脫貧致富。破五活動,就是先祖對貧窮的懼怕,對過上富裕充實生活的嚮往。
(4)人七日,即正月初七。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相傳這一天也是魂魄回歸之日,禁忌很多,幾乎諸事不宜,尤其不能動刀、剪、針等利器,否則對自己魂靈不利。當天家家戶戶的飲食以長細麵條為主,也叫吃“關魂面”。“關魂”,就是關心魂魄的簡稱,“關魂面”也是無災無症,健康長壽的象徵。
(5)元宵,即正月十五,趙家村人叫“過十五”或“花十五”。元宵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趙家村人的“花十五”主要活動有:①清早爆竹,即起床后迎接十五到來的震天通響。②傍晚的祭墳、送灶等祭祀活動。祭墳尤為重要,一般是已故者直系後代,天黑以前帶上香表(一種摺疊好的黃紙)紙和冥幣,在故者墳前跪拜,燃香,燒表紙和冥幣,在又一個月圓之夜寄託哀思。③慶十五的爆竹和煙花。④挑掛燈籠,天黑以後,家家戶戶門前掛燈籠,徹夜不滅。兒童挑燈籠,燃煙花,到處遊逛,遠看處處紅彤彤,蔚為壯觀。趙家村過去也是紙質燈籠製作出名的村莊,品種按形狀劃分大體有:“牛屎坨”,“火罐”,“西瓜”、“蓮花”,“燈籠車”等等。⑤耍社火,社火里包括踩高蹺、跳鍾馗、花車等。耍社火趙家村也很有名。早期曾有鄉諺說:“趙家冒子多,當田賣地耍社火,耍到二月半,不種豌豆本屁不淡。”雖有貶義,但足以說明趙家村社火很有名氣。2006年後,因為人們生活節奏變快,大部分在外工作的人都在十五前上班,學校這一天也讓孩子返校報名,所以正月十五元宵節逐漸冷淡。
(6)正月二十四,趙家村人叫“燎干節”。這一天清早,一般是家庭主婦用前一年收割的摘除過麥穗的麥稈,在自家圍牆外的水眼(雨水和污水的排水口)口燃燒一堆火,把最近要使用的生活工具等物品在火焰上烤一烤,兒童在火堆上跳過來跳過去,以示鎮邪、祛災、除病,希望家業一切安好。趙家村人禁忌正月二十四以前烙餅、烙鍋盔,過了“燎干節”才可動火烙餅、烙鍋盔。
(7)清明節,一般是在公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不僅是重要的節日,更是重要的時令節氣,“清明前後,點瓜種豆”,就是把清明節當做時令節氣的。趙家村人過清明節,主要是掃墓、祭墳、植樹等活動。祭墳活動細節與元宵祭墳相同。
(8)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趙家村人過端午節講究吃粽子、粘飯;門楣上插艾枝艾葉,孩童耳朵上夾艾葉,手心塗抹雄黃酒,胸前佩掛香包,手腕腳腕栓花花繩等,以其取得鎮邪驅魔,驅蟲祛病的作用。端午節兒童一度流行穿“裹肚”。“裹肚”顧名思義是裹在肚子上的小衣服,有利於保護小孩不易受涼。“裹肚”也是臨近端午節時,外爺外婆、舅舅妗子應當饋贈年幼的外孫、外甥的禮品。“裹肚”的本身就是藝術品,刺繡的圖案栩栩如生,圖案有“五毒”、各種花、鳥、魚、蟲、草。趙家村中老年婦女中不乏製作“裹肚”的高手。由於現在穿的人極少,腸胃疾病多發,據說當今世界有名的“505”神功元氣袋就是由“裹肚”啟示而研發,用來防止常見的腸胃疾病。
(9)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趙家村人過中秋節相對比較簡單。月圓之夜,團圓的氣氛比較濃厚,大多家庭吃“炸油餅”,各種時令水果、月餅擺放在院子獻月亮,以慶豐收,秋收秋種,不亦樂乎。但畢竟是農忙之際,好多賞月活動還是被農忙所沖淡。
(10)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也叫“重九”。漢朝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所以“重九”亦叫“重陽”。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趙家村人大多不過重陽節,流傳下來的只是這一天吃“棗糕”。“棗糕”的“糕”和“高”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之後民間才有了吃糕,取“越吃越高”、“福祿壽高”、“人壽年豐”的吉祥之意。
(11)十月一,在每年古歷的10月1日也是重要的祭祀日。趙家村人把10月1日的祭祀活動叫做“送冬衣”。“送冬衣”就是逝者的直系親屬在冬天到來時,在逝者墳塋前火化用紙和棉花製作的、形似服裝一樣的紀念紙品。“送冬衣”是“祭墳”活動的一種形式,都是表達生者對逝者的哀思之情。
(12)臘八節,即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趙家村人過臘八節就是這天吃臘八粥。“臘八粥”是用大米、小米、綠豆、小豆、花生、大棗、核桃仁等八種原料,經大火煮沸,文火熬爛做成的粥,極富營養價值。
(13)小年,臘月二十三,也叫“祭灶節”。趙家村人過臘月二十三就是祭祀灶王爺。由於一般家庭在灶台附近貼有灶神畫像,經過一年煙熏火燎,畫像已舊,面目黢黑,要把舊像揭下火化,貼上新畫像,焚香燒紙,甚至殺豬宰羊以供奉,目的是讓灶王能“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大部分人家臘月二十三貼的灶神畫像,在正月十五后便揭下,將其火化。又由於臘月二十三接近過年,大多家庭從這天開始清掃室內塵土,大人、小孩都洗浴、理髮。鄉諺曰“有錢沒錢,剃頭過年”。
(14)除夕
除夕是指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趙家村人的除夕活動主要有:①貼門神,就是把門神的人像張貼於門扇上。門神像有,猛將秦瓊、尉遲敬德(尉遲恭),也有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門扇各一張。②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趙家村人叫“對子”。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黃兩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第三年用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一到除夕,就把準備好的春聯貼在大門上。③祭墳、祭灶等祭祀活動。祭墳尤為重要,一般是已故者直系後代,天黑以前帶上香表紙和冥幣,在亡者墳前跪拜,燃香,燃放爆竹,燒表紙和冥幣,寄託舊歲之哀思。④守歲,趙家村人也叫“坐夜”,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家庭一直要吃到深夜。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⑤給壓歲錢,壓歲錢一般是吃完年夜飯後,由長輩發給晚輩,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也有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把壓歲錢放在子女的枕頭下。這都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習俗。⑥辭舊爆竹,是一年的結束爆竹,是繼往開來的透響!
