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
漢語辭彙
堤,漢語常用字,讀音是dī,基本含義:用土石等材料修築的擋水的高岸:河堤。該文字在《禮記·月令》和《荀子·王制》等文獻均有記載。
堤的常用組詞有堤工 堤捍 堤火;包含堤的常用成語有堤潰蟻孔。
堤
“堤”。
統一規範簡化為“堤”
dǐ 端紐、支部;端紐、薺韻、都禮切。
dī 端紐、支部; 端紐、齊韻、都奚切。
形聲字。從土,是聲。戰國古璽為左“是”右“土”,後世則左“土”右“是”。“堤”讀dǐ,為“坁”的異體字。《說文》:“堤,滯也。”段玉裁註:“此篆與坁篆音義皆同。”讀dī,同“堤”,堤壩,沿江河湖海修築的防水建築物,多用土石構成。《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棄諸堤下。”
堤 dī ㄉㄧˉ
● ● 用土石等材料修築的擋水的高岸:河~。海~。~岸。~壩。~防。~堰。
堤
隄 dī
〈名〉
● ● (形聲。從土,是聲。本義:河堤,堤壩)
● ● 同本義 [dike;dyke]
隄,唐也。——《說文》
完堤防。——《禮記•月令》
脩堤梁。——《荀子•王制》
河堤繞綠水。——唐· 李白《贈清漳明府侄聿》
● ● 又如:河堤;海堤;堤埽(堤和埽。亦泛指堤壩);堤唐(高出地面的中庭甬道)
● ● 陶器的底座 [base]
蓼菜成行,瓶甌有堤。——《淮南子》
◎堤
堤dī
〈名〉
(1)(形聲。從土,是聲。本義:河堤,堤壩)
(2)同本義[dike;dyke]
堤,唐也。——《說文》
完堤防。——《禮記·月令》
脩堤梁。——《荀子·王制》
河堤繞綠水。——唐·李白《贈清漳明府侄聿》
(3)又如:河堤;海堤;堤埽(堤和埽。亦泛指堤壩);堤唐(高出地面的中庭甬道)
(4)陶器的底座[base]
蓼菜成行,瓶甌有堤。——《淮南子》
堤 <名>
(形聲。字從土,從是,是亦聲。“是”意為“對準”、“正對”,引申為“正面”。“土”指土壩。“土”與“是”聯合起來表示“正對著來水方向的土壩”。
本義:在河流中攔腰堆築的土壩,用於截流蓄水。
引申義:任何圍水的土壩(不一定要正面攔截來水))。
陶器的底座:
示例:蓼菜成行,瓶甌有堤。――《淮南子》
堤 dī 用土、石等材料沿江河湖海修築的防水建築。
【堤壩】堤和壩的總稱。也泛指防水、攔水的建築物。
堤shí 1.見"堤封"。
堤壩、堤岸、堤堰、大堤、河堤、子堤、堤圍、路堤、堤防、雲堤
堤潰蟻穴、蟻穴潰堤
或作堤○~謂之梁【爾雅釋宮】○大曰~小曰塍【文選蜀都賦】峻岨塍埒長城劉注○~防也障也【爾雅釋宮】李注○~謂高為之也【周書作洛】~唐注○~限也【漢書東方朔傳】集注引蘇林○~謂積土為封限也【後漢班彪傳上注】○~所以防水【荀子王制】脩~梁注○堤瓶甌下安也【淮南詮言】瓶甌有堤注○~或作堤古字耳【山海經北山經】~山注○~古文堤同【一切經音義二】○【禮記月令】完~防釋文~本作提。
堤【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堤封頃畝。《漢書》作提。《顏師古曰》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
又《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音氐。防也。
又物之下安者曰堤。《淮南子·銓言訓》瓶甌有堤。
又《集韻》勻規切,音畦。沐堤,郡名。
又地名。鯀堤,在直隸淸河縣西,相傳鯀治水所築,側有廉頗墓。
又大堤,在襄陽,宋隋王誕為襄陽郡,聞諸女歌,因作大堤詞。《韓愈·送李遜赴襄陽詩》風流峴首客,花豔大堤倡。
又《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底。滯也。築土遏水曰堤。亦作底,劉兆曰:緣邊也。與堤通。《正韻》堤本上聲,無平聲。後人相沿作平聲用。
說文解字
堤【卷十三】【土部】
滯也。從土是聲。丁禮切
(堤)滯也。滯者、冰也。按此篆與坁篆音義皆同。國語曰。戾久將底。底箸滯淫。左傳曰。勿使有所壅閉湫底。杜雲。底、滯也。釋詁底底皆訓止也。底字與坁堤字、音雖別而義略同。俗用堤為堤、則非。從土。是聲。丁禮切。按本在紙韻。讀如氏。後乃轉入薺韻。十六部。
音韻方言
◎ 客家話:[梅縣腔] ti2 [客語拼音字彙] ti2 [客英字典] ti2 [台灣四縣腔] ti2 [寶安腔] ti2 [海陸豐腔] ti2 [東莞腔] ti2
◎ 粵語:tai4
◎ 潮州話:do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