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於2016年9月10日閉幕,菲律賓導演拉夫·達茲執導的影片《離開的女人》徠獲得最佳影片獎金獅獎

執導《野蠻地區》的墨西哥導演阿瑪特·艾斯卡蘭特與執導《戰爭天堂》的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同時獲得最佳導演獎銀獅獎。

阿根廷男演員奧斯卡·馬丁內斯憑藉在影片《傑出公民》中的精湛演技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則頒給了主演《愛樂之城》的美國年輕女演員艾瑪·斯通。

此外,美國導演湯姆·福特執導的《夜行動物》獲得銀獅獎評委會大獎。美國影片《劣質愛情》獲得評委會特別獎。英國影片《第一夫人》獲得最佳編劇獎。導演朱成執導的《南京東》獲得聖馬克銅獅獎,也是電影節有史以來獲得獎項中最年輕的中國導演。導演王兵華語紀錄片《苦錢》獲一種關注最佳劇本。

基本簡介


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2016年9月10日圓滿落幕,相比5月份戛納影展評委們受到的噓聲待遇,和記者們的激烈質疑,薩姆·門德斯帶隊的這支評審團顯然更得記者們的歡心,對於最後的大獎歸屬,幾乎沒有太多爭議,對影片獲獎情況簡單的補充。
金獅大獎《離開的女人》眾望所歸理由:電影節應該鼓勵這樣的作品
獲獎圖冊
獲獎圖冊
菲律賓導演拉夫·達茲憑藉一部時長4小時的黑白作品,獲得最高金獅榮譽,幾乎沒有太大爭議,記者們祝賀的同時,對這部藝術獨立影片的發行和未來表示擔憂,薩姆·門德斯解釋評獎過程,我 們想討論其它影片一樣討論,大家對影片都充滿激情,但是討論只針對的是電影,並沒有討論影展後作品的未來可能。希望電影節和獎項可以幫助優秀藝術影片被更多人看到。電影節就是鼓勵這樣的作品。
義大利影片全面潰敗,不過,影片的質量平庸有目共睹,並沒有引來更多反對聲音,當本土記者提問是否有義大利影片進入評審團的獲獎可能當中,門德斯只是簡單回應稱,對義大利電影同樣重視,和其它片子有著一樣的考慮。
導演獎《野蠻地區》有分歧理由:獎勵創新勇氣
獲獎名單中,如果說可能小有分歧,那就是這部墨西哥伊斯卡拉特的《野蠻地區》在主席看來是一部沒有妥協、充滿創新的作品,評委應該獎勵這樣的勇氣。委內瑞拉評委洛倫佐·維加斯顯然是本部影片的支持者,他繼續讚揚這是一部情感主義作品,透露雖然影片在評委中收穫不同評價,但是,它觸及我們的內心情感,拍攝這樣一部影片需要很大的勇氣,應該鼓勵電影中這樣勇往直前的作品。
導演獎為啥給出雙黃蛋理由:評獎規則所致
做為本屆影展中的雙黃蛋,最佳導演由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戰爭天堂》和墨西哥導演阿瑪特·伊斯卡拉特《野蠻地區》分享,對此主席門德斯表示評委們有頒發一個並列獎項的機會,就作出了自己的分配,“我很贊同威尼斯的評獎規則,讓你不得不分配獎項,一個影片只能一個獎項,這樣至少8部影片可以獲獎,而 奧斯卡有時無數獎項,獲獎作品卻只有三、四部”。

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獲獎名單
主競賽單元
最佳影片金獅獎拉夫·達茲《離開的女人》(菲律賓)
評審團大獎湯姆·福特《夜行動物》(美國)
最佳劇本獎諾亞·奧本海姆《第一夫人》(美國)
最佳導演獎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戰爭天堂》(俄羅斯)
阿瑪特·伊斯卡拉特《野蠻地區》(墨西哥)
最佳男演員獎奧斯卡·馬丁內茲《傑出公民》(阿根廷)
最佳女演員獎艾瑪·斯通《愛樂之城》(美國)
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獎葆拉·貝爾《弗蘭茨》(德國)
評委會特別獎安娜·莉莉·阿米普爾《劣質愛情》(美國)
地平線單元
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福得利卡·德·季卡莫《Liberami》(法國/義大利)
地平線單元最佳編劇獎王兵《苦錢》(中國)
地平線單元最佳導演獎芬·特洛奇《家》(比利時)
地平線單元最佳男演員獎魯諾·洛佩茲《聖徒喬治》(葡萄牙)
地平線單元最佳女演員獎露絲·迪亞茲《遲來的憤怒》(西班牙)
地平線單元評委會特別獎熱哈·埃爾旦《大千世界》(土耳其)
地平線單元最佳短片獎Marcelo Martinessi《La Voz Perdida》(巴拉圭)
未來金獅獎Ala Eddine Slim《The last of us》(突尼西亞)
其他
經典單元最佳紀錄片獎克萊爾·西蒙《入學考試》(法國)
經典單元最佳修復獎馬爾科·費雷尼《春光破碎》(義大利)
亞太電影藝術單元
聖馬克銅獅獎朱成《南京東》(中國) 
終身成就獎
終身成就獎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讓-保羅·貝爾蒙多

