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東海問題
中日東海問題
中日東海油氣田之爭源於中日專屬經濟區界線的劃分之爭。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沿岸國可以從海岸基線開始計算,把200海里以內的海域作為自己的專屬經濟區。
專屬經濟區內的所有資源歸沿岸國擁有。中日兩國之間的東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寬度388海里,日本主張以兩國海岸基準線的中間線來確定專屬經濟區的界線,即所謂的“日中中間線”。但日方提出的中間線主張沒有依據。中方一直沒有承認。而東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結構決定了中日之間的專屬經濟區界線劃分應該遵循“大陸架自然延伸”的原則。中方考慮到存在爭議,為了維護兩國關係,一直沒有在存在爭議的海域進行資源開採活動。對於東海劃界問題上的爭議,中方一貫主張雙方應該通過談判加以解決,多次強調,“主權歸我,合作開發”是解決東海問題的唯一正確選擇。
早在2004年4月,中日兩國就曾就海權問題進行過磋商。在當時磋商的多個問題中,中方進行了如下表述“尊重國際海洋法條約,但中國企業的開採行為完全是在中國領海內。”同時還強調了“沖之鳥島”僅是一塊岩石的立場。
日本繪製的中日東海地圖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政府官員的行為也逐步升級。首先,2004年6月23日,經濟產業相中川昭一乘直升機飛到東海上空對中國的“天外天”、“平湖”和“春曉”三個油氣田進行了約一個小時的“視察”,並認定中國侵犯了日本的海域經濟權益。6月29日,中川對外表示,日本政府已經決定7月上旬派出海洋調查船前往東海海域“中間線”日本一側進行海底資源調查。在當月舉行的兩國外長會談中,時任日本外相的川口順子向李肇星部長表示,日本希望中方能提供開發區域海底的地質構造數據,遭中方拒絕,但中方同意就此問題與日方展開磋商。同月,原本參與中國東海油氣田開發的美國公司突然宣布單方面退出,兩國的東海糾紛正式進入前台。
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鬍正躍參加東海磋商
但日本方面非但沒有反思已方在會談時採取了耍小聰明式不切實際的策略,反倒認為中方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在日本國內民族主義抬頭、厭中情緒泛濫的背景下,2004年12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在05年的預算中列入高達130億日元的調查費,用於對海洋資源的勘探和試驗性開採。此前日本經濟產業省提出的預算是100億日元,日本政府在最後時刻又追加了30億日元,使相關經費爆漲到超過前一年度340%還多。不但要租借歐洲國家的調查船立即投入東海海域調查,而且還將自行建造8000噸級能利用地震波對地質結構進行三維立體勘測的全新海洋調查船,對爭議海域進行大範圍調查。而中國與韓國擁有的海調船只有2000至4000噸級。
中日東海問題
還不只於此,針對於海洋權益問題,日本於2004年8月7日,召開了“大陸架調查與海洋資源相關省廳聯絡會議”,制定了“確保蘊藏著礦物資源的大陸架權益”的基本方針。此後不久,由小泉直接領導的委員會“海洋權益相關閣僚會議”還出台了名為《關於劃定大陸架的基本構想》的戰略性文件,規定“從2004年至2009年,要投入1000億日元,運用一切方法,達到2009年5月底向聯合國大陸架界定委員會提交有關日本大陸架的詳細資料的目標,以達到將日本大陸架擴展到350海里的目的”。日本的“大陸架調查推進議員聯盟”指出:“如果日本要求延伸大陸架範圍的主張能夠得到批准,那麼日本的國土面積就可以擴大為目前的大約1.7倍,一躍躋身資源大國。大陸架是留給日本未來的一份非常可觀的財富。”
面對日本方面的“全面總動員”,中方態度低調。中國外交部長助理沈國放就兩國的領海爭議召見日本駐華大使,對日本派船到兩國爭議海域進行海洋調查一事表示“嚴重關切”,並在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中日雙方在東海劃界問題上存在爭議,中方立場是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希望日方能夠從維護兩國關係大局出發,不要採取任何使事態複雜化的言行。”而小泉在其後的發言中也曾明確表示“就兩國的爭議,應該通過協商進行解決,要把東海變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胡正躍與佐佐江賢一郎握手
5月30-31日,隨著兩國的第二輪局長級會談再次無疾而終,日方官員和媒體開始變得“不耐煩”起來。在會談結束的當日,日本富士電視台晚間新聞的資深節目主持人,就這樣形容中方在此問題上的態度“我的東西是我的,你的東西也是我的。”如此不切實際的煽動效果只能是使日本民眾的認識產生越來越大的混亂。中川昭一認為,中方是利用會談在拖延時間,因為中方曾宣布春曉油氣田將於10月正式投產,一旦中方油氣田投產,日本提出讓中方停止作業的要求就會撤底失敗。這也正是日方急於在近期發放民間企業在東海進行“試開採”的原因。雖然下一輪會談很快將在東京舉行,但顯然日本政府內一些人已經不抱太大希望,兩國的矛盾面臨激化。
當日本媒體就東海問題對國民進行著越來越頻繁的“視聽轟炸”和日本政府越發強硬的進行著各種明裡暗裡的動作之時,很多人要問,日本方面從政府到民間緣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映?這便可提到日方就春曉等油氣田所提出的“吸管效應”以及在東海問題上日方所一直單方面強調的“中間線”原則。
