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山隧道

城市重要的交通要塞

燕尾山隧道西側起於重慶巴南區李家沱長江大橋南引道,在岔路口處與渝南大道相交,下穿渝南大道進入隧道;東側連接重慶內環高速公路南泉收費站,上跨內環高速公路接鹿角界石組團的南泉大道。

建設歷程


燕尾山隧道全長6.16公里,總投資約20億元。燕尾山隧道將成為李家沱片區快速駛上內環的“捷徑”。
2014年,計劃了多年的燕尾山隧道因黃角坪長江大橋配套的鹿角隧道建設提上議事日程而暫緩實施。巴南區政府未給出具體暫緩年限或者建設預期,自此,燕尾山隧道建設進入雪藏狀態。

組成


原燕尾山隧道規劃全長6.16公里,總投資約20億元。燕尾山隧道將成為李家沱片區快速駛上內環的“捷徑”。
新燕尾山隧道工程項目位於巴南區,起於太陽崗立交(不含),向東穿越銅鑼山,止於內環南泉立交(不含),全線長約6.8公里,主隧道長約3.2公里。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長隧道1座(新燕尾山隧道),互通式立交2座(南溫泉立交、苦竹壩立交)等。新燕尾山隧道工程是2019年重慶市級重大建設項目,也是2019年百項重點關注項目之一。
作為城市主幹道,新燕尾山隧道將設計為雙向六車道,路幅寬度35-57米,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估算總投資約63億元。

建設意義


新燕尾山隧道屬於成渝高速擴能通道的一部分。起於內環太陽崗立交穿越宗申廠區、鹿角片區、樵坪片區,止於渝黔複線外環忠興互通,全長約17.6km,為城市快速路,該項目採用“市區共建”模式實施,分兩個項目四個標段同步推進,該通道是連通成渝高速擴能項目和渝黔複線擴能項目的主要通道,是重慶主城東部新增的一條東西向貫通的快速通道,該通道串聯著李家沱組團、南泉功能區、界石鹿角組團以及樵坪山附近的城市未規劃區,構建我區綜合交通體系,提升我區對外互聯互通水平。
新燕尾山巴南區是重慶市南部的一個市轄區,其地形比較複雜,有幾條山脈如同平行線,將全區切割成了幾個地方。南部到東部、西部的交通都不算方便。新燕尾山隧道剛好彌補了重慶市巴南區在交通上面的短板,它通向了相對偏避的地方,也是讓巴南區幾個被山區割裂的地區被連接在一起,其作用也是非常值得期待。隧道建成后,將與在建的渝黔複線高速公路和在建的白居寺大橋相連,可解決渝黔複線高速進城的問題,並加強大渡口區與巴南區的聯繫。大渡口區可以通過白居寺大橋、新燕尾山隧道等便捷到達內環以及渝黔高速、渝黔複線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