評委介紹


評委會主席

評審團成員
評審團成員
薩姆·門德斯:英國導演

評委

趙薇:中國演員、導演、歌手
勞瑞·安德森:美國女藝術家
傑瑪·阿特登:英國女演員
吉安卡洛·德·卡達多:義大利劇作家
尼娜·霍斯:德國女演員
基婭拉·馬斯特洛亞尼:法國女演員
約書亞·奧本海默:美國紀錄片導演
洛倫佐·維加斯:委內瑞拉導演

參展影片


主競賽單元

《劣質愛情》 導演:安娜·莉莉·阿米普爾(美國)
《一個女人的生活》 導演:史蒂芬·布塞(法國/比利時)
《愛樂之城》導演:達米安·沙澤勒(美國)
《大洋之間的燈光》導演:德里克·斯安弗朗斯(美國)
《傑出公民》導演:加斯頓·杜普拉特、馬里亞諾·寇恩(阿根廷/西班牙)
《螺紋》導演:瑪蒂娜·帕倫蒂、馬西莫·D·阿諾夫(義大利/瑞士)
《離開的女人》導演:拉夫·達茲(菲律賓)
《野蠻地區》 導演:阿瑪特·伊斯卡拉特(墨西哥)
《銀河漫漫路》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塞爾維亞)
《夜行動物》導演:湯姆·福特(美國)
《羽毛》 導演:羅恩·約翰遜(義大利)
《戰爭天堂》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俄羅斯)
《悍女》導演:馬丁·寇霍文(荷蘭/法國)
《時間之旅》導演:泰倫斯·馬力克(紀錄片)(美國/法國/德國)
《弗蘭茲》 導演:弗朗索瓦·歐容(法國/德國)
《降臨》 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美國)
《第一夫人》導演:帕布羅·拉雷恩(美國/智利)
《失明的耶穌》導演:克里斯托弗·穆雷智利/法國)
《這些天》導演:朱塞佩·比奇奧尼(義大利)
《阿蘭胡埃斯的美好日子》導演:維姆·文德斯(德國/法國)

展映單元

《血流不止》導演:菲利普·法拉迪約(美國/加拿大)
《豪勇七蛟龍》導演:安東尼·福奎阿(美國)
《鋼鋸嶺》導演:梅爾·吉布森(美國/澳大利亞)
《旅途》導演:尼克·哈姆(英國)
《從來沒有》導演:伯努瓦·雅(法國/葡萄牙)
《殺戮都市Gantz-O》導演:川村泰(日本)
徠《密探》導演:金知雲(韓國)
《山》導演:阿米爾·納得瑞(義大利/美國/法國)
《托馬斯》導演:基姆·羅西·斯圖爾特(義大利)
《我們的戰爭》導演:布魯諾·契亞拉瓦羅蒂、克勞迪·簡帕格利亞、本尼迪塔·阿金提亞莉(義大利/美國)
《我叫他摩根》導演:卡斯珀·科林(美國/瑞典)
《再次心動》導演:安德魯·多米尼克(紀錄片)(英國)
《天文館》導演:麗貝卡·茲羅托斯基(法國/美國)
《年輕的教宗》 導演:保羅·索倫蒂諾
《奧斯特利茨》(紀錄片)(德國)
《突擊天堂》(紀錄片)(義大利)
《狩獵》(紀錄片)(奧地利/丹麥)
《美國無政府主義者》(紀錄片)(美國)

地平線單元

《深深的憤怒》導演:勞爾·阿雷法羅
《比利時之王》導演:彼得·布洛森&傑西卡·伍德沃斯
《穿過牆》導演:羅摩·布爾施泰因
《放開我》導演:費德里卡·德·吉亞科莫
《大大的世界》導演:雷哈·艾登
《Gukoroku》 導演:惠以石川
《該死的普丁》導演:卡爾·勒米厄
《豪爾赫》導演:馬可·馬丁
《道森市:時間凍結》導演:比爾·莫里森
《修理活計》導演:卡特爾·奎勒維爾
《白色的太陽》導演:迪帕克·羅尼亞
《瘧疾》導演:帕爾維茲·沙赫巴齊
《藍鬍子公爵》導演:加斯頓·索尼奇
《家》導演:芬恩·特羅赫
《他們的隱士》導演:魯尼·洛克
《最偉大的夢想》導演:米歇爾·萬努齊
《樹里的男孩》導演:尼古拉斯·沃索
《苦錢》導演:王兵

展映影片

《你在哪》導演:樊昊侖(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