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建設小學
溫州市建設小學
建設徠小學簡介
溫州市建設小學前身為創辦於1928年的“永嘉縣私立水木石小學”,90多年曆程,秉承“水木石”品格,崇尚“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精神,鑄就甌越名牌老校。學校現有77個教學班,3000餘名學生,近200名教師,副研究員職稱教師1人,小中高職稱教師18人,小學高級職稱教師89人,區級以上骨幹教師、“三壇”82人。目前,集團校形成一校四址辦學格局,既五馬校區、大南校區、小南校區、小高橋校區。
建設小學踐行品牌強校戰略,“人文校園環境”、“輕負擔高質量”、“藝術教育”、“活動文化”、“校區特色課程”、“集團化辦學”等六大教育品牌卓有成效。同時,在“課程校本化、活動課程化、評價多元化、教學重自主、德育重習慣”思想指導下不斷進行品牌再創新,諸如精緻化校園、國家課程校本化、自主作業、學生星卡評價、構建學校理念體系等。2014年,我校成功舉辦三場全國自主作業現場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千餘名教育界專家來訪考察,國家教育部及人民教育、浙江教育、浙江日報等多家媒體關注並報道推廣。
厚德篤行,止於至善,水木石金,薪火相傳——這是建設小學師生共同的追求!
溫州市建設小學創辦於1928年,原為永嘉縣私立水木石小學,1953年更改為“打鐵巷小學”,60年代後期更為現名,距今已有80年的歷史了。1978年學校被定為市重點小學,現為建設學區中心學校,坐落於溫州市中心鹿城區,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教育質量優良的學校。
1928年當時,永嘉縣泥水師傅(泥瓦匠)、大木師傅(木匠)、打石師傅(石匠)三業工匠合議組織水木石公所,並籌集資金創辦該所學校,以解決工人子弟的入學問題。從昔日私立的水木石小學,到打鐵巷小學,再到建設小學,該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積極投身教育改革,不斷發展創新,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20世紀70年代,在“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大背景下,該校在全市率先用幻燈片、錄音機、放映機開展電化教學;1980年代,率先向全市倡導“創造文明生活”,開展了一系列的文明創建活動,被評為省文明單位;1990年代,立足“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理念,率先實踐“減負-提質”,立足課堂主渠道,充分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了“玩中學、學中玩”的開放性教學模式。
溫州市建設小學於2008年舉行了80周年校慶。
溫州市建設小學前身為“永嘉縣私立水木石小學”,創辦於1928年,南鄰五馬古街,打鐵巷貫通而過,北靠晏公殿巷,西望譙樓晨鐘暮鼓,東納池上樓之底蘊,是甌越大地上一所名牌老校。80年來,秉承水木石的品格,崇尚“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精神境界,陶冶於“木鐸長鳴,金聲激揚”的文化蘊藉,執著於“金石可鏤,契而不舍”的不懈追求,銳意改革,不斷超越,在全市小學中率先開展了“電化教育”、“減負提質”、“素質拓展”、“教育現代化”、“評價改革”等創新性的教育教學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實現了學校跨越式的發展,在白鹿城內外樹起了“以為人本,和諧發展”的教育旗幟,成功打造了“人文建小”、“和諧建小”的教育品牌。從最初不足五畝地的“天井小學”,到如今擁有四大校區,一所分校的教育集團,已成為溫州市一所規模大、品牌硬、品位高,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先進,教育質量優良,在社會上享有盛譽的教育航母。
建設小學總校現有教學班90個,在校生3600多人,教師216人,中學高級教師12人,小學高級教師78人,區級以上骨幹教師、“三壇”68人。自2003年集團辦學以來,據不完全統計至2009年底教師參加區級以上業務競賽累計獲獎2153人次,學生獲獎約6363人次,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紅旗大隊、全國小學作文教育示範校、全國紅領巾城管志願者基地、省文明單位、省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實訓基地、省校本教研示範學校、省藝術特色學校、浙江省綠色學校、市素質教育示範校、市教科研先進單位、市現代教育技術推廣運用先進單位、市德育先進集體、市小學生生行為規範達標學校、市示範性家長學校、市“科技節”先進單位、市信息工作先進單位、市先進黨支部、區先進單位等數十項各級榮譽稱號。因為教育改革的突出成效,學校還先後被確定為全國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實踐基地、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浙江省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等。
在教育改革的時代浪潮中,建設小學執著把握住“以開放的教育豐富學校的人文內涵,以深厚的人文內涵實現師生生命的和諧發展”的學校教育之靈魂,深入實施“理念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名師帶校、品牌強校”的戰略,推動“和諧教育”的實踐,一所以“開放式教育”為表徵,充滿著愛的芬芳,洋溢著人文關懷的和諧的教育集團已崛起在古老的甌越大地上。
學校在1992年就明確提出優質教育的概念,以“提質—減負—提質”為理論模式,以教育科學研究為依託,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深入開展整體性教育科學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形成了“玩中學、學中玩”的開放性教學模式。1999年,學校承擔了國家APEC項目課題《開發潛能、開放課堂,評估促教學,探索新模式》。其中的《開發潛能、開放課堂》子課題在2002年全國中小學整體改革實驗基地工作會議上作先進經驗交流,獲得了全國各地的一致好評;而學校承擔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優質教育子課題《運用現代化評估系統促進教學過程最優化》也已成功結題,準備全國交流;省級課題《數字化教學策略探索》在醞釀了3年後,今年將全面鋪開,開展實驗研究。同時,教師科研成果也成績斐然,僅2001-2003年,教師課題研究獲獎達34項(國家級1項,省級1項,市級16項,區級16項);論文獲獎高達89篇(國家級13篇,省級8篇,市級26篇,區級42篇),真可謂碩果累累。
溫州市建設小學多功能階梯教室
“大刀闊斧式”的改革,並且投入300萬資金籌建完善三個校區的現代教育網路及設施。其中大南校區為新建,共斥資200萬興建了計算機校園網、教室多媒體裝備(等離子顯示屏、實物投影儀、計算機操作平台等)、辦公多媒體計算機、智能廣播網、IT游游教學裝備等一整套校園網路體系;五馬校區則在原有教育網路規模的基礎上,又斥資50萬為每個教室配置了液晶投影儀和實物投影儀及教育軟體,同時與網路公司積極籌劃,建設和完善學校網站;小南校區也投入50萬配置現代教育設施及建設校園網路。三個校區的網路硬體設施的巨額投入,為教育網路化、信息化打下了堅定的基礎,有利地推進了學校的素質教育進程。如今歷經三年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發展和完善,學校已逐步形成了信息育人系統,即建隊—建網—建模—建文化場,實現了“三網合一”(即由計算機數據網、多媒體教學網和網上電視台組成),打開了網上教育世界的大門,形成學校數字化綠色通道。
春雨播下了純真的夢想
陽光畫出了繽紛的希望
小樹在清風中歡樂舞蹈
花朵在校園裡自由歌唱
啊徠~~~
我們今天建設自我個性張揚
明天建設祖國奔向四方
我們是雛鷹從這裡飛翔
我們是雛鷹從這裡飛翔
書聲擦亮了教室的門窗
心靈衝浪在課堂的海洋
知識在遊戲中歡樂舞蹈
童年在沁園美麗成長
啊~~~
我們今天建設自我全面發展
明天建設祖國奔向四方
我們是雛鷹從這裡飛翔
我們是雛鷹從這裡飛翔
我們是雛鷹從這裡飛翔
我們是雛鷹從這裡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