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街道

江西省萍鄉市鳳凰街道

鳳凰街位於萍鄉城區東部,東北與城郊管委會毗連,西以躍進路為界與八一街相鄰,東南隔萍水河與東大街相望,北至昭萍東路與后埠街交界。全街面積達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萬,下轄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16個居民小組,有駐街企事業單位130餘個。

郵編:337055 代碼:360302002

歷史沿革


鳳凰街轄區多屬萍鄉古城舊址,歷史悠久。萍鄉解放前夕,屬中山鎮,解放初為北正街、正大街、光明街和長北街一部分,1956年四處合併為北正街和正大街居委會,同年併入東大街。1958年與東大街分設,為萍鄉鎮人民公社北正街分社。1962年4月複名萍鄉鎮北正街。1968年改為紅衛街。1983年4月撤萍鄉鎮設立5街,為鳳凰街辦事處,屬城關區。1993年5月改稱安源區鳳凰街。

行政區劃


鳳凰街道 轄:李子園居委會、鳳凰池居委會、居仁巷居委會、河口下居委會、商城居委會、江灣居委會、北橋外居委會、花園居委會、上灣居委會、黃泥塘居委會、登岸下居委會、金陵居委會、青坪村、北橋村、登岸村、觀豐村(其中上灣居委會、黃泥塘居委會、登岸下居委會、金陵居委會、登岸村、觀豐村由安源經濟開發區管轄)。辦事處駐迎賓路。

經濟建設


2011年,鳳凰街財政總收入完成15129萬元,成功實現兩年翻番的目標。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2167萬元,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完成7271萬元,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32817萬元,規模以上企業利稅總額5927萬元。
2011年,該街新上項目22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一個, 5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3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13個。同時也吸引了一大批中小項目紛紛落戶。引進流通性公司10家,業績狀況良好,已產生稅收800餘萬元。鳳凰總部經濟大樓已於9月底購置,使用面積約1200平方米,總部經濟大樓為進一步引進流通性公司搭建了平台。

社會建設


完善勞動就業培訓體系,促使勞動力充分就業。2011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293人,城鎮凈增就業人數 1093 人,再就業小額貸款任務數完成430萬元;為60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提供創業、就業支持。實行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實現離、退休人員基本信息計算機輸入率100%,養老金資格證驗證率100%,社會化管理服務聯繫卡發放率100%。
低保、醫療救助、保障性住房審核上報和雙擁優撫工作順利開展。全街現有低保對象1133戶,2592人,全年共發放了低保金5297270萬元,做到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盡退”。有79人享受了醫療救助,共發放醫療救助金 337930元。全年初審上報居民申請租賃補貼13戶,廉租房審核76戶,經濟適用房審核201戶。
殘聯工作有序推進。殘疾人康復工作全面開展。為25名精神殘疾人申報了“民生工程”免費康復服藥,為1名肢體殘疾人進行了假肢裝配,為2名肢體殘疾人配備了輪椅,為668名殘疾人開展了康復需求調查摸底,並輸入中國殘聯的康復需求調查系統。舉辦了殘疾人康復知識培訓班。著力幫扶貧困殘疾人。為10名考取大學的貧困、殘疾人子女舉辦了金秋助學活動,幫扶金額1。8萬元。開展全國“助殘一日捐”活動,為殘疾人募集扶助資金1萬多元。逢重大節日慰問貧困殘疾人家庭,慰問金額1萬餘元。以分散就業為突破點,努力解決殘疾人就業難題。深入開展“入戶摸底,進企尋崗”活動,輸送8名殘疾人參加市殘聯組織的手工編織培訓。全街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153人中就業146人,殘疾人就業率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