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

一七

一七,漢語詞語,讀音 yī qī,意思是又被稱為頭七。是指人去世后的第七天,農村地區一般都要舉行儀式來悼念剛剛逝去的親人。

解釋


舊時稱人死後的頭一個第七天。故亦稱頭七。
外丹名詞。
煉養名詞。
指作功七次
道經中以七歲為人年階次,分為三歲、五歲、七歲、二七歲等等,不同等次的年齡,有各種相連方法。

出處


醒世姻緣傳》第二十回:“十九日是 晁源 的一七。”《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他如今孝也不及穿,事也不及辦,過了一七,葬了母親,便要去干這大事。”2.猶一周。泛指七天。《中國諺語資料·農諺》:“一七懷胎一七出,一七揚花一七谷。” 3.偶爾也有人用一七代表此時的心情。“一七~米納,今天兩更……表PAI!”
《七返靈砂論》:“文火養一七日候。”指外丹燒煉的火候。
《雲笈七籤》卷三十六:“次以手按耳門一七過,畢,待覺面熱,即為佳候。”
如《太平經》卷一:“五歲,常仰日欣初,對月嘆終。上觀陽氣之煥赫,下睹陰道以虧殘。於是斂魂和魄,受胎寶神,錄精填血,固液凝筋。七歲,乃學吞光服霞,咀嚼日根。行年二七,而金姿玉顏,棄俗離情,擁化救世,精感太業,受教三元,習以三洞,業以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