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港
海南島宋元以來與大陸聯繫的主要港口
秀英港徠在南宋淳熙年間(1174年~1189年),已經正式開港辦理外貿運輸業務和對外國籍船開放,是宋元以來與大陸聯繫的主要港口、商埠。
港口建設始於1936年,當時,商人集資於秀英港修建了全島第一座人工混凝土結構的碼頭,長43米。日本侵瓊期間也修建了一些碼頭,用於掠奪海南島的資源和海軍基地,這些碼頭於戰後與解放前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解放后,由國家投資從1952年開始,先後疏竣了淤塞的航道和港池,修復和新建了中級碼頭及駁船碼頭,新建了3000噸級泊位和港口倉庫,並不斷地裝備裝卸機械和其他配套設備,機械化程度逐年提高。1990年已成為對外開放港口,為全國20個重要港口之一,有3000噸以下泊位11個,5000噸級泊位2個,有起重、牽引等裝卸機械79台,29條機械化作業線,日裝卸能力2000~3000噸,航線6條。1978年前,其港貨物年吞吐量為76.3萬噸。1988年,海南建省時,秀英港貨物年吞吐量為241.5萬噸,1990年,秀英港貨物吞吐量為288萬噸。
秀英港
秀英港區是海口港的主體港公用港區,一直以來,秀英港區在整個海口港的貨物吞吐量構成中佔有50%以上的份額。該港主要經營大宗散雜貨、集裝箱、車客滾裝運輸。
港口泊位合計16個泊位其中:萬噸級泊位2個、5000噸級泊位2個、5000噸級油氣泊位1個。
秀英港
秀英港肩負著客運和貨運任務,貨物吞吐量在整個海口港中占“半壁江山”。僅客運一塊,每天開往內地沿海及香港等地區的輪船就達40多艘,進出客流年吞吐量已達到1300萬人次,每天從秀英港過海的車輛平均有1600輛左右,高峰期達到4000輛。集裝箱年吞吐量從1989年的3萬標箱增長到2012年的100萬標箱,28條內貿航線覆蓋華南、華東、華北、東北沿海主要港口及長江水系主要港口。另外兩條外貿航線通過香港和越南胡志明市輻射到東亞、東南亞、西亞乃至歐美地區,日益繁忙快速的航運給陸地上帶來的卻是交通擁堵。
1994年1月由海南港務局和海口港合併成立海口港集團公司,歸海南省政府領導。
2005年1月24日,海南省對瓊北三港———秀英港、新海港、馬村港進行重組,成立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
2006年3月13日,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移交海口市管理,這是海南推進事權下放、實行“一城一港”體制,推動“瓊北三港”資源整合所邁出的關鍵性一步。
徠2013年7月,在時代腳步的催促下,秀英港不得不離別故土,去接受新的擔當———前往馬村港區,計劃在2015年底實現整體搬遷到馬村中心港區。
秀英港的原址在搬遷后,海上將建設成高端的郵輪碼頭,岸上則是一線的高端住宅和商業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