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熹

王業熹

王業熹,字潔夫,1899年8月25日出生於海南島(今海南省)樂會縣(今瓊海縣)邁湯鄉文園村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王德芳,母親何氏,繼母陳氏,都是樸實勤謹的農民。1917年秋,王業熹考入瓊崖東路中學(今瓊海市嘉積中學),畢業后在鄰近的坡頭私塾任教兩年。

人物簡介


王業熹(1899—1947),廣東樂會(今海南省瓊海縣),少年就讀于禁山私塾和樂會縣縣立高小。

人物經歷


1917年秋考入瓊崖東路中學。畢業後任私塾教員。
1922年夏赴新加坡謀生,被聘為育英小學教員。
1923年秋回國,考進上海遠東商業專科學校。
1924年秋加入瓊崖留滬同學會,並參與組織瓊崖青年社。積極參加對改造瓊崖社會的研究,宣傳國民革命運動。
1925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初夏畢業后,被黨組織派到瓊崖工作,分配到澄邁中學任教務主任。在校里秘密開展黨團活動,在進步學生和教員中發展一批黨員。6月成立中共“鄧仲”支部,任支部宣傳委員。同年秋,國民黨右派在學校里挑起事端,分裂學生運動。領導革命師生開展“擇師”鬥爭,將反動校長何仁楷驅逐出校。
1927年2月,被聘任為瓊東中學教師,繼續進行革命活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國民黨樂會縣黨部右派分子王昌仲率反動軍隊包圍瓊東中學,企圖捕捉他。他機智脫險。後幾經輾轉,在樂會四區找到瓊崖地委,投入了新的戰鬥。7月瓊崖討逆革命軍總司令部成立時,在政治部工作。11月共青團瓊崖特委改組,任組織部長。同月25日,被派往陵水縣工作。12月中旬,在中共陵水縣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縣委委員。瓊崖討逆革命軍整編為工農革命軍,任第一營的中共特別支部書記。同月16日,陵水縣蘇維埃政府成立,被選為縣蘇政府主席。在他的領導下,全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高潮。
1928年6月,國民黨反動縣長王鳴亞率部向陵水縣瘋狂反撲,企圖扼殺新生的紅色政權。與縣委書記許邦鴻等率領黨政機關人員與部分紅軍,撤至黎族同胞聚居的七弓地區,堅持鬥爭。在反“圍剿”受挫后突圍到瓊崖特委駐地樂會四區。同年冬,與瓊蘇政府機關撤進母瑞山,開闢新的農村革命根據地。
1930年4月,瓊崖黨的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當選為特委委員。會後,瓊崖各地再次掀起土地革命高潮,參加了領導土地革命工作。
1931年3月,當選為瓊崖蘇維埃政府第三屆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6月兼任瓊崖高級列寧學校教育委員會委員,親自撰寫招生簡章、教材。
1932年8月,第二次反“圍剿”鬥爭受挫后,與特委書記馮白駒、瓊蘇政府委員長符明經等率特委、瓊蘇政府機關和紅軍,從瓊東四區益平鄉駐地撤退到母瑞山。在惡劣的環境中只剩下26人,仍然堅持鬥爭。
1933年春突出重圍到達瓊文地區,重建黨的組織和紅軍游擊隊。9月被派到瓊西南地區工作。1937年被派到海尾小學任教,主持成立中共海尾支部,任書記。
1939年2月瓊崖戰時黨政處成立,受黨派遣到黨政處任組織科長,在國民黨統治區積極開展統戰、民運工作。8月後返瓊崖獨立總隊政訓室工作。
1941年1月任政訓室(后改為政治部)主任和獨立總隊黨委書記。
1944年2月,任東定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領導東定人民開展反對日軍“蠶食”、“掃蕩”的鬥爭。1945年5月,任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秘書長。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任中共瓊崖特委秘書長。因長期處於戰爭環境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患了重病排血尿,治療無效,於1947年3月1日在瓊東毛貴地區辭世。1953年被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追認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