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寺
君山寺
君山寺又名乾明廣福禪寺。君山寺始建於南唐,興盛於宋、元朝。君山寺建在一座小小的山上,廟門離地15米左右,有台階可上。台階寬大,中間雕龍刻鳳。
君山寺是江陰寺院的代表。
江陰有名的君山寺,寺下的小山埋著數萬屍骨。
君山寺
不一樣的是北京的不但雕刻,而且上麵塑以顏色,有栩栩如生的感覺。
而君山寺前的雕刻,有點象白描的手法,純粹石上雕刻后沒有再做點精益求精的處理。也許佛門乃清凈之地,粗茶淡飯,黃卷枯燈這些詞已成了它們的專用名詞。
我雖然對佛知之甚少,但是龍、鳳之類的似乎是我國傳統文化里特有的東西,要不然我們怎麼總是說中國龍呢?可是在這裡面怎麼會有呢?難道中國的大唐和孔雀王朝早就互相滲透,取長補短了?亦或是佛教傳到中國后也來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中為洋用,古為今用這類的手法?總之有些須不解,也許某天有某位得道高人能指點一二。
進門要買5元錢的門票,心下納夢:我慈眉善目的,難道不象個善男信女,還要收點門票錢。不過想起《西遊記》里唐領頭取經之後要拿那什麼紫金缽、黃金袈裟去交換心下也就釋然了。
另外為了對此寺多加些了解,在售票處順手買了個簡歷,當是時沒有參考,只當以後再詳加揣摩。
回來后一看,頗有些上當受騙的感覺。
寺名叫乾明廣福禪寺,名字改了也就罷了,可是後面的附圖分明是個舶來品。那上面殿舍輝煌,大殿小間交相呼應,南有香花橋,北有菩提塔,儼然一蜚聲海內外的國際名剎,連解說都咬文嚼字,駢四驪六的。
而真正的寺院雖不上是如何的金碧輝煌,可比照介紹真是相去甚遠。後來尋思,莫非小可出生的較晚,此佛國名剎在破四舊的文革時代遭到紅衛兵小將冬天裡的一把火嗎?看看出版日期“一九九三年十月吉日”,恕小生愚鈍了,抓了半天耳朵撓了一晌的腮愣是沒明白。言歸正傳。錢交后,迎面就是四尊背背相靠面向四方的千手觀音大士。
見過好多千手觀音了,這個手數好象從來就沒有個定數,也許是越多越好,不過君山寺里的應該是我親眼見過的手最多的,粗粗估算一下每位約有300隻左右。
後來看到一個功德碑記載表明,這四位大士皆是由一家捐贈出來,加上這一家還捐了些別的物事,總價值約18萬元左右。佩服,果然是篤信之人。
先來到一“天王殿”。裡面有四大天王,這個倒是曾聽過,乃是西方廣目、北方多聞、東方持國、南方增長。中間站著三個佛,我曾問過一小法師,他也不甚了了,就說大概是釋迦牟尼吧。那兩位呢?他不清楚。
周遭是一圈神仙,什麼紫薇大帝之類的。突然看到有一位仙君稱為帝釋尊天,讓我想起《風雲2》裡面有一個長生不老的邪惡帝釋天,看來〈〈風雲〉〉的作者是引經據典煞費苦心,可惜的是一干讀者與觀眾沒有幾個知道這個典故的。
作者的知識固然豐富,可是太生僻了,反而讓我們領略不到他的淵博,但是現在的我,還是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出了大雄寶殿,來到後面發現竟然有一石階通向後山。禪房花木深,待我去轉悠一圈。拾級而上后可以看到在一塊草草修葺的平地上安坐一尊白玉菩薩,由於菩薩的詳和面容,加上平地又有點天然的味道,二這竟有渾然天成的感覺,真是相得益彰。
再行個十幾米,就會發現山上排列三條水泥小路,我挑一面陽小徑信步走來。君山以前雖未來過,但是經過已不知多少次了,從外面看這山還是蠻長的,不知要走到何時。恰巧對面來一老者,我遂問之,答曰些許小地,一逛而過。
果然是佛教勝地啊,這老者鬚髮皆白,難得對人又如此和藹可親,詳加指明路徑。對比大街上那些吆五喚六的老太太,真的佛中人自有佛中人的處世之方啊。現在看來,應該辦些個輔導班,把那些上了歲數又脾氣暴躁的老人家聚集起來,接受佛祖感化。
連張無忌的義父那麼血海深仇的人都醍醐灌頂皈依我佛,何況市斤老人乎。沐浴夠了後山春光后,準備打道回府時,發現快到廟門處的邊上有幾個匾,其中有一個赫然是“愛國教育基地”,心下不免驚疑,難道這廟裡有象十三棍僧救秦王李世民的典故么?
索性一嘆究竟。順匾方向進入門廳發覺是一高僧的紀念堂,這高僧大名也曾聽過一次兩次,就是戰爭年代對革命有一定貢獻的巨贊法師。
法師乃江陰人氏,早年加入過我黨的外圍組織,後來遁入空門宏揚佛法,拯救世人。有一謚聯說“上馬殺賊,下馬傳法”可說明一二。
轉了一趟寺院,既有助於我這木炭車似的身體鍛煉,又長了不少見識,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