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興村

陝西漢濱區五里鎮下轄村

安康市漢濱區五里鎮民興村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始終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一目標,村民團結拼搏,紮實工作。使該村黨建、經濟、社會治安等工作,均取得了不凡的成績。2007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00元,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連年來,他領導的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先後分別榮獲陝西省公安廳授予的“安全示範村”和安康市授予的“先進基層黨組織”、“愛電示範村”,以及漢濱區授予的“先進黨支部”、“文明村”等光榮稱號。

村情介紹


近年來,民興村新打灌溉機井2眼,使全村的莊稼旱澇保收。隨後爭取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新修標準化的農田渠道5.1公里,拓寬了機耕道路1.3公里,確保農業生產的需要。2001年是他經過努力,從北京爭取到人畜飲水工程款32萬元,修建了標準化的合格人畜飲水工程,並為每家每戶免費配備了取水設施,從而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使村民吃上了放心水。2005年還是在他的多方爭取下,硬化了穿村道路600米;新修建了高標準活動室一處。同年,為更好的做好宣傳工作,外塑形象,內強素質,又主動聯繫電信公司,為民興村做了村電話彩鈴業務,通過多渠道宣傳,民興村的知名度得到大大提高。並被安康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信息化農村”光榮稱號。2006年通過不斷努力,爭取了農村公路硬化項目,在沒有向老百姓攤派一分錢的基礎上。硬化了寬7米、長328米的民興大道和5米至3.5米寬的“神仙老街”1700米。2007年經過萬支書多方聯繫,投資135萬元對全村農電網進行了全面改造升級,新安裝路燈55盞,使民興村成為一個具有城市化氣息的新型村。民興村被省電力公司確定為“愛電示範村”。在規劃建設中,嚴格按照規劃要求,統一審批,統一標準,民興村規劃建設初步形成了‘井’字行格局。形成四個區域,即:企業發展區、居民生活區、農業生產區、文化教育區。
民興村大膽調整發展思路,在全鎮率先明確了“招商引資興村,多種經營富村”的發展方向。通過打開思路,發揮區位優勢,打造和諧環境,創造一流服務,實施“築巢引鳳、借雞下蛋”戰略。2003年10月,市最大出口創匯企業秦東魔芋食品有限公司順利落戶民興村。2004年知年產值5000萬元的長壽中藥飲片廠又落戶該村。 2008年初,省糧食局大型物流中心順利落戶。該村就要利用本村的地理位置、村情用活土地,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和畜牧產業。使蔬菜產業和畜牧產業迅速形成規模化,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亮點工程,增強市場競爭力。農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公司。公司基地使用土地的費用以股金形式付給農民,並雇傭農民進行勞作,按勞動額支付工資。經過努力,目前,民興村蔬菜產業基本實現合作化。
民興村已經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村內樓房林立、村民居住條件現代化、生活水平城市化、工業規劃布局合理化、經濟發展多樣化的新型農村。
5、雲南省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通關鎮民興村
村公所大門
村公所大門
該行政村隸屬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通關鎮,地處 鎮東南 邊,距 鎮政府所在地30 公里,到鎮道路為 土 路,交通方便,距縣60公里。東鄰 聯珠鎮,南鄰 公館村,西鄰 公館村,北鄰清平村。轄民興、魚地 等17 個村民小組。
全村國土面積 91.1 平方公里,海拔 1350 米,年平均氣溫 21 ℃,年降水量 110 毫米,適合種植 烤煙、水稻 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40 畝(其中:田700 畝,地 2540 畝),人均耕地 2.71 畝,主要種植 烤煙、玉米 等作物;擁有林地 106007.7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377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99 畝,主要種植 橡膠 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 18385 畝,其他面積 9024.3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 無路燈。全村有 260 戶通自來水,有 20 戶飲用井水,有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7。14 %)。有280 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165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和58。93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12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52 戶(分別佔總數的40 %和 18。57 %)。
該村到(鎮)道路為 土 路;進村道路為 土路 路面;村內主幹道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15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5 輛,摩托車 37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59 畝,有效灌溉率為 4。91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4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12 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245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8 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45 戶。全村有 7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8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8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4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234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1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24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69 萬元,佔總收入的 59.9 %;畜牧業收入 29 萬元,佔總收入的 25.04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770 頭,肉牛 102 頭,肉羊 30 頭);林業收入 3 萬元,佔總收入的 2.59 %;第二、三產業收入 11 萬元,佔總收入的 9.50 %;工資性收入 3.8 萬元,佔總收入的 3.28 %。農民人均純收入787 元,農民收入以 種養殖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2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3 人(占勞動力的 6.2 %),在省內務工 37 人,到省外務工 6 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14戶,共鄉村人口50人,其中男性30人,女性20人。其中農業人口50人,勞動力24人。該村全部為哈尼族。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人,參合率 60%;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 294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3183.36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65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 0.6 萬元,有固定資產0 .1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