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張秀琴的結果 展開
張秀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張秀琴,女,出生於1970年,祖籍安徽合肥。先後畢業於安徽大學哲學系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並獲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①入選“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北京市2012年度優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培養對象”;②受國家留學基金委“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海外提升計劃1比1配套項目”資助,於2011年1月-7月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社會理論與歷史比較研究中心”從事訪學(合作導師:羅伯特·布倫納教授);③2009年6月-9月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思潮”基地“住校研究員”;④2009年9月-2010年2月,受“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學項目”資助,在復旦大學哲學院做訪問學者(合作導師:俞吾金教授);⑤2010年8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SSIG)和德國勃蘭登堡科學院(BBAW)MEGA2學術秘書處研修(主要致力於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相關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國際交流)。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國外馬克思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員、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會員、中國價值哲學會會員、中國人學會會員、英國政治學會馬克思思想研究分會會員等。
①學科歸屬: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②專題領域:意識形態概念、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③研究方法:基於文本和思想史的中外馬克思主義比較研究。
①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當代國外學界<資本論>研究的最新進展研究》(18ZDA016)(首席專家;2018-2022);
②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現實意義》(11BZX003)(主持人,已結項,成果為“良好”);
③2010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當代英美式解讀》(NECT-10-0823)(主持人,已結項);
④2015年度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研究基地項目重點項目《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巴黎手稿”的解讀》(15JDKDA020)(主持人,已結項);
⑤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品牌計劃”項目《西方馬克思主義發展史》(15XNI008,主持人,第一階段已結項,成果為“優秀”)。
①《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專著,人民出版社2018版);
②《西方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③《社會發展理論新解》(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④《發達工業社會的文化轉型》(譯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⑤《政治性寫作:後現代視野下的馬克思形象》(譯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⑥《歷史的邏輯:把後現代主義引入視域》(譯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②《心靈、形式與生活:從客體化走向對象化原則——盧卡奇〈心靈與形式〉中的物化邏輯研究》,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被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19年第3期全文轉載);
③《〈資本論〉與當代政治經濟學批判——以美國當代人本主義辯證法學派為例》,載《教學與研究》2018年第1期(被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18年第4期全文轉載,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第7期全文轉載);
④《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英美的傳播與接受》,載《學術界》2018年第2期(被《新華文摘》201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話語體系探究——以“意識形態”概念在新中國(1949-1979)“編譯體”的傳播與接受為例》,載《學術研究》2017年第1期(被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
⑥《馬爾庫塞對“巴黎手稿”解讀的貢獻》,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被《新華文摘》2016年第14期論點摘編);
⑦《第二、三國際理論家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形成——一個思想史關係視角下的探討》,載《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12期(被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16年第3期全文轉載);
⑧《作為一種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法西斯主義——弗洛伊德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框架》,載《學術交流》2015年第9期(被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15年第11期全文轉載);
⑨《〈資本論〉中的意識形態觀與恩格斯的貢獻——以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學者的視野為例》,載《學習與探索》2014年第1期(被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14年第4期全文轉載,《哲學文摘》2014年第2期摘錄》;
⑩《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在中國的早期傳播與接受:1919-1949》,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年第1期(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史》2013年第6期全文轉載);
⑪《新MEGA之後的恩格斯與歷史唯物主義體系之爭——以1892年恩格斯的〈論歷史唯物主義〉(MEGA②I/32)為例 》,載《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6期(被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12年第9期全文轉載);
⑫《伊格爾頓“文化審美主義”意識形態論研究》,載《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2期(被《新華文摘》2012年第11期論點摘編,被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12年第7期全文轉載);
⑬《馬克思與恩格斯意識形態觀比較研究》,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第2期;
⑭ How Marx’s Ideology Concept Dissemination and Reception by China’s First Generation Marxist, MARXISM 21, April 2011, Volume 22.
①入選“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0年);
②入選北京市優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012年);
③北京市第15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獲得者(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