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卧佛鎮的結果 展開

卧佛鎮

重慶市潼南區下轄鎮

卧佛鎮,隸屬於重慶市潼南區,地處潼南區南部,東與銅梁區相鄰,南接大足區,西鄰安岳縣,北與塘壩鎮相連,距潼南區人民政府駐地35千米,區域總面積96.69平方千米。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在馬桑嘴處建場,名太平場;1993年12月,由長興鄉、新生鄉、卧佛鄉3鄉合併成立卧佛鎮。截至2018年末,卧佛鎮戶籍人口為40382人。截至2020年6月,卧佛鎮下轄3個社區、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三仙巷街1號。

2018年,卧佛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歷史沿革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在馬桑嘴處建場,名太平場;清同治二年(1863年),遷場於青杠嶺,改名復興場。
1950年1月,建復興鄉。
1956年1月,新生鄉併入復興鄉。
1957年4月,復興鄉析出新生鄉。
1958年9月,撤復興鄉成立復興公社。
1983年12月,撤復興公社改為復興鄉,同年更名為卧佛鄉。
1993年12月,長興鄉、新生鄉、卧佛鄉3鄉合併成立卧佛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卧佛鎮地處潼南區南部,東與銅梁區相鄰,南接大足區,西鄰安岳縣,北與塘壩鎮相連,距潼南區人民政府駐地35千米,區域總面積96.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卧佛鎮地處川中盆地丘陵區,地勢起伏;地形以深丘、低山為主;山脈有天台山、大鑼山、轉子山,境內最高點天台山位於天台村,海拔508米;最低點拓家壩位於文曲村,海拔240米。
氣候
卧佛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7℃,極端最高氣溫40℃(2006年8月16日);生長期年平均354天,無霜期年平均311天,最長達345天,最短為3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0.8小時,年總輻射77.4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98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01天,最多達125天(1998年),最少為76天(2006年);最大雨量1341.6毫米(1981年),最少雨量933.4毫米(2006年)。
水文
卧佛鎮境內河道屬瓊江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復興河,流域面積為0.22平方千米,總長度15.2千米。
自然災害
卧佛鎮主要自然災害為旱災,年均發生1—2次,主要發生在6—8月;伏旱災害每年平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6月下旬—9月上旬,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6—9月,導致人畜缺水,造成47.4萬畝農作物受災,糧食減產約260噸,經濟損失達7100餘萬元。

自然資源


卧佛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等。2011年,卧佛鎮有耕地面積3.2萬畝,人均0.8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卧佛鎮下轄卧佛1個社區,15個行政村;下設5個居民小組、96個村民小組。
行政村獨田冷壩月壩香爐天台大堂文曲新都玉蕉馬龍河口金馬太白百花
截至2020年6月,卧佛鎮下轄3個社區、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三仙巷街1號。
行政村獨田村月壩村香爐村河口村天台村大堂村太白村橫房村新都村玉蕉村金馬村百花村馬龍村
社區卧佛鎮社區文曲社區冷壩社區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卧佛鎮總人口4131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586人,城鎮化率達到11.1%;另有流動人口1832人。總人口中,男性21484人,佔52.6%;女性19832人,佔47.4%;14歲以下7436人,佔18.0%;15—64歲30575人,佔74.0%;65歲以上3305人,佔8.0%;以漢族為主,達40902人,佔99.0%;有苗、土家、藏族等5個少數民族,共414人,佔1%。2011年,卧佛鎮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長率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633人。
2017年末,卧佛鎮常住人口為25447人。
截至2018年末,卧佛鎮戶籍人口為40382人。