生活習俗
(1)飯食
主食:實行承包責任制以前,趙家村人像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的人民群眾一樣,把豐衣足食作為生活的基本追求。過去絕大多數人溫飽得不到解決,過著“糠菜半年糧”的日子,逢災要靠苜蓿、槐花、野菜、糠皮等充饑,村民普遍營養不良。主要以自種的玉米、高粱、豆類等五穀雜糧做出的玉米面粑粑、玉米面節子、糜子面窩窩、高粱面餄餎、甚至糠團為主食。實行承包責任制以後,主食大多以細糧為主,或粗細參半,溫飽問題得到基本解決。1985年以後,趙家村人的平均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以純精粉做成的蒸饃、包子、花捲、鍋盔、麵條、餃子、餄餎、死麵餅、狗舌頭、燒蒸饃為主要麵食,其間也習慣搭配吃些大米飯。進入21世紀,村民的飲食觀念已經從吃飽變為吃好,吃得可口、營養、健康。
蔬菜:1985年以前村民多用蘿蔔、白菜、蓮花白等腌製成鹹菜或者做漿水菜下飯,冬天吃鹹菜,春天吃鹹菜乾相當普遍,普通人家日常基本吃不上肉,只在逢年過節或有客人到時才會配有及少量肉食。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村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年四季經常可以吃到肉,菠菜、芹菜、韭菜、黃瓜、茄子、西紅柿等逐漸成為村民常食的蔬菜。近年來,各種反季節蔬菜、肉、禽、蛋、奶及各類水產品也已進入家庭餐桌。
(2)穿衣
解放前,包括趙家村在內的廣大農村百姓生活窮困,缺衣少穿,一件衣服往往“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有衣穿、穿得暖成為貧苦農民的最基本需求。20世紀50年代,趙家村人穿衣以土布為主,穿平布者極少,土布多為自織,主要以藍、黑、灰三種顏色,在染坊上色,有的在家裡廚房用大鍋煮染料上色。以對襟上衣普及,褲子呈“人”字形,接白布腰,襪子厚而長,直達小腿肚,因褲子寬鬆,年長者有纏腿布,穿好褲子后,用纏腿布纏緊小腿部的寬鬆褲腿,便於行走和生產。20世紀60年代平布普及,但顏色和款式比較單一,當時流行列寧裝、中山裝。“文革”中,青年男女最時髦的服飾是黃色軍裝、黃色軍帽,胸前佩戴毛澤東像章,上學身背黃色軍用書包。改革開放以後,西裝流行,各式中青年時裝不斷更新。隨著群眾收入增加,衣著變化無窮,向時尚化、高檔化發展。
1、蘋果
趙家村[陝西旬邑縣原底鄉下轄村]
2、餄絡
趙家村餄絡
3、御面
趙家村御面
現為旬邑當地宴客送禮之佳品,傳人南北中塬農村婦女中均饃
花饃是一種民間麵塑品。趙家村花饃手法細膩精巧,配以鮮艷花色,千姿百態,民俗氣息十分濃郁。 活靈活現的二龍戲珠、栩栩如生的“花鳥走獸”、色彩絢麗的各種“花卉”、構思奇特的龍騰虎躍,乍一看,讓人難以相信這些都是用麵粉、紅棗、大豆等材料製作而成。很多沒有見過花饃的更是嘖嘖稱奇。
趙家村花饃
花饃的製作原料以白面為主,另有豆子、棗、胡椒等輔料;製作所需的工具為極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製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壓、搓、撥、按等。花饃除了可食用外,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它是百姓寄託心愿的一種方式。
逢年過節,老人過壽,小孩滿月、過歲,婚喪嫁娶或獻奠祖先,在農村有製作花饃作為贈送禮品和祭祀供品的古老鄉俗。
花饃的花飾以神態自然的花鳥蟲魚蝴蝶、蔬菜雜果、猴獻桃等萬物生靈為主,表達對祖先的祭祀、老輩的祝福、新婚夫婦的恭賀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五月端午或嬰孩滿月時,由舅家送外甥一個特製的大型圓圈面花,群眾叫“曲蓮”,上面捏塑著魚、龍、蓮花之類,魚指五穀豐登,吉慶有餘;龍指時運亨通,青雲直上;蓮指幸福花開,喜氣迎門。
所有花饃的內容都象徽著吉祥如意,寄寓著人們深厚而美好的感情。它也反映與表現著特定的民族心理與性格。
5、花子饃
趙家村花子饃
趙家村村容村貌
趙家村[陝西旬邑縣原底鄉下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