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溪
中國自然景觀
鱔溪,又名善溪,是福州環境優美、山水靈秀充滿神話傳奇的一處旅遊勝地。有兔耳嶺的怪石靈秀,山間秀水清澈見底,它位於福州市晉安區鼓山之北,其溪水發自鼓嶺,匯合蠟山和蓮花山南北水流,從東北轉向西南,與城東郊河浦、田地縱橫環繞,分流入閩江。

鱔溪
然而,眾所周知,鱔魚最大不過半斤,最長不超一尺,哪有“三丈長的巨鱔”?這明顯不符合生物學原理。為此,東門外的鄉老介紹說,鱔溪最早叫溪。字不論在《辭源》還是在《辭海》或是《現代漢語詞典》里都找不到,惟獨《康熙字典》才有收錄。體大如小舟,鼻樑上長有尖硬的角,能隨海潮游入閩江,對行船者造成危害。試想,二三千年前的鼓山下一帶還是一片茫茫海水。因此,所謂“白馬三郎”與“鱔”搏鬥的“鱔”應該是“鯧番”。古人在書寫或版刻時,經常會出現筆誤錯刻,因為“鱔”與“鯧番”筆畫十分相似,加上“鱔”字常見,而“鯧”字少見,以致將“鯧番”誤寫為“鱔”,由於年代久遠以致以訛傳訛。到了宋代,鱔溪曾被人糾正,改名為“善溪”。據流傳至今福建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三山志》記載,宋朝時福州常發生旱災,地方官員便到鱔溪祈雨,淳熙八年(1181年)侍郎陳塏到鱔溪時,看到牌坊上寫有“鱔溪”二字,便深入調查,認為這是“土俗疑傳”之誤,“鱔,微物也,豈能化為龍”?於是陳塏發出布告,“帖縣改正”,“閩令承命易匾,以善溪名。”可見早在900年前,鱔溪就被官方改名為善溪了。可是由於民間傳說影響極廣,以致至今人們只知“白馬三郎射鱔”的“鱔溪”,殊不知最早叫鯧番溪,曾經改名為善溪的歷史。
白馬王廟是鱔溪著名景點之一。

鱔溪
馬祖山隴白馬王廟認鱔溪白馬王廟為祖廟。2007年3月20日,特派進香團300多人到鱔溪白馬王廟進香,並向祖廟敬獻匾額和銀質疏文牌,既隆重又熱鬧。
鱔溪因為有白馬三郎廟,也就神聖了起來,據說這裡祈雨是十分應驗。白馬三郎被尊為“司雨之神”。史載:唐貞元十年(794年),觀察使王翊禱雨有應,新其廟,輒加封號。又載:宋慶曆六年(1046年)旱,太守蔡襄自為文禱之,讀畢,大雨。修葺其廟。熙寧八年(1075年)勅封沖濟廣應王。紹興十年(1140年)秋,大雨,水瀑出,聲聞數十里。詰朝,有石高廣二丈,峙廟后如堵,水左右注,庭除無恙,人以為異。淳祐八年(1248年),郡守陳塏以禱雨至,謂神親殺鱔,其靈在神,不在鱔也,為更今名。自此也稱“善溪”,為陳塏所更之名也。李綱游鱔溪時題詩曰:“千年鱔骨專車在,百丈龍湫瀑布垂。”溪之西臨水處有一摩崖題刻:“鱔溪”,擘窠大字,凝重端方,是清康熙年間的作品,在下潭的東側有一巨岩,突怒偃蹇,如壁斯立,有宋元豐六年(1083年)福州太守劉瑾等人的祈雨石刻。此外宋蔡襄為鱔溪寫過《祈雨記》,宋文學家曾鞏也撰寫過鱔溪祈雨的文章。鱔溪祈雨和“白馬王”廟可謂流芳千古!現在的“白馬王”廟屢經修建,仍保持古建築風格。門前有兩株數百年的大榕樹,皇皇壯觀。大門有對聯曰:“萬古名標白馬廟,千秋績著鱔魚潭。”從白馬王廟西側進山,跨過溪澗,沿石階而上,有“射鱔台”、“六角亭”、“祈雨台”等。青山碧水,樓閣亭台,是福州不可多得的郊遊勝處之一,又是福州的歷史長廊之一和除惡安良構建平安社會的精神所在,確實很值得人們嚮往。

鱔溪
1、鱔溪——鼓嶺宜夏由鱔溪東山村出發,沿古道登山,經武聖庵、知止亭。沿石階繼續登山至鼓嶺宜夏(行程3000米)。下山走一段公路到知止亭,沿石階古道下山,返回東山。
2、鱔溪——古寺西來院由鱔溪東山村出發,沿古道登山,經知止亭到宜夏,沿小溪,下行到古寺西來院。在順石階下山經半嶺亭到秀嶺自然村。
3、鱔溪——福州柳杉王公園由鱔溪西側沿新修建的鼓嶺登山古道登山,經武聖庵、知止亭、下歪村到鼓嶺柳杉王公園,再上行到新開闢的石柱山公園或向西到牛頭寨,后回鼓嶺避暑山莊,乘63路公交車返回市區。這是一片綠色世界,世外桃源。
1、交通:可從福州市區乘68路、93路公交車至鱔溪站下,按路標進入鱔溪景區,從鱔溪徒步登鼓嶺登山道而上。或乘坐27、78、122、316路到警官學院站下,轉63路到鼓嶺,沿途欣賞鱔溪風光。
2、住宿:鱔溪和鼓嶺現有山莊及農民旅館共60多家,日接待能力5000多人。
3、飲食:可在農家飯莊品嘗特產(竹筍、地瓜、蘿蔔、青紅酒、溪魚、土雞、土鴨)或自帶食品到燒烤園進行燒烤。

鱔溪
2010年10月1日,福州東三環路和機場高速公路正式通車,地處三環邊的鱔溪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低矮破舊的房屋越來越少,東山新苑、園中苑等新住宅區在鱔溪附近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福建工程學院鱔溪校區辦學取得巨大成就。福州花鳥市場計劃搬遷到鱔溪附近的東山新苑。
未來的鱔溪將成為彙集居住、教育、旅遊、觀光、餐飲於一體的“城市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