經濟


綜述
卧佛鎮
卧佛鎮
2002年,卧佛鎮國內生產總值達1.8億元,全額財政收入3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1元。工業方面,初步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業、建築建材業、養殖業、交通運輸業、藥材營銷業、餐飲旅遊業為主的主導產業。現有大中小企業49家,從業人員725人,企業總產值達11631萬元,實現利潤288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406元。農業方面,盛產糧、油、蔬菜、水果、水產等。2002年糧食總產量達24000噸,油料616.8噸,水果產量達232.2噸,水產品產量達281噸,全年出欄優質瘦肉豬30002頭;小家禽出欄81030隻。
2002年,卧佛鎮生產總值達1.8億元,全額財政收入3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1元。
2006年,卧佛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8380萬元,比2001年增加13074萬元,是2001年的1.4倍,增幅達28%;固定資產投入完成544萬元,比2001年增加300萬元,是2001年的1.22倍,增幅達24.5%;人均純收入達到2328元,比2001年增加1018元,增長77.7%,增幅達15.5%;
2011年,卧佛鎮財政總收入798.8萬元,比2010年增長1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44億元,比2010年增長16.8%;人均財政收入194元,比2010年增長11.2%。2011年末,卧佛鎮農民人均純收5752元。
2018年,卧佛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農業
2002年,卧佛鎮糧食總產量達24000噸,油料616.8噸,水果產量達232.2噸,水產品產量達281噸,出欄優質瘦肉豬30002頭;小家禽出欄81030隻。
2006年,卧佛鎮農業總產值完成11306萬元,比2001年增加6350萬元,是2001年的1.3倍,增幅達25.6%。
2011年,卧佛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比2010年增長9%,農業增加值1.02億元。卧佛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苕為主。2011年末,卧佛鎮生產糧食1.7萬噸,人均405千克,其中水稻1.2噸,玉米0.4噸。卧佛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生薑。2011年,卧佛鎮生薑產量2.8噸。卧佛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卧佛鎮生豬飼養量6543頭,年末存欄3000頭;家禽飼養量60萬羽,上市家禽10萬羽。2011年,卧佛鎮生產肉類74.2噸;畜牧業總產值0.2億元。2011年,卧佛鎮水果種植面積800畝,產量380噸,主要品種有葡萄和柚子。卧佛鎮漁業以養殖草魚、鰱魚為主。2011年,卧佛鎮魚塘養殖面積2.1公頃,產量6.5噸;漁業總產值0.1億元。
工業
2002年,卧佛鎮有大中小企業49家,從業人員725人,企業總產值達11631萬元,實現利潤288萬元。
2006年,卧佛鎮工業總產值為完成13563萬元,比2001年增加9213萬元,是2001年的2.1倍,增幅達42%。
2011年,卧佛鎮工業總產值為2.4億元,比2010年增長16%,工業增加值1.4億元。2011年,卧佛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9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0.2%。
商貿
2006年,卧佛鎮商品零售總額達到2.74億元,比2001年增加1.54億元,是2001年年1.28倍,增幅達25.6%;
2011年末,卧佛鎮有商業網點375個,職工500餘人。2011年,卧佛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7億元,比2010年增長1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9億元,比2010年增長17.4%。
金融
2006年,卧佛鎮農村居民儲蓄餘額達到1.35億元,比2001年增加6973萬元,是2001年的1.06倍,增幅達21.2%。
2011年末,卧佛鎮有3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各類存款餘額為5.3億元,比2010年增長16.3%;人均儲蓄13982元;各項貸款餘額2.1億元,比2010年增長15.7%。
經濟指標
改革開放以來,全鎮經濟獲得了巨大發展,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農業形成了糧食、水果、蠶桑、生豬、油菜、生薑、辣椒、西瓜等主導產業,是全縣最大的養雞業基地、最大的生薑種植基地;2014年環境綜合整治,沿河兩岸的養雞基地基本全部撤光,有效地恢復了卧佛河清潔。
工業形成了食品、機磚、建材等支柱產業;商貿、旅遊、文化、社區服務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卧佛鎮
卧佛鎮
2006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8380萬元,比2001年增加13074萬元,是2001年的1.4倍,增幅達28%;
工業總產值完成13563萬元,比2001年增加9213萬元,是2001年的2.1倍,增幅達42%;
農業總產值完成11306萬元,比2001年增加6350萬元,是2001年的1.3倍,增幅達25.6%;
固定資產投入完成544萬元,比2001年增加300萬元,是2001年的1.22倍,增幅達24.5%;人均純收入達到2328元,比2001年增加1018元,增長77.7%,增幅達15.5%;農村居民儲蓄餘額達到1.35億元,比2001年增加6973萬元,是2001年的1.06倍,增幅達21.2%;
商品零售總額達到2.74億元,比2001年增加1.54億元,是2001年年1.28倍,增幅達25.6%;本級財稅收入完成217萬元,比2001年增加25萬元,增長13%,增幅達2.6%。
特色介紹
卧佛鎮
卧佛鎮
卧佛鎮在穩定原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基礎上,按照“集中連片”的開發原則,積極發展生薑、海椒等農作物,努力推進了多種特色經營的迅速發展。
(一)生薑。全鎮生薑常年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產量達14500噸,遠銷雲南、貴州、重慶、四川等地。
(二)海椒。積極引進海椒新品種,以文曲、獨田、新都河口、金馬、玉蕉、大堂等村為重點,常年發展海椒面積2500餘畝,與四川郫縣豆瓣公司簽訂了“保技術、保價格、保回收”的“三保”協議,走出了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路子。
(三)養雞業。全鎮實施了“百萬隻蛋雞工程”,規模養雞數量已達40萬隻,3000隻以上養雞大戶80餘戶,禽蛋產品暢銷市內外。

