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感

個體和社會之間責任關係的聯結

社會責任感就是在一個特定的社會裡,每個人在心裡和感覺上對其他人的倫理關懷和義務。具體點說就是社會並不是無數個獨立個體的集合,而是一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儘管社會不可能脫離個人而存在,但是純粹獨立的個人卻是一種不存在的抽象。簡單點說就是沒有人可以在沒有交流的情況下獨自一人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對其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感,而不僅僅是為自己的慾望而生活,這樣才能使社會變的更加美好。

具備條件


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主要應該具備三點品質:
堅持道德上正確的主張;堅持實踐正義原則;願為他人作出奉獻和犧牲
試問當今這世界,還有多少人有社會責任感?仔細想想,確實大多數人已經將其拋到腦後,可是我們很多人每天又在不經意間做著有社會責任感的事情,也有不少人在干著缺失社會責任感的事情。
中國很大,但是中國還不強。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國民社會責任感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是社會責任感強,當年我們怎能擊退日寇,解放中國,我們怎能戰勝自然災害。而相反,因為社會責任感的缺失,造成了人們誠信缺失,演變為次貸危機,因為社會責任感的缺失,萌生了一大批反國家,反社會,反人類的反動分子。
歷史上,從來不乏有社會責任感之人,從遠古老子孔子傳播仁德教育,到馬克思恩格斯傳播共產主義理念。從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到高科技產品。正是由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努力地工作。他們當中的每個人都為社會的發展,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然,那些社會責任感缺失的人,是應該為我們痛斥的,從發動世界大戰的希特勒,到侵略中國的東條英機。從從事恐怖活動的恐怖分子,到鼓動他人反國家反民族的右翼勢力。因為社會責任感的缺失,為人類的進步,為國家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我們在褒揚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也在批評社會責任感缺失的人,但是我們更應該從自身做起,不管是做大事還是小事,都帶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去做,還有什麼做不成呢?
如果地球上的公民,每個人都有一種大義的社會責任感,那麼我們的世界將不再有戰爭,我們的環境將不再遭受破壞,世界上將沒有貧窮,沒有飢餓,沒有艾滋病。如果我們國家的公民,每個人都有一種愛國的社會責任感,我們的國家將變得更強大,人們生活更幸福,中國將被世界更認同,中國人將得到更多國際友人的敬重。

責任教育


從兒童抓起

社會責任感教育從兒童抓起
首先要告訴大家,社會責任感教育不等同於愛國教育。我們的學校,在不斷的加強孩子們的道德教育,愛國教育,可是對於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卻是少之又少,或者是有,但是太過片面。
曾經我們告訴孩子們,要懂禮貌,見了大人要叫叔叔阿姨。要拾金不昧,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要交給警察叔叔。我們又教育孩子,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買東西要排隊,到洋快餐店吃麵包要索取發票。
當然,這些教育其實更應該成為一種規則,不僅僅是為孩子們制定的規則,更是為所有的人制定的規則,如果拿到課堂上當教材,難免有些小題大作。

關鍵性

如果我們能夠做好孩子們社會責任感的教育,那麼這些道德教育,愛國教育會很容易被他們吸納。
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教育,應該讓孩子有團體精神,這個團體,不僅僅局限於幾個人小團隊,大到一個學校,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一個世界,都是團體。我們應當告訴孩子們,他們每做一件事,都能影響到周圍的人,甚至能影響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所以我們的孩子應該學會愛他人,愛國家,愛社會,愛整個世界。
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不僅是老師的義務,更是家長的義務。我們老師不能因為學生做錯了一道題,就罵其笨。我們的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做錯了一件事,就拳腳相加。當然我們也不能溺愛孩子,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一味的去滿足。我們要的是引導孩子,引導他們去做有社會責任感的事情。
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去做利人利已的事情,多參加社會活動,多學習世界先進的文化。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就有大局觀,有愛國觀,有上進觀。在小事上,我們要教育孩子站在自己和他人的雙重立場上看問題,在大事上,我們要教育孩子站在社會和國家的利益上看問題。這樣,我們才算培養了一個合格的孩子,培養了一個有價值,能為社會做貢獻的孩子。
讓每個學生都有社會責任感
學生時代,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加強社會責任感的教育。
前一陣子,從學校中冒出各種“門事件”,不僅反映出學生們道德教育的不足,更是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家長太關注孩子的學習了。為了能讓孩子們順利中考高考,為了能讓孩子進入一所好高中,好大學。可以不惜一切地逼著孩子死讀書,讀死書。
我們不禁要感嘆,從小學到中學,是教育的一種倒退。小學都在注重德智體全面發展了,唯有中學還是應試教育為大。於是我們不經意間,為社會培養出一大批不合格的人才,身體素質不合格,道德修養不合格,沒有團隊精神,沒有利人精神,沒有誠信,沒有進取。
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有很多理想,有很多目標。小學給了我們識字數數的機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可中學卻給了我們考試的機會,讓我們失去理想,失去信念,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應試。中考的目的是什麼,上個好高中。上了好高中的目的是什麼,考個好大學,考個好大學的目的是什麼,找個好工作。我們的孩子,就在這個時候被格式化了。

