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旅鎮

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下轄鎮

通旅鎮,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地處縣城南部,東與雙河場鄉接壤,南連安岳縣馴龍鎮,西鄰雁江區回龍鎮,北接石湍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9千米,總面積4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46人(第徠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截至2020年6月,通旅鎮下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2011年,通旅鎮農業總產值1.3億元,工業總產值0.3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4億元。

歷史沿革


通旅鎮
通旅鎮
清雍正時建通旅場,因曾是往返成都商旅歇腳地和軍旅駐紮地而得名。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通旅鄉。
1949年,屬石湍區。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8月,鄉改鎮。
通旅鎮位於四川省樂至縣南部,面積4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346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樂(至)內(江)公路經此。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通旅鎮境內以淺丘地帶為主,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九龍寨頂,海拔523米;最低點位於樂陽橋村卿家灣。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通旅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其特點是光能,熱能豐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暖乾燥,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6.4℃,1月平均氣溫5.7℃,極端最低氣溫-3.4℃(2003年01月12日);7月平均氣溫27.1℃,極端最高氣溫39.6℃(2004年08月06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1℃。生長期年平均332天,無霜期年平均301天,最長332天,最短25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19.6小時。0℃以上持續期361天(一般為1月1日至次年1月5日)。年平均降水量911.3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210.4毫米(199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98.1毫米(1969年)。

水資源

通旅鎮境內有濛溪河,自龍橋村北入境,由東而西,全長10.5千米。

礦產資源

通旅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以頁岩為主,地質儲量1.2億立方米,可采儲量為0.3億立方米,主要分佈在鎮內各村組。

土地資源

農業耕地面積2.1萬畝。

自然災害

通旅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風災、冰雹等。最嚴重的一次是發生在1981年7月的大暴雨,當日雨量在200毫米以上,受災面積達80公頃,糧食減產達50萬千克。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轄七盤寺、復興廟、泗洞橋、紅紫廠、玉皇觀、樂陽橋、高廟、新橋、九龍寨、龍王堂、明月寺、龍橋、紫金山、花書房、鮑家溝、倒座廟、道士觀17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通旅鎮下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通旅場。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2022115001121通旅社區
512022115002220光明社區
512022115200220道士觀村
512022115202220復興廟村
512022115203220四洞橋村
512022115204220紅紫廠村
512022115206220樂陽橋村
512022115208220新橋村
512022115214220花書房村
512022115216220倒座廟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轄區總人口2762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82人,城鎮化率12.2%。另有流動人口5973人。總人口中,男性13851人,佔50.1%;女性13778人,佔49.9%;14歲以下3836人,佔13.9%;15—64歲18985人,佔68.7%;65歲以上4808人,佔17.4%。2011年,通旅鎮人口出生率6.7‰,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長率-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15人。
截至2018年末,通旅鎮戶籍人口24991人。
2021年6月,樂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通旅鎮常住人口11346人。

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通旅鎮黨委書記何開挺
通旅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鄒智安
通旅鎮人大主席譚先強
通旅鎮黨委副書記楊華
通旅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品文
通旅鎮副鎮長謝黎、李曉清、李斌
通旅鎮組織委員余武友

經濟


綜述

2011年,通旅鎮財政總收入0.2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6萬元,比上年增長2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9.8萬元,增值稅24.7萬元,企業所得稅7.2萬元。
2018年,通旅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3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通旅鎮農業總產值1.3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6%。
通旅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通旅鎮生產糧食1.2萬噸,其中水稻0.5萬噸,小麥0.2萬噸,玉米0.4萬噸。
通旅鎮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2011年,通旅鎮油菜種植面積4400畝,產量880噸;花生種植面積4500畝,產量1125噸。
通旅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通旅鎮生豬飼養量4.4萬頭,年末存欄3.4萬頭;羊飼養量3.4萬隻,年末存欄2.8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6.6萬羽。

第二產業

通旅鎮工業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通旅鎮有工業企業6家,職工88人;工業總產值0.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5%。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有商業網點216個,職工512人。2011年,通旅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4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0.2億元。
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有郵政代辦所2處,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540份(冊),郵政業務總量210萬元,其中純收入90萬元。
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7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300門,固定電話用戶960戶,行動電話用戶8660戶,寬頻接入用戶56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46萬元。
截徠至2011年末,通旅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3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

文化


2014年12月31日,通旅鎮“踐行群眾路線,建設幸福通旅”文藝匯演暨首屆農民運動會在鎮文化廣場拉開序幕。文藝匯演彙集了鎮政府、縣文化館、鎮中小學、鎮衛生院、鎮文藝隊等單位團體精彩紛呈的10餘個節目。農民運動會有鎮直各單位以及17個行政村組成的24個代表隊170餘名選手參賽,角逐了運乒乓球、扳手勁、雙人運籃球、挑糧食、獨輪車推糧食、拔河等多個比賽項目。

交通


2011年,通旅鎮樂(至)雙(龍)公路穿境而過,境內長3.5千米;村道總長65千米。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鎮區有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22班次,日均客運量650餘人次。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9個;各類文化專業戶7個;各類圖書室9個,藏書1.7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10人。
1994年12月,境內建通旅鎮有線電視站。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有線電視用戶0.6萬戶,入戶率85%。

教育

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265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2所,在校生1216人,專任教師7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66人,專任教師5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通旅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360萬元,比上年增長26%。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6%,比上年增長12%。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2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1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0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3594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

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有學校體育場3個,看台設座椅60張。12%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6%。

社會保障

2011年,通旅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戶,人數48人,支出10.6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184.6元,比上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51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31人次,共支出10.2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38戶,人數1437人,支出141.6萬元,比上年增長26%,月人均82.1元,比上年增長2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60.7萬元,比上年增長20%。社會福利費565.3萬元,比上年增長66.4%;敬老院1家,床位60張,收養農村五保54人。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3萬元,使2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568人,參保率19%。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3.3萬立方米;排水管道3500米。
截至2011年末,通旅鎮鎮區綠化面積1.7公頃。

發展成果


一、國民經濟快速發展
201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GDP)完成2.42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總產值完成1.88億元,同比增長11%;工業總產值完成4305萬元,同比增長8%;服務業總產值完成6772萬元,同比增長9%;完成規下工業產值3905萬元,工業入庫稅金同比增長16%;化解村級墊繳稅費債務448151.62元;財政總收入427.5萬元,其中完成財政稅收目標任務80萬元,包括地稅75萬元,國稅5萬元;完成非稅收入110.5萬元,包括社撫費160萬元、殯改罰款8萬。三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二、農民收入穩步提高
農村產業結構得到逐步調整,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收入增幅明顯,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997元,年增長率15%。

未來發展戰略


工作主題:“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幸福通旅”。
發展戰略:實施項目興鎮、產業強鎮、開放活鎮“三大戰略”,著力打造活力通旅、快捷通旅、和諧通旅“三個通旅”。
產業思路:做大做強三大產業,紮實推進“三園互動”,著力打造三大產業發展帶。
工作路徑:大力發展蠶桑、畜牧、勞務三大產業,加快推進現代蠶桑產業園、現代畜牧產業園、現代農業示範園“三園互動”,打造成資渝、內樂路、成資廣沿線現代蠶桑產業發展帶、現代畜牧產業發展帶、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