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擊暴流

下擊暴流

下擊暴流(Downburst)是地面上水平風速大於17.9米/秒、中空氣流向下、地面氣流為輻散或直線型的災害性風。根據外流的災害性範圍大小,下擊暴流又分為(大)下擊暴流和微下擊暴流。災害性風的範圍小於4km稱為微下擊暴流,儘管水平尺度小,但災害性風速可高達75m/s。

形成原因


一般認為,下擊暴流的形成和雷暴雲頂的上沖和崩潰緊密聯繫著。上升氣流在其上升和上沖的過程中,從高層大氣運動中獲得了水平動量。隨著上沖高度的增加,上升氣流的動能變為勢能(表現為重、冷的雲頂)而被儲存起來,以後,一旦雲頂迅速崩潰,位能又重新變成下降的氣流。
重、冷雲頂的崩潰取決於雷暴雲下颮鋒的移動。颮鋒形成后加速朝前部的上升氣流區移動,隨著颮鋒遠離雷暴雲主體,上升氣流迅速消失,重、冷雲頂下沉,產生下沉氣流。下沉氣流在下降過程中吸收了巨大的水平動量迅速向前推進,當到達地面時,就可以形成下擊暴流。
(見圖1)
下擊暴流
下擊暴流
圖1 上沖雲頂的崩潰與颮鋒移動的關係

種類


下擊暴流是地方性強氣流,其破壞範圍是多樣的,可分為五種,其水平範圍從幾十米到幾百千米。(見圖2)
1) β中尺度下擊暴流
下擊暴流的下降氣流速度在離地面100米處為110米
秒的數量級,在地面附近能引起18米
秒的大風,這種風是從雷暴主體雲下基本呈直線向外流動的,水平尺度一般在440千米,是β中尺度。
2)微下擊暴流
整個直線氣流中嵌有寬度3~5千米的小尺度輻散型氣流,這些小尺度外流系統成為微下擊暴流,水平尺度在0.4~4千米之間(α微尺度)。在地面附近引起風速22米秒以上的風,由此引起的水平輻散氣流值為
秒,在離地面100米高度上的下降氣流可達10~100米
秒。
3)下擊暴流爆髮帶(暴流帶)
在微下擊暴流中往往還存在水平尺度更下(小於400米)的下擊暴流髮帶(β微尺度)。它有更強輻散和極值風速出現,在中心線兩側,分別具有氣旋和反氣旋。這種微下擊暴流或下擊暴流帶,能誘發強垂直和水平風切變,對飛行威脅特別大,能帶來強風,對農作物和建築物造成嚴重破壞。
4)下擊暴流群
在被強風破壞的整個區域內,有兩個或更多的下擊暴流,稱為下擊暴群,水平尺度為40~400千米,是大的β中尺度。
5)下擊暴流族
當一個強風暴系統移動數百千米時,產生多個下擊暴流群,水平尺度為1400千米(中α中尺度),稱為下擊暴流族。這種下擊暴流族和下擊暴流群會造成嚴重的災害。
下擊暴流
下擊暴流
圖2 五種下擊暴流型模

對飛機影響


Hahn從理論研究上得出,在給定下擊暴流中,風速的大小對飛機起飛的危險比對著陸的危險更大,惡劣的雷暴天氣會造成根本不能起飛的風速狀態。Frost用值方法研究得出結論,1~4千米尺度的水平縱向切變對飛機性能威脅最大,這種尺度正好與對流風暴造成的下擊暴流中的風切變尺度一致。

相關事件


1984年7月7日,田納西河一艘輪船因下擊暴流觸地后的環狀渦旋失事。1993年5月5日下午15時30分,甘肅省金昌市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沙塵暴。沙塵暴和下擊暴流給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2011年5月9日,11級大風突襲新都泰興鎮、木蘭鎮,上萬戶村民的房屋一夜之間屋頂被刮飛,另有家畜、樹木和農作物不同程度受損。從木蘭鎮到泰興鎮的沿途,農田裡的作物都被吹成了“一邊倒”,不少樹木被攔腰折斷。其大風由下擊暴流引起。2012年5月6日,日本東部地區突遭龍捲風襲擊,造成2人死亡,近50人受傷。這場災害也導致約2萬戶家庭斷電。日本地方氣象台分析,災害為龍捲風或積雨雲生成暴風所引起的下擊暴流所致。2015年6月1日21時26分,“東方之星”客輪遭受下擊暴流襲擊,瞬時極大風力達12至13級,持續時間約6分鐘,導致442人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