文化


地名由來
卧佛鎮因境內有一尊大卧佛而得名。
風土人情
卧佛鎮
卧佛鎮
馬龍山卧佛景區,佛名“吉星寺”,后改名為“卧佛寺”,在五代十國時稱“丁香寺”,后遭火焚僅遺石佛三尊,人稱“三尊佛”。1983年在全國文物普查中得以發現,1987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7月潼南縣人民政府決定將吉星寺作為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寺廟。寺廟內有全國最大最年輕的佛祖釋迦牟尼涅槃造像----馬龍山卧佛。佛向右側橫卧,上半身為實刻,下半身被縷縷祥雲及其它石刻造像虛掩。實刻部分長36米,頭長9米,面闊5.4米,胸闊7.5米手掌長3.8米,佛頭枕於高台,佛像雙目閉,似睡非睡,神態安詳。佛像開鑿於1930年,完成於1932年。五百羅漢石刻造像共有201龕,每龕在直徑約一米的圓龕內深浮雕有一至三尊羅漢造像。石像千姿百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深刻體現了“忠”、“孝”、“禮”、“仁”、“真”、“善”的佛教思想和儒家文化,被專家們譽之為一顆久藏深山人未識的明珠。

交通


卧佛鎮有S205省道、小卧路、中塘路過境;南瀘高速公路G8515線在卧佛設互通口。2011年末,卧佛鎮有鎮(村)級公路15條,總長211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卧佛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1000餘人,專任教師52人;小學4所,在校生2541人,專任教師12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329人,專任教師161人,小升初升學率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卧佛鎮主要學校有卧佛中學、卧佛鎮中學,其中卧佛中學在校生2672人,專任教師68人。2011年,卧佛鎮教育經費達563.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486.5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卧佛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4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1人,經營管理人才27人,技能人才38人,農村實用人才47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卧佛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農家書屋)16個,藏書26100冊;天台山文學社1個,會員60餘人,創作完成的藝術作品有《卧佛之歌》等。2011年末,卧佛鎮有體育場地6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賽、乒乓球賽;90.2%的城市社區和80.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有廣播喇叭共98隻,入戶率100%,通響率99%。2011年末,卧佛鎮有線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4450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23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卧佛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個,其中衛生院2所,村級衛生服務站15家;病床80張;專業衛生人員42人,執業醫師30人,護士12人。2011年,卧佛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餘人次,住院手術600餘台,出院病人2400餘人次。2011年,卧佛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35.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0.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6.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1萬人,參合率97.3%;孕產婦死亡率3.2/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卧佛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56戶,人數128人,支出20.1萬元,比上半年增長了16.2%,月人均130元,比2010年增長8.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1戶,人數852人,支出102.3萬元,月人均99元,比2010年增長10.8%;農村五保供養128人,支出56.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8%;農村醫療救助53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35人次,共支出98萬元,比2010年增長10.5%;農村臨時救濟2163人次,支出138萬元,比2010年增長13.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62人,支出194.9萬元;新增200名城鎮就業人員。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卧佛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90千米,投遞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萬餘筆,業務收入200萬元;有電信服務網點2個;固定用戶比2010年提高9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20453戶。
