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退六二五
一退六二五
一退六二五,拼音是yī tuī liù èr wǔ,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比喻推卸乾淨。出自歐陽山《三家巷》二七,用作謂語、賓語。
其他退,諧音“推”,原為珠算舊斤兩法的口訣,16除1等於0.0625。借指把責任推卸乾淨。原為珠算口訣。[例]該罪犯罪行累累,想“~”,辦不到。△多用於描寫推卸了之。
二五:1.指別卦中的第二爻與第五爻。2.指陰陽與五行。3.指春秋時晉獻公嬖人梁五與東關五。4.兩個五,即十。5.方言。即二百五。猶言傻裡傻氣。
一退六二五,本是一句換算口訣,始創在民國初年。之前的老秤,每斤為十六兩,更換為十兩一斤的新衡器,有《斤秤流法》普及,第一句就是“一退六二五”,也稱“一推六二五”,說的是舊秤一兩,後退一位數,等於新秤的六錢二分五厘。其原意,早已壽終正寢,而次生的意蘊,或可萬壽無疆,在於以此形容當事人的責任逃避,惟妙惟肖:“退”也,腳底抹油,溜之大吉;推也,嫁禍他人,作替罪之羊。恰好“六二五”諧音“一嘟嚕”,多少麻煩事,悉數向下推諉,比之“踢皮球”,意象從容而瀟灑。
一退六二五是我國先人為了十六兩一斤的秤在累計加、減計算時方便而創造發明了十六兩為一斤的秤在換算成十兩為一斤秤的珠算口訣即頭一句為“一退六二五”。
人們都知道,過去的秤是十六兩為一斤,如果一斤價格為一元的物品,一兩價格就應為六分二厘五,二兩應為一角二分五厘,推算下去,也就是多一兩就多一個六分二厘五。
過去我國多數用的是十六兩一斤的秤,(亦有十兩為一斤的秤)十六兩一斤的秤在累計加、減時因是十六兩一斤進位,相比起十兩一斤進位的秤來說就麻煩複雜多了。我國先人為了十六兩一斤的秤在累計加、減計算時方便,創造了1/16=0.0625,二兩為0.125,(即珠算斤兩法口訣)即在累計加(減)計算十六兩為一斤的重量時,多一個一兩(或少一個一兩)就加(或減)一個0.0625,如:在累計加十六兩一斤的重量時,一斤一兩計為一點零六二五,一斤二兩就計為一點一二五,一斤三兩計為一點一八七五,(即多一兩就多一個0.0625)當一斤十五兩時計為一點九三七五。
“一推六二五”由斤秤文化演化而來。十六兩秤使用期間,是十六兩進位成斤。秤是十六進位。與當時主要計算工具——珠算十進位不和諧,計算斤兩不便,經過換算,把十六進位換算成十進位,編成斤秤流法,《截兩為斤歌》十五句口訣:
1兩:一退六二五(0.625)2兩:一二五(1.25)
3兩:一八七五(1.875)4兩:二五(2.5)
5兩:三一二五(3.125)6兩:三七五(3.75)
7兩:四三七五(4.375)8兩:五(5)
9兩:五六二五(5.625)10兩:六二五(6.25)
11兩:六八七五(6.875)12兩:七五(7.5)
13兩:八一二五(8.125)14兩:八七五(8.75)
15兩:九三七五(9.375)
先有十六兩制秤,後有《截兩為斤歌》,二者當屬同齡,歷史悠久,是斤秤文化中最為耀眼的亮點。其中一退六二五一句“退”、“推”諧音,演化成為“一推六二五”,用來表示一推了事不負責任,酷似官場中的不作為。“一推六二五”源於“一退六二五”但又背離了“一退六二五”的願原意,逐漸形成了獨立的詞語。
一退六二五,是在珠算上將實數一兩去掉,退在一兩原檔位的右一位,再一次撥打六、二、五三珠(即小數0.625)其餘二至十五兩實數均不退位,在珠算上依口訣破本位。如:原有實數是三兩,其口訣是“三一八七五”就將3兩檔位變成1,在1的右方依次再加8、7、5三珠即是1875。1兩+15兩=1斤,口訣相加等於10,2兩+14兩=1斤,口訣相加等於10。依此類推。例如:
①若干零兩相加共24785兩(2478516=1549.0625),即是1549斤1兩。
②若干零兩相加共42兩,(42兩16=2.625),即2斤10兩。(①0.625呼一兩;②6.25呼十兩)
③斤、兩混合:3斤2兩,加2斤8兩,加4斤7兩,加10斤3兩,共是19斤20兩。(19斤+20兩16餘4兩)=20斤4兩。
一退二五六口訣的使用,止於十六兩一斤制秤的廢棄,才退出歷史沒多年。《中國剪報》以<一推二五六是咋來的>(附:2009年8月19日剪報)舊事重提。
現代漢語詞典將“一退六二五”解釋為:本是一句珠算斤兩法口訣,1除16是0.0625,借用做推卸乾淨的意思。退是“推”的諧音,有時就說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