阱,中國漢字,讀作:jǐng。該字的主要字義是指捕野獸用的陷坑:陷阱。

基本釋義


● 阱 jǐng ㄐㄧㄥˇ
◎ 捕野獸用的陷坑:陷~。

詳細釋義


◎阱
宑 jǐng
〈名〉
● ● (形聲。從阜( fù),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井聲。本義:陷阱,為捕捉野獸的坑)
● ● 同本義 [trap;pitfall]
阱,陷也。――《說文》
使入陷阱。――《漢書·食貨志下》。師古曰:“阱,穿地以陷獸也。”
春令為阱獲溝瀆之利於民者。――《周禮·雍氏》
罟獲陷阱。――《禮記·中庸》
猛虎落陷~。――李白《君馬黃》
● ● 又如:猛虎落阱;阱鄂(捕野獸的陷坑和籠子);阱機(本指捕捉動物的陷阱。喻指陷害別人的計謀)
● ● 比喻害人的圈套 [pitfall]。如:這是敵人設置的一個阱
● ● 在地下掘的用來囚拘人的地方 [pit]。如:阱房(地牢;牢房);阱室(地牢)
詞性變化
◎阱jǐng
〈動〉
設陷阱捕獸 [trap]
釜兵阱獸,固不久就斃。——《明清史資料丙編》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古文〕汬《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靜。《廣韻》坑也。《集韻》陷也。《周禮·秋官·雍氏》春令為阱擭溝瀆之利於民者,秋令塞阱杜擭。
又《集韻》《韻會》《正韻》疾政切,音凈。義同。 《集韻》同穽。

說文解字

【卷五】【丼部】阱
陷也。從從井,井亦聲。穽,阱或從穴。汬,古文阱從水。疾正切
說文解字注
陷也。穿地陷獸。從丼。於大陸作之如井。丼亦聲。疾正切。十一部。

常用片語


【落阱下石】luò jǐng xià shí
見“落井下石”。見人掉入陷阱,不去求援,反而扔下石頭加害。比喻乘人之危予以陷害:
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唐 韓愈 《柳子厚墓誌銘
毫無疑義,他是誤解了 牛祚,以為對方在落阱下石。—— 沙汀 《困獸記》三
【語阱】yǔ jǐng
語言的陷坑。
【避阱入坑】bì jǐng rù kēng
指避過了井,又掉進了坑裡。比喻避去一害,又受另一害。
【量子阱】
是指與電子的德布羅意波長可比的微觀尺度上的勢阱。量子力學發展早期就提出了量子阱的概念。
【離子阱】
是一種將離子通過電磁場限定在有限空間內的設備。

音韻集成


廣韻:疾郢切,上40靜,jìng,梗開三上清從
平水韻:上聲二十三梗
粵語:zing6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ziang3 [梅縣腔] ziang3 [客語拼音字彙] jiang3 qin4 [寶安腔] ziang3 [客英字典] ziang3 [台灣四縣腔] ziang3
◎ 粵語:zing6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sɡeŋʔ
sɡeŋs同穽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疾郢清開上聲三等開口上四十靜dzʱi̯ɛŋdzĭɛŋdziɛŋdziæŋdziᴇŋdziɛŋdziajŋjing4ziengxdzienk上同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ꡐꡞꡃtsingdziŋ上聲
ꡐꡞꡃtsingdziŋ去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庚青齊庚青去聲齊齒呼tsiəŋ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子郢十八梗上聲
疾正十八敬去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七英影應益陽去地坑坎也

字源演變


金文大篆(西周先秦)→小篆(秦西漢)→隸書(東漢)→章草(東漢西晉)→狂草(唐)→楷書(唐)→宋體(宋)
阱大篆
阱大篆
阱小篆
阱小篆
阱隸書
阱隸書
阱章草
阱章草
阱狂草
阱狂草
阱楷體
阱楷體
阱宋體
阱宋體
jǐng 從紐、耕部;從紐、靜韻、疾郢切。
形聲字。從穴,井聲。《說文》:“穽,阱或從穴。”是“阱”的異體字,“穽”字在戰國之前的古文字材料中無見,只見於《說文》及漢魏文字。在1955年《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穽”字被淘汰。本義及引申義與“阱”同。《書·費誓》:“杜乃擭,敜(niè)乃穽。” (封閉你們的捕獸籠子,填塞你們的陷獸坑)。
形聲字。春秋戰國之際侯馬盟書上的字形從阜、從土,井聲。《說文》:“阱,陷也。從阜,從井,井亦聲。” “阱”是“井”的分化字,本義是陷坑。《周禮·秋官·雍氏》:“春令為井擭(huò)溝瀆之利於民者。” (春季下令修建對人民有利的陷獸坑、捕獸籠及水溝灌渠)引申為深坑、囚人的地牢。用作動詞,引申為陷入、陷害。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陷阱、坑阱、設阱、路阱、田阱、坎阱、阨阱、機阱、勢阱、隍阱

相關成語

觸機落阱、投阱下石、文錦覆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