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殉葬制

寡婦殉葬制

這是一種印徠度教的陋習。天下的寡婦本來已經很不幸,因為她們都曾有過喪夫之痛。身為印度的寡婦,則是不幸中的不幸,因為她們不僅失去了丈夫,還將失去自己。

來源


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在其小說《八十天環遊地球》中描寫了一個年輕女子艾娥達,她被迫跟當地一個老土王結婚,結果婚後剛滿3個月,她就成了寡婦。土王的親屬認為她活在世上將無法履行做妻子的職責,所以決定要她殉葬。根據印度教教義,婦女的本分是結婚生育,操持家務,侍奉尊長,聽命於丈夫。守貞節被視為印度婦女至高無上的美德。什麼都可以失去,惟獨貞節不能失去,所以寡婦不能改嫁。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妻子是相對丈夫而言的,丈夫走了,妻子還留著幹嘛?正是出於這樣一種理念,很多寡婦或被迫或自願尾隨亡夫而去。

發展


凡爾納在十九世紀就借用小說主人公福克先生之口質問:“印度到現在還保持這種野蠻的風俗,難道英國當局不能取締嗎?”其實早在1829年,英國殖民當局便正式下令廢除這種陋習。印度獨立后,各級政府與非政府組織更是為消滅這種愚昧殘酷的習俗作了大量努力,有關地區還專門頒布了法律,規定煽動或支持“殉葬”者都是違法,要被判處死刑。印度教改革運動也開展了救濟寡婦和允許寡婦再嫁的運動。但所有這些舉措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心理定式和價值取向。印度教認為,殉夫的寡婦會得到社會的尊重。梵語中有一個詞就是被專門“授予”這樣的婦女的。一個寡婦若能被這個詞所指稱,是一生的光榮。這個詞就是“沙蒂”(sati),本意是指“貞潔的女人,殉夫自焚的寡婦”。在一個婦女組織工作的莎麗尼·波斯說,寡婦殉葬在北方邦班德地區非常普遍,每隔一兩年就有這方面的報道,而報道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印度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新聞背景


1987年出台的一部旨在防止寡婦殉夫的法律規定,那些支持或鼓動寡婦自焚殉夫的人,將面臨無期徒刑或死刑。不過,可笑的是,該法律居然規定,那些自願跳入火中自焚的寡婦的行為是“犯罪”,因此她們一旦被救活,將面臨高額的罰金,甚至會遭到入獄1年的懲罰。
現在,一些政府官員起草了該法律的修正案,將殉夫的寡婦視為犧牲品,包括那些自願殉夫者。推動出台這一修正案的印度婦女和兒童發展部部長雷努卡·喬杜里指出,此舉旨在進一步保護婦女權益,讓整個社會承認婦女是這種惡習的犧牲品。
10個月前,在印度中央邦徠的巴尼雅尼村,一個名叫卡利亞·巴依的95歲老嫗跳入火中為丈夫殉葬,之後她的4個子女被逮捕,並被控犯有謀殺罪。
1個月前,另一起殉夫事件也發生在該邦。一名45歲的寡婦在深夜為丈夫舉行火葬,並縱身火海殉夫,當時沒有其他人在場。
喬杜里指出,隨著新法律的出台,一旦發生殉夫事件,“相關村莊的負責人有責任協助警方調查”,否則將受到嚴懲。
殉夫是印度教古老傳統,1829年,當時統治印度的英國殖民者宣布廢除這一傳統。之後,殉夫現象從公眾視線消失了很多年。但後來又死灰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