標準

好學生的標準是什麼,絕對不是學習成績好就行了。一個好的學生,一定是全面發展的。我們的學生,應該除去應試的負擔,更多去關注民生,參加志願者活動。我們不應該去強迫著孩子去學習書本上知識,我們應該引導他們去做一些有社會責任感的事情。
只有他們有了社會責任感,學習才能有動力,生活才會充滿樂趣,才會成為我們祖國真正的花朵,才能成為與國際接軌的學生。
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曾經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如今都有些迷茫,怪不得李開復博士會接二連三地為中國大學生寫信呢。
我們的教育一貫是,上大學就是為了拿個畢業證書,畢業后找份好工作。可是沒人告訴他們,上大學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在大學里究竟應該怎麼過,畢業后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大學校園很奇怪的一幕:男女成對的談戀愛,三五成群的玩網路遊戲,一大群人圍在一起打牌,學校幾乎成了娛樂場所。
大學生在進校園的那一刻起,就沒有接受到正確的教育,於是就出現了上述的情況。大學生談戀愛我們不反對,偶爾娛樂一下,我們也不反對。可是將這些附帶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主業的話,那就有問題了。
如果我們的大學生能將大部分時間投身於學習知識,社會活動,做有社會責任感的事情。那我們的大學教育一定是成功的,國家也不妄花十多年培養他們。
大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很多,小的方面,可以學習如何做人處事,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何將專業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大的方面,可以考慮如何為社會創造財富,如何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如何為整個人類的發展提供幫助。

學校磨練

學校是一個大熔爐,可是當今的學校,練的都是半成品,有的甚至還是原料,就直接送到社會這個工場了,結果很多學生都不適應,或者回爐,或者磕磕碰碰再被修理個三五年,合格了,同樣,青春也被浪費了。學校對學生不負責任,學生對自己不負責任,最終,他們都是對社會不負責任。這是學校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雙重缺失。
讓大學生多一些社會責任感,不要說為了世界,為了國家。只當是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愛自己的人。
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重要性


打工者,上班,掙錢,買房子買車,娶老婆生孩子,似乎這一生都在為忙不完的工作奔波。創業者,投資,賺錢,再投資,再賺錢,似乎這一輩子都在不停地圍著錢轉。
於是打工者抱怨上班太累,總想著逃避工作,創業者抱怨做生意太難,總想著投機取巧。
不管是打工者也好,創業者也好。我們都在無形中為社會創造著財富,可有時候我們卻很迷茫,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最後全花到房貸車貸娶老婆身上了,等自己老了,卻什麼也沒得到。
如果說這個社會是一個機器,我們每個人都是機器上的一個零部件,大到一個把手,小到一顆螺絲,每個零部件都不可缺少。我們要想到,今天我們所做的工作,讓我們的企業生存了下去,企業生存下去了,才讓我們的社會財富增加,才讓我們的國家生存了下去。

