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公辦高等職業學校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Guangdong Polytechnic)是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校前身為廣東省紡織工業學校,籌建於1984年,1985年正式招生,1993年被評為省級重點中專學校,2000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2001年升格為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截至2020年10月,學校有禪城、高明、南海三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224畝,建築面積23萬多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約達8億元,圖書館各類藏書達到80餘萬冊。設有8系1院2部,開設了40個高職專業,74個專業方向;在校生近16000人。

歷史沿革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1984年,籌備建校;
1985年秋季,開始招生;1993年,被評為省級重點中專學校;
1994年,被評為部級重點中專學校;
1999年,學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
2001年,升格為專科層次,更名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
2006年,從廣東廣業集團劃歸廣東省教育廳直屬管理;
2012年,更名為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8月,廣東職業技術學院下設8系1院2部,開設招生專業40個,專業方向74個,涵蓋輕工紡織、資源環境與安全、生物與化工、文化藝術、裝備製造、電子信息、財經商貿、教育與體育等八個專業大類。
院系設置
二級院系專業
紡織系現代紡織技術
紡織品檢驗與貿易
針織技術與針紡服裝
紡織品設計
輕化工程系染整技術
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
應用化工技術技術
化妝品技術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
服裝系服裝設計與工藝
皮具藝術設計
服裝與服飾設計
藝術設計系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室內藝術設計
廣告設計與製作
環境藝術設計
產品藝術設計
展示藝術設計
陶瓷藝術與工藝
藝術設計
經濟管理系會計
市場營銷
物流管理
電子商務
工商企業管理
連鎖經營管理
國際貿易實務
跨境電子商務
應用外語系商務英語
應用英語
旅遊英語
會展策劃與管理
機電工程系應用電子技術
智能產品開發
機電一體化技術
數控技術
工業設計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工業機器人技術
信息工程系物聯網技術
移動應用開發
大數據技術與應用
計算機應用技術
計算機網路技術
軟體技術
馬克思主義學院-----
公共課教學部
繼續教育部

師資隊伍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截至2020年8月,學校專任教師總數625人,校外兼職教師總數228人;摺合教師總數為925.04人。其中博士22人、碩士431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45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72.48%;雙師素質教師人數513人,占專任教師數的比例為82.08%;專任教師隊伍中現有教授27人、副高職稱133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16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比例為25.60%。學校有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紡織職業教育先進工作者14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省級專業領軍人才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南粵優秀教師7(其中2人已退休)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人,省級高層次技能型兼職教師10人。
學校擁有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校級教學團隊5個,校級科技創新團隊7個。近三年來,教師獲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人才建設先進個人1項、紡織行業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個人)1項,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廣東省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廣東省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二等獎1項;廣東省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二等獎1項;在歷屆中國服裝創意設計與工藝教師技能大賽中獲金獎7個、銀獎2個、銅獎6個;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3門,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 
● 省級教學團隊:現代紡織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染整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 省級專業領軍人才:現代紡織技術專業領軍人才李竹君。
“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一覽表
級別團隊人數
校級團隊衛浴設計專業教學團隊11人
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團隊44人
電子技術(LED新型電光源)專業教學團隊9人
紡織專業教學團隊13人
外語專業教學團隊12人
省級團隊現代紡織技術專業38人
染整技術專業10人

人才培養

截至2020年6月,學院獲中央財政支持及國家級重點專業6個,“十三五”省級品牌專業8個(其中省級一類品牌2個)、省級示範和重點專業9個,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12門,中央財政支持及省級以上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3個,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7項。 
省級實訓基地
服裝設計實訓基地、現代紡織技術實訓基地
專業建設成效一覽表
專業名稱級別獲獎類別立項時間(年)
現代紡織技術國家級央財支持重點專業2012
應用電子技術國家級央財支持重點專業2012
現代紡織技術國家級國家骨幹專業2019
染整技術國家級國家骨幹專業2019
物聯網應用技術國家級國家骨幹專業2019
服裝與服飾設計國家級國家骨幹專業2019
現代紡織技術省級省示範性專業2010
服裝設計省級省示範性專業2010
染整技術省級省示範性專業2010
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省級省重點專業2013
針織技術與針織服裝省級省重點專業2014
計算機網路技術(物聯網應用)省級省重點專業2014
會計電算化省級省重點專業2015
現代紡織技術省級一類品牌專業2016
服裝設計與工藝省級一類品牌專業2019
服裝與服飾設計省級二類品牌專業2016
染整技術省級二類品牌專業2016
物聯網應用技術省級二類品牌專業2016
紡織品檢驗與貿易省級二類品牌專業2016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紡織材料)省級二類品牌專業2019
機電一體化技術(紡織機電技術)省級二類品牌專業2019
物聯網應用技術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020
機電一體化技術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020
現代紡織技術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020
服裝設計與工藝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020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020
電子商務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020
物聯網應用技術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020
學校強化精品課程建設工作,長抓質量不放鬆,通過校級、省級、國家級三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工作,豐富學校精品課程資源。截至2020年8月,學院建成110餘門精品課程,其中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98門(含課程思政示範課15門)。
精品課程一覽表
項目類型項目名稱項目級別獲取時間
國家資源庫建設《服裝設計》專業國家資源庫國家級2015
《現代紡織技術》專業國家資源庫國家級2015
《紡織品設計》專業國家資源庫國家級2018
課程建設精品課程織物結構與設計省級2010
機織工藝設計與實施省級2010
精品資源共享課織物結構與設計省級2013
機織工藝設計與實施省級2013
服裝企業板房技術省級2013
會計基礎省級2013
推銷技巧省級2013
網路資料庫省級2015
LED顯示屏原理及其工程技術省級2015
紡織檢測技術省級2015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紡織材料識別與應用省級2017
Android應用開發省級2019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根據2014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近三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主持粵港招標重點項目2項、廣東省重大科技項目1項;獲香港桑麻紡織科技獎一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專利授權39項;獲得國家、省、市科研項目139項,政府資助科研經費超過3000萬元。 

