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港

神泉港

神泉港是歷史上聞名遐邇的對外通商港口,彙集縣內龍江河、雷嶺河、鹽嶺河三大河流,系粵東地區最大的天然良港,被廣東省列為一級漁場,是國家一級漁港。

地理位置


神泉港位於神泉鎮,在廣東省惠來縣城南7.5公里處,西臨南海,背靠文昌山。是聞名的漁港和對外通商口岸,也是揭陽市主要出海港口,神泉港是粵東重要港口之一,建於明嘉靖33年(1554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神泉因地處濱海,井水盡苦,唯城東有泉水出白花崗岩中,味獨甘冽,秋冬不竭,被譽為“海角甘泉”。

歷史變遷


神泉港原港區位於龍江出海口,灣口東西有兩條沙咀阻擋南海口的波濤,明清時海上貿易活躍。1938—1944年港口通暢,進出港的水道深達13米。1979年以後由於龍江下游進行改道,使神泉港泥沙淤積,灣口沙咀延伸,口門幾乎被堵死,喪失了港口功能。1985年在東南側開挖新港池,修防浪堤,神泉港變成一座人工港。
神泉港
神泉港

名勝古迹


三奇八景

神泉港勝跡繁多,有“三奇”、“八景”之說。“三奇”即奇物——絲線吊金鐘,奇魚——拜魚,奇水——甘泉。“八景”指蜃樓海市、海角甘泉、煙墩望海、玉芴朝天、文筆高標、晚霞歸帆、書院青松、古井通海。

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位於神泉鎮區東南角,宋代是海灘上一個淡水泉眼,明時砌成泉井,神童蘇福為其題寫獨腳聯“抉(快)取攜而不竭任鹵浸咸蒸獨標平淡”,一時成為絕對,擴大了此泉影響,並被人們編寫出許多神奇傳說,使此泉演變為“神泉”。清乾隆間知縣王瑋在井旁建亭,將蘇福獨聯刻在亭柱上,並樹碑撰文。清代歌詠神泉寺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產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稱。

水仙宮

水仙宮為神泉古迹之一,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年),祀夏禹王,宮內有正廳、明間、次間,卷篷式拜亭,硬山頂,有“登台望舟”之景觀。

玉華塔

玉華塔位於神泉港口南端,原是一座漁船來往的航標,建於清乾隆年間,為七層八角狀實心塔,貝灰夯築,高26.4米,為古八景之“文筆高標”。

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常出現於神泉港西南海面,時間多在春夏之交,天將大雨前夕。“海市蜃樓”的出現次次有異,有古代的台榭、廳閣,有現代的高樓大廈,還曾出現過日本侵華的戰爭場面。同一次蜃景也變幻莫測,景象萬千:時而勇士披堅執銳,萬馬奔騰,時而曲苑、酒旗,仕女嬉遊,或隱或現,若遠若近,蔚為壯觀。蜃樓出現有一年一次或數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長則幾小時,短則十幾分鐘,甚至一瞬即逝。1957年3月19日蜃景出現,從下午一時至六時四十五分才消逝,是有史以來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當地漁民總結為觀察氣候經驗,有“景遠候風,景近候雨”之說。

對外開放


2010年12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揭陽港神泉港區對外開放。至此,該港區歷時三年多的一類口岸申報工作畫上圓滿句號。這是揭陽口岸建設新的里程碑,標誌著揭陽對外開放水平邁上新台階。神泉港區建成並對外開放后,將改寫外國籍船舶、人員、貨物不能直達揭陽的歷史,有效地改善揭陽港的通關環境,提升揭陽對外開放水平,成為揭陽走向世界的“海上通道”;將更好發揮揭陽港神泉港區的天然優勢,配合中委廣東石化煉油項目、中海油粵東LNG一體化項目等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極大地發揮大項目落戶建設的綜合效應;將與境內的揭陽潮汕機場、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形成完善的海陸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進一步凸顯揭陽的區位優勢,讓揭陽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經濟全球化,實現外向型經濟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