後記


從今天開始,讓我們都去尋找一份社會責任感,不管你是打工者,還是創業者,帶著這份責任感去工作,去創業,你一定不會覺得累,一定會做的很好。
社會責任感也不能把人等同於一部機器,人畢竟是有感情的。但是如果從內心這樣想:我們所做的工作,讓我們的企業生存了下去,企業生存下去了,讓我們的社會財富增加,讓我們的國家生存了下去。也就是說,我們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為國家的發展,為社會的進步做貢獻。如果有這樣自豪的社會責任感,每個人都會十分努力地工作了。這樣很難!但如果自小便有一種愛國或者奉獻意識,也很簡單。

樹立


責任感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是一個人對國家、集體以及他人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大學生是我們為社會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能否樹立強烈而牢固的社會責任感,不僅關係個體理想信念的實踐,更與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悠悠相關。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對大學生進行責任教育,使其積極承擔自己的人生責任,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感現狀
從高校的實際來看,大學生思想純凈,理想高遠,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多數具有較高的責任感。但是,勿庸諱言,一部分大學生的責任感明顯淡化的現實令人擔憂,他們漠視自己的責任,不願承擔自己應盡的義務,但是,我們應該客觀看待這些問題,現將大學生的責任感現狀分析如下:
(一)自我責任感明顯強化
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使個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漸得以現實地確立,而大學生的個體意識和主體意識同樣也日益增強,在升學、就業、愛情等重大問題上,他們力爭作出深思熟慮的選擇,並為此負責。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努力學習、珍愛生命、勇於負責等作為對自我負責的主要例證。他們對自我責任的認知是清晰的,符合社會主導價值取向。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數大學生對個人愛好的偏執和對個人利益的過度敏感,使得他們的自我責任感呈現出明顯的情緒化和功利化傾向,對此,教育者應當及時引導,否則,這些學生的自我責任感容易走向處處以個人為中心的極端。
(二)家庭責任感心理準備充分
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在家庭中與父母長輩以及家庭其他成員發生關係。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形成了對自己與家庭關係的感性認識,並進而萌發出對家庭的責任感。特別是在升大學的激烈競爭中,家長和家庭其他成員對他們呵護備至,因此,他們在希望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同時,產生出對家庭的強烈責任感。正如有些大學生所說,父母很辛苦,在高中階段我學習的動力來自對父母的責任,只有考上大學,才對得起他們的養育之恩,才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大多數學生會主動承擔或分擔家庭責任,對未來家庭責任的承擔方面,大學生也有較為充分的心理準備。
(三)他人責任感多被忽略
廣泛地承擔對他人的責任這是當代人必須具備的品質之一。大學生由於個人自主性的增強,往往傾向於誇大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對立和衝突,而對個人和他人之間的相互依存、密切聯繫的認識卻相對不足。因此,在追求實現個人目標的過程中,他們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不關心他人,而且對他人的要求還十分苛刻。尤其是大四學生,畢業分配及考研等實際問題使競爭更加激烈,人際關係利益化的傾向勢必影響對他人責任的踐履。所以,大學生的利他責任感急待培養和加強。
(四)集體責任感淡化
對大學生而言,集體主要指校、院系、班集體以及大學生社團、宿舍等。大學生對集體的認同率較低,對自己所在的班集體非常熱愛的風氣並不濃,對於院系、班開展的各種集體活動能踴躍報名積極參加的並不多,少數學生甚至對此毫無興趣。雖然他們也承認要兼顧集體、個人利益,但在內心深處更注重個人利益的實現和保障,大學生集體責任感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情感缺失。因此,培養集體認同感和集體歸屬感對增強大學生集體責任感甚為重要。
(五)社會責任感有待增強
社會責任反映的是個體與社會的關係,其價值取向是社會的整體利益。而當今不少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表現出明顯的向個人利益傾斜的特點,他們並不否認承擔社會責任,可一旦涉及到具體利益時,又往往首先考慮個人得失。對這種情況,我們不能簡單地予以否定,雖然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建立在這種責任認知的基礎之上的,而社會是以無私奉獻的忘我精神作為衡量標準的,但這兩種責任認知是可以調和的。如何適時地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自覺放棄個人利益主動服從社會需要,這是擺在教育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途徑
面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現象日益凸現的現狀,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和培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
(一)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豐富和深化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內涵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倡導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價值觀是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旋律,為此,必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內容進入教材、進入課堂、進入學生頭腦,幫助他們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個人的發展與民族的振興緊密聯繫在一起,承擔起自己的歷史使命。
2.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權利和義務觀念。加強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一是加強社會公德意識教育,根據“五愛”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鼓勵大學生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二是加強權利和義務意識教育,幫助大學生明確權利和義務的含義和內容、理解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特點和遵循公民行使權利和自由的原則,以養成自覺行使公民權利和履行義務的意識;三是加強國家意識教育,要使大學生樹立國家觀念,樹立國家利益觀,維護國家利益;四是加強民主與法制教育,促進大學生對民主與法制關係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實現大學生知法、守法、用法這一法制教育的主要目標。
