賒灣鄉

農業大鄉

賒灣鎮,隸屬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地處泌陽縣境西部邊緣,東鄰泌陽縣城,南交高店鄉、盤古鄉,西與南陽市唐河縣東王集鄉、少拜寺鎮接壤,北與雙廟鄉搭界,距泌陽縣城區6千米,區域總面積66.49平方千米。

清代,賒灣鎮境域屬毗陽保靈稷鋪;2008年,由賒灣鄉改為賒灣鎮。截至2018年末,賒灣鎮戶籍人口為39283人。截至2020年6月,賒灣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賒灣居民社區龍泉路1號。

截至2018年末,賒灣鎮有工業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歷史沿革


鄉政府駐賒灣,東距離縣城9公里,清末廢靈稷鋪設集於此,民國時曾稱龍泉寨,后改為現名。1957年為中心鄉,1958年為人民公社,后改為區,復改為公社,1983年改為鄉。
2008年6月18日,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泌陽普查隊在賒灣街南趙書謙家門口發現“龍泉寨”碑刻。碑刻長1.35米,寬0.5米,厚0.2米,長方體,中間大字顏體自右至左橫書“龍泉寨”三字,單字高43厘米,寬32厘米,右上角豎行小字楷書“大清同治六年建修”,左下角楷書;“泌…..士紳….”。
此碑刻相傳為龍泉寨建寨時南門門額碑,書法藝術價值極高,同時也彌補了《新編泌陽縣誌》中關於賒灣鄉“民間曾稱龍泉寨”記載上的不足之處。

建置沿革


清代,屬毗陽保靈稷鋪。
清宣統三年(1911年)后,改為龍泉鄉,鄉公所駐地賒灣。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為賒灣鄉,屬雙廟區。
1956年,改為設賒灣中心鄉。
1958年,成立賒灣公社。
1959年,改為賒灣管理區。
1969年,復稱公社。
1983年,由賒灣公社改為賒灣鄉。
2008年,由賒灣鄉改為賒灣鎮。
賒灣鄉
賒灣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賒灣鎮下轄賒灣、柿園、關馮、王閆、閆庄、康莊、穆庄、王莊、小康、董崗、香坊李、多庄、田莊、楊崗、馬樓、劉崗16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賒灣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賒灣社區、楊崗村、劉崗村、香坊李村、董崗村、王閆村、關馮村、王莊村、柿園村、康莊村、田莊村、小康村、馬樓村、穆庄村、多庄村、閆庄村,鎮人民政府駐賒灣居民社區龍泉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賒灣鎮地處泌陽縣境西部邊緣,東鄰泌陽縣城,南交高店鄉、盤古鄉,西與南陽市唐河縣東王集鄉、少拜寺鎮接壤,北與雙廟鄉搭界,距泌陽縣城區6千米,區域總面積66.49平方千米。

水文

賒灣鎮境內河道有泌陽河、甜水河;最大河流泌陽河自東向西橫穿鄉境,境內長12千米,流域面積611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賒灣鎮有耕地8.3萬畝,人均2.2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賒灣鎮總人口有38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612人,城鎮化率20%;另有流動人口281人。總人口中,男性19684人,佔51.8%;女性18316人,佔48.2%;14歲以下7942人,佔20.9%;15—64歲25612人,佔67.4%;65歲以上4446人,佔11.7%;以漢族為主,達37966人,佔99.9%。2011年,賒灣鎮人口出生率8.9‰,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50人。
截至2017年末,賒灣鎮常住人口為23430人。
截至2018年末,賒灣鎮戶籍人口為39283人。

經濟發展


賒灣鄉是個農業大鄉,泌水河、甜水河、東西南北流經全境,駐南53省道橫貫全境,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盛產,經濟作物以棉花、花生、油菜、大豆、芝麻、煙葉為主,沿河兩岸蔬菜大棚生產的反季節綠色蔬菜遠銷安徽、湖北、河北等省、市,被稱謂"泌陽西菜園"。
近年來,賒灣鄉注重發展小集鎮建設,使全鄉兩個集鎮達到規範化要求,被市委、市政府定為綜合開發改革試點鄉,制定多項優惠政策,為經商辦企業提提供寬鬆環境。
借東西部合作之機,引回大量資金、技術,建成了玻璃廠和醬醋廠兩個大型企業;農業方面,引進資金300萬元建成農業科技示範園,引進資金500萬元建成了千畝蘆薈種植基地。

發展前景


在賒灣,有一支廉潔高效、愛崗敬業的公務員隊伍。在鄉黨委書記喬成林、鄉長李庚建的帶領下,制定有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創造一個幹事創業的寬鬆環境,但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的限制,經濟基礎還相對薄弱,為促進鄉域經濟發展,本著共同投資,共同受益的宗旨,願同廣大有志之士,真誠合作,共建業績。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賒灣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80人,專任教師24人;小學12所,在校學生3610人,專任教師24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550人,專任教師3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賒灣鎮教育經費達108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9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18.5%,比2010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賒灣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會員15人,其中團體會員9人,個人會員3人;各類藝術表演團體5個,演職人員25人;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62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0個,建築面積120平方米,藏書1.1萬冊;文化從業人員10人。截至2011年末,賒灣鎮有電視差轉檯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000戶。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賒灣鎮有各級衛生機構21個,賒灣鎮衛生院1家,村衛生所20個;病床4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固定資產總值13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6人,其中執業醫師(助理醫師)22人,執業護士1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2人、執業(助理)0.6人、註冊護士0.4人。2011年,賒灣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1220人次,住院手術452台次,出院病人560人次。2011年,賒灣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9/10萬,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79萬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2.2‰、1.7‰、1.3‰。

社會保障

2011年,賒灣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9戶,人數20人,支出48360元,比2010年增長8%,月人均201.5元,比2010年增長8%;城市醫療救助3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保險126人次,共支出0.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91戶,人數1778人,支出160.2萬元,比2010年增長22%,月人均75元,比2010年增長2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45人,分散供養160人,支出56.6萬元,比2010年增長22.5%;農村醫療救助50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20人次,共支出24.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8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19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9.5萬元,比2010年增長16.2%;全年接受社會捐款4000元,接收捐贈衣被51件;有1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4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39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賒灣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26個,鄉村通郵率100%;有固定電話用戶1200戶;行動電話用戶10960戶;網際網路埠總數1400個,寬頻接入用戶711戶。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賒灣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9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7%。
供電
截至2011年末,賒灣鎮擁有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2台,有高壓輸電線路2條。

交通


截至2011年末,賒灣鎮有縣級公路1條,境內長9.2千米;鄉級公路2條,境內總長13.6千米;村道10條,總長66千米。賒灣鎮有駐南53省道橫貫全境。
賒灣鄉
賒灣鄉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賒灣鎮原名小王營;清咸豐年間(1851年至1861年),王姓富戶為防亂,賒出該村河灣地築寨,而得名賒灣寨。

非物質文化遺產

賒灣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嗩吶、剪紙、草編等。

文物古迹

2008年6月18日,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泌陽普查隊在賒灣街南趙書謙家門口發現“龍泉寨”碑刻。碑刻長1.35米,寬0.5米,厚0.2米,長方體。此碑刻相傳為龍泉寨建寨時南門門額碑,書法藝術價值極高,同時也彌補了《新編泌陽縣誌》中關於賒灣鄉“民間曾稱龍泉寨”記載上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