給排水
2011年末,卧佛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3580米,生產能力260噸/日;排水管道26.3千米,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12噸。
供電
2011年末,卧佛鎮有110千伏安變電站1個,有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24.2萬伏安。2011年,卧佛鎮售電量累計完成763.2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6%,供電可靠率99.9%。
燃氣
2011年末,卧佛鎮有天然氣管線15千米,供氣站1個,居民用戶1520戶,燃氣普及率為90%,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76523立方米。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卧佛鎮公共綠地有30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56%,人均綠地0.7平方米。
機構設置
卧佛鎮
卧佛鎮
卧佛鎮現有在職幹部職工82名,設置黨政綜合辦事機構7個,即:黨政辦公室(掛監察室牌子)、人民代表大會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掛勞務辦公室牌子)、社會事務辦公室(掛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牌子)、民政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掛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牌子)、城鎮管理辦公室。設置事業單位4個,即:農業服務中心(掛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所牌子、社會保障服務所牌子)、文化服務中心、財稅所、人口和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站。卧佛鎮現有在職幹部職工82名,設置黨政綜合辦事機構7個,即:黨政辦公室(掛監察室牌子)、人民代表大會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掛勞務辦公室牌子)、社會事務辦公室(掛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牌子)、民政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掛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牌子)、城鎮管理辦公室。
機構職責
一、黨政辦公室
工作職責:主要承擔黨的組織建設、紀檢監察、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統戰、政協、武裝、機構編製、人事、民宗僑台、工青婦、老齡、目標管理、文秘等方面職責。
二、人民代表大會辦公室
工作職責:主要負責承辦人大工作方面的具體事務。
三、經濟發展辦公室
主要職責:主要承擔經濟發展規劃與指導服務、社會經濟統計、扶貧開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等方面職責。
四、社會事務辦公室
工作職責:主要承擔人口和計劃生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方面的職責。
五、民政辦公室
工作職責:主要承擔民政、殘疾人事業方面的職責任務。
卧佛鎮
卧佛鎮
工作職責:主要承擔法制建設、人民調解、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共應急事件、救災搶險、車輛、船舶、礦山、食品衛生安全、森林防火、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方面職責。七、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
工作職責:主要承擔轄區規劃建設、市政公用事業、市容環境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職責。
八、農業服務中心
工作職責:主要承擔農技、農機、林業、水利水保、水產蠶桑等方面的重大技術推廣、信息服務、資源環境保護、災害防治、村鎮規劃建設服務、就業、再就業,勞動和社會保障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優撫救濟等工作。
九、文化服務中心
工作職責:主要承擔文化、體育等方面服務工作。
十、財政所
工作職責:主要承擔組織本級財政收入,管理本級財政支出,負責村財民理鎮代管工作。
十一、人口和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站
工作職責:主要承擔宣傳諮詢、技術服務、人員培訓、葯具發放等工作。

旅遊


風景名勝

卧佛鎮境內有市級風景名勝區有馬龍山卧佛寺景區。馬龍山卧佛景區內有寺廟,佛名“吉星寺”,后改名為“卧佛寺”,在五代十國時稱“丁香寺”,后遭火焚僅遺石佛三尊,人稱“三尊佛”。寺廟內有佛祖釋迦牟尼涅槃造像——馬龍山卧佛;有五百羅漢石刻造像共201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