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孫皎的結果 展開

孫皎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孫皎,女,畢業於上海第二醫學院口腔系,是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人物經歷


1982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學院口腔系,1985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生物材料學科獲醫學碩士學位。1993年至1996年赴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研修,1999年晉陞研究員、教授,2001年赴美國休斯頓Baylor 醫學院進修。現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九院/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測試中心主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基礎教研室副主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分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生物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自然基金評議人,國家醫療器械審評專家,《口腔材料器械雜誌》常務副主編等。
孫皎[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孫皎[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研究方向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關性評價研究。

主要貢獻


始終致力於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工作,尤其在對醫療器械和生物(口腔)材料臨床前的風險評估、生物學評價研究及體系和標準的建立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迄今為止,她主持承擔了國家攻關、863計劃、國家自然基金、教育部、衛生部和上海市科研項目等近20項,以第1或通訊作者發表文章72篇,其中被SCI、EI或ISTP收錄共23篇,授權或申請專利3項,主編或參編專著(教材)或標準7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
主要創新性成果包括:
1)創建一種能直接標記聚丙交酯-乙交酯的125I同位素示蹤技術,解決包括組織工程支架或藥物緩釋載體在內的聚丙交酯-乙交酯降解類生物材料的降解產物在體內分佈、代謝和評價等關鍵問題;
2)創建了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體系中分子濾過法、體內外降解性、免疫學毒性、降解產物毒代動力學、體內成骨能力定量測定等一系列檢測方法,填補了我國醫療器械部分生物學評價檢測能力上的空白,為各類醫療器械臨床前安全性評價提供科學而有效的手段;
3)國內率先開展了生物學評價的標準化研究,創建GB/T 16175《醫用有機硅材料生物學評價試驗方法》國家標準以及《多孔生物陶瓷體內降解和成骨性能的評價方法》的行業標準草案,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准入前的風險評估作出了重要貢獻;
4)首次提出現行國標GB/T16886.6-1997中的評判標準不適用對降解類器械或材料的組織學評價的觀點,該觀點已被2007年頒布的ISO 10993-6-2007標準所採納;
5)率先從整體、細胞和分子等不同層面上,初步解釋了HAp納米顆粒致細胞損傷、以及材料致血栓形成的作用機理,創建了針對SiO2和HAp納米顆粒的標記和體內示蹤技術,為納米材料和介入類醫療器械的安全應用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上述成果已通過發明專利授權、國家標準頒布、專著或教材出版、論著發表以及為社會提供培訓和檢測服務等多種形式得以推廣應用,特別是成果提升了學科整體的學術地位和對外檢測能力,促使學科先後獲得CNAS和SFDA的資格認可,成為國內外享有聲譽的權威檢測機構,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