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條詞條名為鳳凰街道的結果 展開
鳳凰街道
山東省聊城市鳳凰街道
鳳凰街道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南郊,南與陽谷縣七級鎮接壤,東連於集鎮、西與朱老莊鄉為鄰。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12公里,總面積50平方公里。轄5個管區,44個行政村,總人口2.8萬人,以漢族為主,有回、滿、苗、壯等4 個少數民族。
1984年由原李海務公社改為李海務鎮。2003年10月改為鳳凰街道。
權寺遺址位於城南權寺村西,面積約1萬平方米。中部原有一圓形土堆,高出地面約3米。下為黃沙,曾被大量挖掘,形成約2000平方米的水坑。遺址表面散布大量陶片,文化層可見厚度為2米。採集標本有石錛、石鏃、鼎足、鬲足、灰黑陶片等。陶片有夾砂、泥質兩種,多為灰陶、黑陶,並有少量紅陶和褐陶。紋飾有繩紋、弦紋、籃紋、方格紋和附加堆紋,以繩紋居多。陶器均為輪制,可識器形為鼎、鬲、罐、盆、碗、器蓋、盤等。遺址還出土數十個漢代陶罐、陶壺。據實物考證,遺址屬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至漢代,距今約5000餘年。1992年12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家店船閘位於境內周家店村古運河河道上,建於元大德四年(1300年),距上游七級北閘約6公里,為古運河上的重要漕運設施。歷史上經歷了多次維修。閘口內原有兩扇閘門,兩門關閉時,呈八字形。每扇門自下而上約1米處,各設有兩扇方形小門,人稱“蝴蝶門”,小門用繩索控制,站在上面可以隨時操作使用。兩扇閘門各固定在兩邊石壁上,各閉門後面有凹槽伸向石壁。凹槽底部各設有平放的方形木杠,木杠內端各與閘門相連。凹槽之上設有鑄鐵攪磨,攪磨下部裝有鐵齒輪。又因鐵齒輪與凹槽底部平放的側面帶有齒輪的方杠相連,故使用時即可推動攪磨而帶動齒輪,再以齒輪而撥動木杠,或外推、或內拉,以達到齒輪啟閉之目的。為了避免閘門出現故障而影響使用,另有兩扇閘門之外,各設有閘門裝置,閘板及長條木板,使用時至底部依次上排,其兩端各卡入兩壁的凹槽中。此閘門多在出現故障時使用。北閘,其規模與形制大致與南閘相同。所不同之處,只是閘門開啟方向相反。
南、北兩閘之間,其河道東岸曾設有碼頭3個,碼頭台階均為方石砌成。當年運河通航時,多在此裝卸貨物。南北兩閘向西約60米處,即為越河。越河自南閘之外(閘之南部)從主河分出,然後向西、再向北轉東,最後在閘北之外(閘之北部)併入主河。越河之上,橫跨建有橋樑式涵洞,涵洞下設水孔,各孔設門,可開可閉,以控制水流。
今此處古運河雖然已被填平,但整個大閘保存基本完好。此外,周家店船閘還有記事碑三通。一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通濟橋碑記》,字跡清晰,為行書體。一為《重修周家店閘懸橋碑記》,碑載“邑之南鄙周家店閘舊有懸橋……”及相關重修事宜,另一通內容無法考證。
2006年周家店船閘被確定為第六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白庄遺址位於境內西白村東北,面積約500平方米,中部原為一南北窄長土堆,高出地面2米,現地上部分土堆被村民取走,留有1米厚褐色土層,成為耕地。遺址表面散布有許多陶片,採集標本有布陶、黑陶、褐陶和紅陶。紋飾主要有繩紋、布紋等。據實物考證,屬龍山文化至漢代遺址,后曾建有寺廟。清代中期,寺廟因火災被燒掉。當地民間有不少關於白庄廟的傳說故事流傳至今。
1992年12月,白庄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郵編:252024
區號: 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