3.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奠定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深厚的人文底蘊。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能夠使大學生擺脫非文明、低級趣味的影響,可以培養大學生對人類命運的關愛、對國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社會歷史責任感。加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一是要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資源,將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融入教育中。二是拓寬視野,重視結合專業教學進行人文教育。三是重視隱性教育,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人文教育。
4.加強感恩教育,強化大學生報恩家庭、報效祖國、報答社會的責任意識。對於大學生來說,感恩之情不僅是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更重要的是回報社會。近幾年來,黨和國家在確保家庭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招生錄取、勤工助學、助學貸款、社會捐助等方面,家庭困難學生都深深感受到黨和國家以及社會的溫暖。對於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說,感恩之情不能僅停留在情感方面,並使這種責任感轉化為自強不息、掌握本領的學習動力。為此,高校要進行系統的感恩知識教育,強化大學生們的感恩意識,要積極建設校園感恩文化。
(二)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拓寬社會責任感教育的途徑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利用校內第二課堂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定時間的積澱。而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能夠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使之成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新載體、新平台。一是要廣泛開展和諧校園創建活動,努力使責任意識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基本意識和規範;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的覆蓋力和影響力;三是要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在責任感教育中潛移默化的作用。
2.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利用社會大課堂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是知、情、行的統一,而社會實踐則是實現這種統一的重要途徑。首先,社會實踐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需要,大學生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承擔責任,只有在承擔責任的實踐中產生了愉快體驗,才會在今後更樂於參與類似的實踐活動,進而提高和鞏固己形成的社會責任感及其層次。其次,社會實踐可以滿足大學生對社會認同的需要、對未來期望及成就感的需要等高層次的需要。第三,社會實踐為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提供了廣闊背景,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要培養和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必須在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的同時,讓大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通過社會實踐磨練大學生的意志,真正建立社會責任感。
(三)構建社會、家庭、學校通力協作的一體化教育體系,提升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實效。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不僅僅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事,學校、家庭、社會應該通力協作,共同努力,為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就家庭而言,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氣氛的好壞都直接影響著孩子責任意識的形成。父母本身也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在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總之,父母不僅要求孩子學會做事,還要學會做人,學會承擔各種責任。就學校而言,除了要完善和深化教育內容以及改進教育方式,還要完善責任感教育的評價、監督、獎懲機制,營造從教學到教育、從管理到服務、從學生的學習到生活全方位的責任感教育氛圍。通過這些措施讓大學生在學校中承擔各種責任,獲得直接而深刻的責任體驗。此外,學校要加強與學生家庭的溝通以及與社會合作,與家庭和社會形成合力,共同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就社會而言,從根本上說,社會責任與精神世界不單是一個教育問題,也是一個制度性問題。中國的社會責任制度缺陷,主要表為在一些社會生活領域,部分公民社會責任的制度規範基本屬於空白。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必須在教育和制度規範上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是國家和政府各部門要在立法和制度規定上進一步明確企業、團體和個人的社會責任;二是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要積極開發利用道德教育資源,為大學生的責任感培養提供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三是社會要倡導明確的主流價值觀和責任觀,指導道德選擇,加大對背棄社會責任行為的監督和批評,形成一種輿論力量和道德機制;三是各級政府要努力為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創造條件實踐條件,使大學生在知行合一中實現社會責任感的自身的完善。