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爭鳴

學術爭鳴

學術爭鳴是學術研究中的意見紛爭,表現為辯論的一種形態。是發展科學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繁榮的主要標誌之一。正如郭沫若所說:“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凡是自由討論的風氣旺盛的時代,學術的發展是蓬蓬勃勃的,反之便看不到學術的進步,連社會的發展也因而停頓了。”(郭沫若:《三點建議》,載1954年12月9日《人民日報》)學術活動從理論的高度認識客觀世界,達到對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的完整的、系統的認識,並通過一定的概念範疇系統,以科學理論形態加以表達。

目錄

正文


科學理論一般要通過學術爭鳴建立和發展起來,因為認識活動不可能輕易地把握客觀世界的本質及其規律。因此,在各個學術領域裡都會出現不同的觀點、思想,有時要相互展開論爭。學術爭鳴的過程也是相互激勵、相互啟發的過程。爭鳴各方都希望能掌握真理,因而各自都要竭盡全力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這就激勵著雙方去深入研究問題,直至達到正確的理性認識。學術無禁區,各種學術問題都可以討論、爭鳴。設置藩籬,不讓人們討論學術問題的做法,只能阻礙科學進步。學術爭鳴不要迷信權威,在每個學科領域裡都會有權威,這些權威可能對本領域裡的某些問題作出了真理性的認識。但任何一個權威都不可能窮盡本領域裡的所有真理,都會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學術爭鳴中的是非要靠實踐檢驗。用“投票表決”、少數服從多數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是錯誤的。在學術爭鳴中更不能用行政命令的辦法去強迫人們接受或否定某種觀點。要把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區別開來,提倡寬容精神,貫徹“三不主義”方針。壓制其他觀點,特別是不容對立觀點發表,是學術爭鳴中的一種惡劣作風,也是自己觀點虛弱、爭辯沒有信心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