根據“聖地亞哥宣言”的內容規定,由領土向外延伸200海里之內,屬於所有國家的排他性經濟區(經濟專屬海域),1960年之後的《國際海洋法條約》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也是如是規定。但中日之間的海域寬度並不足400海里,最寬處也只有360海里,所以無法完全兌現這一規定。日方借200海里經濟專屬區的概念以及舊“大陸架條約”第6條的規定,認為兩國在劃定距離不足4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分界線時,要以雙方等距離的中心線進行劃分,就便是日方所強調的“中間線”原則。日方早在1982年開始,曾數次向中國方面提出了此原則,希望正式界定兩國的海洋經濟專屬區分界線。中方顯然一直不認同日方的說法,但當時因為鄧小平訪日的成功,兩國關係正在進入全面發展期,日方對華的大量無償援助和低息貸款正在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國,兩國的政治、經貿關係正處於後來被稱之為“日中蜜月期”的良好發展階段,為不使這種關係遭到阻礙和破壞,中方選擇了迴避的態度,在此問題上未給日方明確的答覆,就連釣魚島也採用了“擱置原則”,而日本政府的理解是“中方默認了中間線原則”,這就為日後兩國在東海劃界問題上產生的糾紛埋下了根源。
再具體到“春曉”油氣田問題,中方同樣認為日本的所謂“吸管效應”是在進行挑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法律部總經理趙利國和探查部擔當經理王彥,日前在出席“日本華人教授會議”二周年紀念研討會時是曾對“春曉”油氣田問題的中方立場進行了明確細緻的說明。
中方正在進行建設的“春曉”、“天外天”、“平湖”和“斷橋”四個油氣田的開採位置,均在日方所強調的“日中經濟海域分界中間線”的中方一側,最近的也距“中間線”五海里,這一點日本方面也並不反對。但因為海底油氣資源是連在一起,並存在流動性,所以日方擔心中方在距“中間線”如此之近的距離進行開採,會將中間線日方一側的資源“吸”過來,日方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吸管效應”。
日方在此問題上的態度與中方產生了嚴重的錯位。就東海分界問題,中方根據國際《海洋法條約》第76條和77條,主張大陸架延伸理論,認為按中琉海溝(沖繩海溝)來為兩國專屬經濟區分界更符合國際法規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2500米深度是切斷大陸架的標準,而中琉海溝深度達2940米,完全符合此規定。《海洋法公約》相關規定,所有國家可以根據大陸架的自然伸延,將專屬經濟海域由200海里擴大至350海里,如果是這樣,那麼目前日中兩國所產生爭議的海域均在中琉海溝西側,全部屬於中國。這一點,是日方無法容忍的說法。
趙利國說,根據鄧小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精神,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方就向日方提出在不涉及釣魚島主權的前題下,共同開發釣魚島附近海域的設想。直到1998年3月,中方還曾向日本提議,以有利於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為出發點,選擇東海浙東凹陷和台北凹陷(包括釣魚島北部凹陷)的部分區域作為共同開發區,並希望與日方協商確定方案,但日方沒有響應中方的提議。
2003年,中海油、中石化與美國兩家公司簽訂的東海西湖合同完全在兩國爭議海域中方一側,目的就是不希望引起爭端。但日方頻繁出動艦船和飛機到中方作業現場進行監視、偵察和騷擾,有時甚至進入無爭議的中國海域50多公里,但中方為不使事態擴大,依然採取克制態度,但日方還是在各種場合散布所謂“吸管效應”,稱中方開發活動“吸”起日本資源。由於東海未劃界,說“中間線”以東就是日本的資源,這個前提是根本不成立的。而在此基礎上的“吸管效應”,在地質意義上也不存在,而且春曉氣田在地質油田技術定義的含油氣範圍並未跨越日方單方面主張的“中間線”。所以,中方對日本的無理要求不能接受,希望日方能本著“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把“和平之海、合作之海”的口號落到實處。
針對中方的說法,日本外務省國際報道官千葉明在接受日本華文平面媒體《中文導報》採訪時認為:中方提出共同開發,但日方堅持中間線理論。日方認為,中方希望在日本所屬海域內進行“共同開發”是不能接受的。中方在中間線中方一側開發油氣資源,日本並不在意,但日本關注不存在“吸管效應”的證據。對此,日本方面認為中方不能只說“空話”,需拿出數據來解釋論證。如果不能用數據論證,就應該停止開發。希望中方也能考慮日本的意見。
兩國為此問題甚至已經吵到國際會議。在剛剛結束的東盟和中日韓能源部長會議上,日方官員再次提出“吸管效應”,而中方反駁說,所謂“吸管效應”是滑稽的。首先,1990年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就是這個理由,這一理論在國際社會早已經站不住腳了。其次,大陸架是西高東低,油作為液體,即使流動,也是從中國這邊往日本那邊流,不可能倒著流。春曉油氣田距離沖繩列島還有370公里,距日本九州本島更有600多公里之遙,日方說“中國損害其利益”是完全沒有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