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鳳村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西臚鎮下轄村

南鳳村隸屬於潮陽區西臚鎮,地處潮陽區北面25公里,位處榕江下游西岸,臨牛田洋西岸,與汕頭中心城區隔海對眺。全村總人口7758人,戶數1390戶,面積2.8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40畝,養殖面積1500畝,山地76.5畝,兩委幹部6人,黨員91人,村民代表70人。村內有一小島,名曰:“白嶼”。白嶼島雖小,卻留下很多趣聞,充滿傳奇色彩。

歷史沿革


南鳳村
南鳳村
南鳳村創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與西鳳村和東鳳村合稱鳳山(鳳山因村內有兩座形狀像鳳的山而得名),自古屬潮陽管轄,現隸屬於西臚鎮。村內主要以鄭姓為主,早在元朝時期就有人家居住記載。1956年鳳山拆鄉,南鳳時定名為鳳三,1959年改為鳳南,1969改為南鳳並沿用至今。

地理環境


南鳳村位於西臚鎮東北部,地處榕江西岸,與牛田洋隔海相望。現有人口7031人、1300戶,地域面積2.8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40畝、山地面積76.5畝、海淡水養殖面積1300多畝,經濟結構以農業和建築業為主,全村在外從事建築行業的施工隊伍有50多支。2013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217.08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6450元。現有黨員84名,兩委幹部6人。潮劇“蘇六娘”中的蘇六娘葬於南鳳白嶼圍。
南鳳村與埔尾村、內輋村、龍溪村、青山村、龍西村、泉塘村、里溪村、外輋村、烏石村、尖山村、後埔村、烏岩村、海田村、西鳳村相鄰。

經濟


南鳳村附近有陳松山墓、鳳山莊抗日殺敵自衛中隊舊址(紹聰祖祠)、黃詹墓、汕頭蓮花峰風景區、大峰風景區等旅遊景點,有西臚烏酥楊梅、西臚烏酥楊梅、金玉三捻橄欖、潮陽姜薯、鴛鴦膏蟹等特產。

文化


南鳳村有一面積只有1.2平方公里的小島,名曰:“白嶼”。白嶼島雖小,卻留下很多趣聞,充滿傳奇色彩。
白嶼島林木蒼籠,怪石嶙峋,爬上島上最高的“山峰”(不過10多米高),放眼四望,北面榕江如練,南面煙波浩渺,靠海濱的萬畝灘塗,已成種養基地,綠苗如茵,魚塘星羅棋布,一派南國風光。白嶼島曾是鄭成功部將邱輝屯兵處。據史料記載,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鄭成功部將邱輝(潮陽馬人)活動於沿海各地,九月與江勝合師攻佔廈門,康熙六年正月,邱輝率義軍攻潮陽,戰船停靠在白嶼島濱,在島上設臨時指揮所,並在西臚鳳山鄉與清軍激戰,后被編成潮劇《鳳山戰鼓》。白嶼島還是蘇六娘的葬身之地。相傳明代,西臚鄉青年郭繼春與揭陽呂浦村表妹蘇六娘相愛,為鄉規族法所不容。民間傳說蘇六娘被沉江而死,但據當地老輩人說,蘇六娘乃悲憤之中,感到與郭繼春婚姻絕望,自己投江身亡,蘇六娘投江之後,其親屬全力搶救,雇船隻一直尋找到西臚,不見蹤影,說:“至西臚仍找不到就無望了。”自明清以來,潮陽一帶有句口頭禪“西臚無望”,意思是說對某件事難辦成了。蘇六娘的屍體後來被漁民撈起,埋葬於白嶼島山坡上,並立碑,但無碑文,屬無字碑,上世紀六十年代,碑被毀,墓至今仍存。蘇六娘埋葬於白嶼坡上,也有很多趣聞,相傳郭繼春聞知蘇六娘已死,也投江自盡,民間還傳說白嶼島自埋葬蘇六娘后,牽牛娃把牛牽上墳頂,人立即跌倒,每逢陰天傍晚,有人看到白嶼島海濱有一女子坐著唉嘆,其聲幽怨,如泣如訴,傳說離奇,但說明多少年來,民眾對古代這位反抗封建婚姻而犧牲的女子的尊敬和同情。白嶼島上無居民,但仍有幾間舊式貝灰建築物,原來這裡是清末潮州總兵方耀的糧倉,相傳方耀也曾用倉庫里的糧食資助附近鄉村學校辦學,至民國,其子方十三也掌管白嶼島上的糧倉,建國后一些糧倉被毀,現時僅存的建築物只是糧倉一部分。
近年來,海內外一些人士曾先後到白嶼島瞻仰參觀蘇六娘墓,緬懷當年邱輝兵船停靠故地。為了保護文物,發展旅遊業,西臚鎮政府和南鳳村已做出規劃,修整蘇六娘墓,重立碑文;目前小汽車可沿濱海機耕大道開到白嶼島附近,機耕大道擬拓寬,白嶼島上的道路也將修整,使這座綠影婆娑,趣聞誘人的美麗小島更加迷人。 

社會


教育

南鳳村現有小學教學樓。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24日,南鳳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