科研平台

 
平台建設
序號科研平台級別建立年份
1廣東省高校數字化紡織服裝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省教育廳)省級2010
2佛山市數字化紡織服裝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市級2010
3佛山市數字化紡織服裝科研創新平台市級2013
4廣東省數字化紡織服裝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省科技廳)省級2014
5首批廣東省協同創新平台-數字化紡織服裝協同創新發展中心(培育)省級2014
6新材料協同創新研發平台市級2014
7紡織新型材料及產品協同創新研發平台市級2015
8印染廢水深度處理研發平台市級2015
9紡織品檢驗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2015
10佛山市物聯網工程中心市級2015
11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眾創空間——“衛浴創客”市級2016
12大學生家居陶瓷創客空間市級2016
13NAO機器人技術應用平台市級2016
14印染污泥資源化處理研發平台市級2016
15佛山市先進位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2016
16佛山市現代染整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2016
17紡紗新技術及其先進裝備協同創新研發平台市級2017
18面向千葉輪製造的新型紗布材料及智能裝備研發平台市級2017
19生活陶藝工匠人才協同創新平台市級2017
20大學生家居陶瓷創客空間省級2017
21廣佛品牌智造與數字媒體設計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省級2019
22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創新平台-鯤鵬產業學院省級2020
23佛山市陶瓷產業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2020
24佛山市數字媒體泛家居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2020

學術資源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圖書館是學院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前身是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該館成立於1985年,1998年禪城校區圖書館落成使用。館舍為獨立單體圖書館建築,總面積1100平方米。2011年,廣東職業技術學院高明校區建成並投入使用,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遷入新校區,兩校區圖書館建築總面積4千平方米。
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穩步發展。截至2018年4月,館藏文獻涵蓋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學科門類,初步建成印刷型文獻和數字化文獻相結合的文獻保障服務體系。現有館藏紙質藏書55萬冊,中外文報刊742種,擁有中文電子圖書100萬冊,各種電子期刊近8000種,國內著名資料庫10餘種,已形成具有紡織、服裝等專業特色、兼顧一般的藏書體系。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設計說明:
含義設計說明
1、外形部分:“同心圓”,寓我校全體師生“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之意;
2、主體部分:篆書“字的變體,形如頂天立地的巨人,寓“以人為本”、“文以修身”之意;又似一隻奮飛向上的“鳥”,寓“志存高遠,奮發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
3、色彩部分:藍色科學與理性,寓我校培養能“仰望頭上的星空,把握心中的道德律”的人才的願景。
4、總體概括:各種意象綜合起來,體現了我校“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精神風貌;強調了我校“以人為本,文以修身,理以開智,文理兼修、全面發展”的辦學育人理念;表明了我校創辦發展於“信陽古申之地”的歷史地理環境;承載了我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踏實地,不斷進取”的歷史與責任;彰顯了我校“仰望星空,崇尚道德,志存高遠,慎思篤行”的人生追求;展現了我校“探索發展,蓬勃向上,事業紅火”的美好前景。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精神文化

校訓
“求真強技,尚新敦行” 
校訓是從德行、能力創新理念職業精神等四個方面加以凝練而成的,具體涵意如下:
求真——教育部指出:在高等職業整個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大教育學家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其內涵為教與學都是為了求真,為了追求真知識、真學問、真道理、真本領和真品德、真性情、真人格。意指全院上下力求“崇尚道德、高風亮節、真教真學、人格完善”。這是學院育人的根本。
強技——要貫徹高職院校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目標,結合雙證書制的實行,強化學生自身的技能訓練,這是我院“興基礎、重實踐、強技能”這一人才培養要求的核心,也是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
尚新——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新類型”,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和時代特徵,它要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要把專業和職業結合起來,會同企業主動跟蹤市場,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求新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這不僅是職業教育內在要求也是學校凸顯特色的前提和基礎。
敦行——“敦行”見於《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敦”是敦促、勉力的意思,“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強調動手的能力、實踐的作風等。高職業教育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應該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以求“以學促行,知行相長”。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劉科榮
黨委副書記、校長吳教育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葉忠明
黨委委員、副校長黃志業、龍建佑

獲得榮譽


截至2019年10月,學校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
2021年7月16日,入選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發布的職業教育示範性虛擬模擬實訓基地培育項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