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濱

后濱

后濱是海岸帶的一部分。指平均潮位到最大波浪達到的上界之間的地帶。在陡岸海灘,后濱不發育,在平原沼澤海岸可形成灘脊型潮灘。

簡介


后濱代表海灘的上部,除了在異常高潮條件下會被水淹沒並受到波浪和弱水流的作用外,它通常是乾的,但大部分時間它暴露於風的作用之中。
后濱的主要層理構造幾乎全是水平紋層砂(參見拉塞爾和麥金太爾,1965;安德魯和范德林根,1969)。單調的紋層砂被小水流波痕產生的小型交錯層理所中斷。地貌上的淺窪地被充填時可以產生低角度的交錯層狀單位。常見富集有介殼風蝕地面。風將較細沉積物移走,留下較大的介殼,成為風蝕沉積。介殼呈凸面向上排列。
在較強風時,飛砂的毯狀層或者小沙丘或沙堆可以平行於海岸堆積。也常常產生風成波痕,但是保存下來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后濱的向上生長發生在異常高潮和風暴時期。后濱被相當淺的水所淹沒,水中有波濤,破壞了大多數的風成特徵。沿小水潭和泥潭的邊緣,由於水的滲出,飛砂形成反波痕(范斯特拉滕,1953;賴內克,1955d)。強風可以使泥潭中的水起波紋,並使水呈砂一水渾濁液的形式運動。這些渾濁液以條紋形式延伸(格里普,1963)。砂中的水平紋理是由波濤產生的,有些是水平紋層狀的飛砂的毯狀層。
在淺的窪地中可以沉積泥和藻叢的薄蓋層。后濱突然而快速地淹沒,引起氣泡砂的發育。在局部地方,氣體的排出可以形成泉坑和沙穹丘等。在許多地方可以發育細流痕。在淹沒以後,由於蒸發作用,在地表上發育鹽殼。風的活動可以侵蝕這種鹽殼下面的鬆散砂,併產生洞穴和“砂礫”。
如果飽含水的砂出現於干沉積物層的頂上,也可以發生這種現象。常見昆蟲潛穴和小嚙齒動物的潛穴,但是一般沒有保存下來(賴內克,1968a)。異足類和等足類產生大量的潛穴。被異足類所掘穴的砂質層位顯出特徵的生物擾動構造(弗雷和霍華德,1969)。
在風暴時期水的相對分選作用在後濱地區產生了重礦物砂(礦特魯斯海姆,1935b;英曼和菲勞克斯,1960;海斯和布思羅伊德,1969)。在許多地方,這種砂礦已被開採(安德烈,1920;梅羅,1965;加道和賴內克,1968;韋爾,1969)。重礦物的原生富集發生在後濱向陸一邊的上界附近,那兒只有暴風浪活動。沙丘底部附近的情況通常就是這樣。風在重礦物富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強風暴常改變海灘的形態。后濱和前濱均變平,並且都發育稍凹的剖面(海斯和布思羅伊德,1969)。在風暴期間或風暴消失期間,當水位仍然相當高時,產生海灘脊,它的向陸斜坡較陡,主要由陡傾斜的紋層組成。在海灘脊發育的晚期形成相當低角度的紋層,傾向有向海的也有向陸的。在海灘脊後面常有一條淺溝,在高潮時期溝中有水流動,並形成小水流波痕。在海灘壩向陸地方向遷移時,溝中的波痕可以被覆蓋和保存下來。在強烈推進的海岸中可以發育一系列的海灘脊。
帕寧(1967)詳細地討論過黑海中海灘后濱上破壞性波浪與建設性波浪的效應以及風活動的效應。高海灘脊由達到最高的波浪進行複雜築造。一旦這些波浪變短,侵蝕作用就在海灘上開始,產生懸崖。在波浪減弱和水位下降期間,形成低海灘脊,具有凹面向海的斜坡,傾角為5~18°。在脊頂之下的層以1~9°的角度向陸傾斜。海灘層內的夾層是風積層和波痕層狀單位(馮德利希,1972)。
在後濱——前濱過渡帶,有時在前濱本身發育灘角。灘角是尖角形沉積,呈粗沉積物組成的舌形體或尖岬以等間距向海延伸,之間為細粒物質組成的弓形淺窪地。它們大量發育在中等波浪能量而沒有強大沿岸流的海濱,當時波浪幾乎垂直地抵達濱線。灘角在風暴衰減期間常常大量發育。尖岬的間隔與它們形成時的波浪能量特別是與波高有關。克勞德(1966)認為,可以把到達濱線的破浪看作為圓柱波,它們破碎成一定間距的幾段,與最後所形成的灘角的間距一致。
石井(1958)敘述過灘角的各個變數。灘角的內部構造還研究得不夠,但是它們的底與下伏沉積物是侵蝕接觸關係。在灘角的窪地中,槽形紋層沉積在尖岬之間。石井指出,與下伏沉積物呈侵蝕接觸的海灣沉積和礫石質的尖岬可以逐漸保存在沉積物中。他進一步指出,費爾柴爾德(1901)曾在紐約州志留記美地那砂岩中描述過這類構造。位於后濱的灘角比位於前濱的灘角有更好的保存機會。
拉塞爾(1968)曾指出,灘角沉積物的成分比它周圍的沉積物粗些。這說明灘角是由波浪從臨濱帶來的沉積物堆積而成的。

其他釋義


地名。在福建省同安縣大同東南13公里,屬馬巷鎮。人口2810。初名後邊,雅稱侯賓,后諧音為今名。產蔬菜、菜苗、有條香廠。有公路北接324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