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爾遜勛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勛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爵士級是英國最後一級前無畏艦,也是英國使用往複式發動機的最後一級戰列艦。儘管1903年義大利設計師庫尼貝蒂在《皇家海軍理想型戰列艦方案》中首次闡述了全裝重型戰列艦的概念,提出取消二級主炮、統一主炮口徑、增加主炮數量,通過集中控制火炮齊射對目標區域的火力“覆蓋”以提高命中率的設想,但保守的約翰牛們仍決定在愛德華七世級的基礎上發展新一級戰列艦,這就是納爾遜爵士級。

發展沿革


納爾遜勛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勛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爵士級是英國最後一級前無畏艦,也是英國使用往複式發動機的最後一級戰列艦。儘管1903年義大利設計師庫尼貝蒂在《皇家海軍理想型戰列艦方案》中首次闡述了全裝重型戰列艦的概念,提出取消二級主炮、統一主炮口徑、增加主炮數量,通過集中控制火炮齊射對目標區域的火力“覆蓋”以提高命中率的設想,但保守的約翰牛們仍決定在愛德華七世級的基礎上發展新一級戰列艦,這就是納爾遜爵士級。直到1905年費舍爾出任英國第一海務大臣,牽頭組成了一個委員會,提出一個新型戰列艦的設計方案:統一型號的10門12英寸口徑主炮,可以長時間內保持21節航速運行的蒸汽輪機組。這個設計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無畏號戰列艦。但是,納爾遜爵士級兩艘艦初期建造的進度很快,更改設計已經來不及了。
納爾遜爵士級的兩艘艦均於1905·5動工,早無畏艦近半年,但下水最早的阿伽門農號為1906·6下水,晚於無畏艦(1905·10·2動工,1906·2·10下水)。本級艦是威廉·懷特爵士主持設計的,儘管還沒有服役就變得過時了,但納爾遜爵士級所採用的技術被延續了下去。
納爾遜爵士號戰列艦服役后曾擔任過艦隊旗艦。兩艘艦在一戰爆發後轉移到地中海艦隊,均參加了對達達尼爾海峽的攻擊並受傷,后歸東地中海艦隊。兩艘納爾遜爵士級均於戰後退役。納爾遜爵士號於1920年出售解體。阿伽門農號於1923年出售解體。

技術特點


納爾遜勛爵級結構圖
納爾遜勛爵級結構圖
納爾遜爵士級戰列艦是愛德華七世級的合理髮展,採用2座雙聯305mm/45倍徑主炮和10門234mm(4座雙 聯,2座單裝/50倍徑)二級主炮,其火力對主要競爭對手的現役軍艦具有絕對優勢。但是,無畏艦的橫空出世使本級艦還沒有服役就變得過時了。主裝甲板占整個艦長,並延伸到Y炮塔底部,防護由於加強了隔艙而顯得更加堅固。這種措施在英國屬於首次採用,並延續到了無畏艦時代。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艦長135.2米(垂線間長125.1米)
艦寬24.2米
水線長/
水線寬/
吃水7.9米(最大8.2米)
標準排水量16090噸
滿載排水量17820噸
航速18節
續航力9180海里/10節
艦員編製752人(戰時800-817)
裝甲防護艦側水線裝甲帶305毫米,炮塔正面305毫米,甲板76-25毫米
動力系統
15座巴布柯克-威爾考克斯型(阿伽門農為亞羅型)燃煤型鍋爐
立式三膨脹發動機,17200馬力,2軸2槳
載煤900-2107(最大)噸,油1090噸
武器裝備
305毫米/45倍徑米k X型火炮×4(2座雙聯)
233毫米/50倍徑火炮×10(4座雙聯+2座單裝)
76毫米×24,12磅炮×2
5座457米米魚雷管

本級艦


納爾遜爵士(Lord Nelson)號:
1905·5·18在帕爾默船廠動工建造,1906·9·4下水,1908·10完工。
一戰爆發后,兩艘納爾遜爵士級戰列艦都編入了攻擊達達尼爾海峽的艦隊。
1915·2·19起參與對岸上堡壘的攻擊,被反擊炮火擊中多次,但沒有受到嚴重損害。
1916·1起加入東地中海艦隊。1919年曾短暫進入黑海,參加對蘇俄的干涉行動,回國后被出售解體。
阿伽門農(Aga米e米non)號:
1905·5·15在博德摩爾船廠動工建造,1906·6·23下水,1908·6完工。
1915·2·19起參與對岸上堡壘的攻擊,被反擊炮火擊中多次,但沒有受到嚴重損害。
1916·1起加入東地中海艦隊。
1917·5·5擊落L85號齊柏林飛艇。
1919年曾短暫進入黑海,參加對蘇俄的 干涉行動,回國后被被改成了無線電遙控靶船。
1923年退役,1926年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