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奎文

呂奎文

呂奎文,廣東梅州人,畲族,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殘疾人文學培訓班開拓者。1959年畢業於廣東師範學院,歷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專教師,廣東民族學院中文學教授。多次榮獲廣東省高教系統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廣東省師德建設先進個人等稱號,是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簡介


教學之餘,呂奎文教授從1989年起就利用業餘時間向全國長期義務培養殘疾人文學愛好者,后又在廣州開辦“殘疾人中文大專班”、“殘疾人寫作培訓班”,傾盡其工資、獎金和稿費,一心撲在殘疾人事業中,這一晃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身患癌症2009年5月6日在廣州離世,享年73歲。

代表作品


呂奎文教授創作了數百萬字的文學作品,尤以寫報告文學、小說見長。著有專著《小說創作論》、《小小說創作技巧》(合作),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少年之星》、《熾熱的童心》、《苦作背後的歡樂》、《春滿花都》(合作)、《從平凡中崛起》(合作)、《白雲無盡時》(合作)、《人生你好》,譯著小說《小偷》([美]凱·安·波特著)、《邁克爾和人的後娘》([加]莫利·卡拉漢著)、《特莉莎的婚禮》([英]威廉·特里奧著)、《周末情侶》([英]威廉·特里奧著)等。《小小說創作技巧》(合作)獲中國寫作學會首屆優秀科研成果獎,長篇報告文學集《人生你好》獲廣州市文學紅棉獎二等獎。
呂奎文 1936-2009
人生最怕的是停留
送人玫瑰滿手余香
付出是一種高層次的享受。
付出真情,享受友愛;
付出勞動,享受收穫;
付出無價的青春,
享受整個人間的美好。
---呂奎文

寫作培訓


呂奎文出生於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1959年畢業於廣東師範學院,后在海南從教,上世紀80年代回廣州,任職於廣東民族學院(現廣東技術師範學院)中文系。
培訓殘疾人寫作的想法源自一次偶然的相遇。1988年,呂奎文在成都結識了一個殘疾小夥子,得知他酷愛文學卻無條件提升的狀況,便萌發了幫助殘疾人文學愛好者的想法。
1989年,呂奎文自費在全國多家雜誌上刊登了為殘疾人免費函授寫作的廣告,一月之內七八百人來信詢問。他從中挑選出270個文字功底較好的,寄送書籍講義給他們,並通過書信為他們修改點評文章。
“從那之後,爸爸的信就特別多,每天少則幾封,多時幾十封。”呂奎文的二女呂瑩回憶。大量的來信需要回復,呂奎文便發動當時自己3個任課班級的學生幫忙,並促成了部分學生與殘疾人建立一對一書信聯繫。
1991年,呂奎文創辦了廣州市傷殘人士文學寫作培訓班,每周開課並四處邀請學者、作家前來授課贈書。在他的指導下,殘疾人文學愛好者先後發表作品超過500篇,還有5名殘疾人作家出版了個人作品集。

人物故事


開殘疾人大專班全國首創
1996年,呂奎文依託廣州民族學院的資源,開設了全國第一個全免費傷殘人士中文大專班。大專班辦了一屆,培養了8個殘疾人大學生。
大專班專業為漢語言文學,設置了十幾門課程。剛開始授課時班上有40餘殘疾學生,由於行動不便等原因,堅持上課的只有20餘人。
畢業於這個大專班的學生黃麗紅回憶,擔心學生出行不便,當時呂奎文向中山圖書館借用場地,把課堂從位置偏僻的學校搬到市中心。有時圖書館搞活動,課堂要挪到二樓。班上兩三個同學上不去,呂奎文便躬身背他們上樓。
“他總是對我們說,別把我當老師,當我是大哥吧,有什麼事情都可以找我說。”黃麗紅說。
1998年大專班結課,按學校要求,學員必須先通過成人高考才能參加畢業考試。呂奎文暫停專業課程,自己掏腰包請來執信中學的退休教師給學員們補課。最終,8名學生通過成人高考,獲得大專學位證書。
自創讓座讚美詩公車上派發
就像熱衷助殘事業一樣,生活中的呂奎文對許多事情都充滿激情,但他的行為和想法有時卻令旁人不解甚至引起非議。
他見到公車上的人不給老幼讓座,幾年前自創讓座讚美詩印在卡片上,坐車時向讓座者派發。
他任教大學時,一廂情願地給學生加課,佔用了課堂招來同事不滿,學生們也不買賬,私下說他是“雷鋒”、“蠟燭”,覺得他的行為和想法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就連家人也不能理解他的行為。直到呂奎文病重,大批的朋友和殘疾人擁來探望時,女兒們才真切地感受到他得到的尊重。在呂奎文離世前幾天,呂海燕才聽說父親在公車上派卡片的事。看到卡片上兩首詩歌,學音樂的她急忙請朋友譜上曲子,帶到病床前唱給父親聽。
那是呂奎文離世3天前的事,當時的他已經無力言語。但呂海燕唱歌時看到,父親微張的眼角淚光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