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裂苦苣菜

長裂苦苣菜

長裂苦苣菜(學名:Sonchus brachyotus DC.)是菊科,苦苣菜屬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多數鬚根。莖直立,基部直徑達1.2毫米,傘房狀花序分枝,基生葉與下部莖葉全形卵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

徠生於山地草坡、河邊或鹼地,海拔350-2260米,可通過種子或根狀莖繁殖。以嫩芽苗食用,春季嫩芽長出4-6片葉時,葉色紅綠,地下幼莖嫩白為最佳採收期。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濕、消腫排膿、祛瘀止痛、補虛止咳的功效。

形態特徵


長裂苦苣菜
長裂苦苣菜
一年生草本,高50一100厘米。根垂直直伸,生多數鬚根。莖直立,有縱條紋,基部直徑達1.2毫米,上部有傘房狀花序分枝,分枝長或短或極短,全部莖枝光滑無毛。基生葉與下部莖葉全形卵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6—19厘米,寬1.5—1l厘米,羽狀深裂、半裂或淺裂,極少不裂,向下漸狹,無柄或有長1—2厘米的短翼柄,基部圓耳狀擴大,半抱莖,側裂片3—5對或奇數,對生或部分互生或偏斜互生,線狀長橢圓形、長三角形或三角形,極少半圓形,頂裂片披針形,全部裂片邊緣全緣,有緣毛或無緣毛或緣毛狀微齒,頂端急尖或鈍或圓形;中上部莖葉與基生葉和下部莖葉同形並等樣分裂,但較小;最上部莖葉寬線形或寬線狀披針形,接花序下部的葉常鑽形;全部葉子兩面光滑無毛。頭狀花序少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總苞鍾狀,長1.5—2厘米,寬1—1.5厘米;總苞片4—5層,最外層卵形,長6毫米,寬3毫米,中層長三角形至披針形,長9—13毫米,寬2.5—3毫米,內層長披針形,長1.5厘米,寬2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外面光滑無毛。舌狀小花多數,黃色。瘦果長橢圓狀,褐色,稍壓扁,長約3毫米,寬約1.5毫米,海面有5條高起的縱肋,肋間有橫皺紋。冠毛白色,纖細,柔軟,糾纏,單毛狀,長1.2厘米。花果期6—9月。

產地分佈


分佈黑龍江(具體地點不詳)、吉林(安圖、通余)、內蒙古(海拉爾、包頭)、河北(內丘、石家莊、張家口)、山西(交城徠、榆次、寧武、垣曲)、陝西(商縣、榆林、延安)、山東(濟南)。生於山地草坡、河邊或鹼地,海拔350—2260米。日本、蒙古、俄羅斯遠東地區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草坡、河邊或鹼地,海拔350-2260米。

主要價值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濕、消腫排膿、祛瘀止痛、補虛止咳的功效。對預防和治療貧血病、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促進生長發育和消暑保健有較好的作用。苦菜水煎濃縮乙醇提取液,對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